众所周知,音乐具有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作用,不仅如此,音乐还具有培养审美能力的作用,优雅的音乐沁人心脾,润人心田,通过让学生欣赏音乐的方式,让学生用心灵感受世界万物的美,并非教师用语言所能描述的。每个人对美的理解不同,对美的表达也不一样,所以用音乐教育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不仅开拓了学生的想象能力,也留给学生充分的空间描述自己所理解的美。
(一)音乐教育对审美培养的意义
审美教育简单的来说是培养人美感的教育,主要通过舞蹈、音乐、戏剧等各种艺术形式,达到培养人对美的追求。其中,音乐教育就是审美教育中的一大主力军,它通过音乐中各种旋律、音色、和弦、节奏等传达出优美的艺术形象,使学生受到艺术的美感熏陶和塑造完善的审美等,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对美的追求是音乐教育的必然性与特殊性,音乐教育还有一大特点就是“愉悦性”,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就像是一个巨大的磁石,吸引着学生孜孜不倦的探索、学习。所以在音乐中探索、学习是非常好的途径,而且,用音乐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等各方面的综合素质,我相信很多孩子是乐于接受和学习的,也符合“开心教学”的要求。
(二)培养学生审美想象力
何为想象力?想象力即人在一些感知的已知的事物下,能够重新组合创造出更特殊的、与众不同的新事物,而这种过程被称为想象。审美想象力即由音乐所唤起的灵感与现实相结合,从而唤起学生更多的创造性思维,而音乐之所以能够让人产生想象,是因为他的特殊功能决定的。
什么样的音乐入耳,我们的大脑中就会自动的脑补各种我们所能想到的画面,让人在一种自己想象的意境中陶醉,正是这种千变万化的音乐唤起了更多的想象力,使人有所憧憬,丰富我们的内心世界。
在传统音乐欣赏方面,如我国有名的琵琶曲《十面埋伏》,音乐中陈述的是:楚霸王项羽和汉王刘邦经过数年逐鹿中原,双方在沙场决一雌雄,战士英勇奋战、血染沙场,最终寡不敌众的霸王项羽陷入四面楚歌的境地,慷慨悲歌,乌江自刎。全曲壮丽雄浑、气势轩昂,生动的描绘了“十面埋伏”的紧迫感和悲壮感,相信学生在知道此曲的创作背景下,展开自己的想象力,思绪早已飞到了楚汉相争的战场上。
那么在现代音乐欣赏方面,如《玩具兵进行曲》,学生听到一首节奏强烈,富有动感的音乐,眼前仿佛真的有许多玩具摆在走路、 摇摆、玩耍。每一个学生都产生了情感表现,行为表现的冲动,于是可以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发挥自己的想象,不同的玩具不同的形象,不同的性格,不同的展现,各种天马行空的想象可根据自己对音乐的理解,设计动作,积极地、认真地参与表演。
让学生用自己的内心去创作音乐和欣赏音乐,进而更好得到体会和美的感受。因为音乐教育对于增强学生自身对于美的感受和想象力有着很大的帮助和提升,教师在培养学生的时候一定要给予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让学生在学习聆听音乐当中有着更多的创作空间,巧妙地将音乐实践与音乐聆听相结合,在一定程度上为学生的审美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三)如何在音乐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音乐的美存在于音乐表现的形象中,音乐艺术源于生活,著名的大教育家霍姆林斯说:“对美的感知和理解是审美教育的核心,是审美教育的要点。”审美教育是音乐教育的主要内容,在学生的音乐教育中,首先要加强审美教育,另外也要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艺术素质的要求。
1、欣赏大量音乐作品,获得审美体验。首先要让学生多欣赏大量的优秀音乐作品,不仅难以忘怀,还能给人美好的感受体验。如《大海啊,故乡!》表达了游子对大海的赞美,以及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以及对故乡的深沉的爱。引导学生大量听优秀的音乐作品,使其获得审美体验,提高审美情趣。
2、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当今社会各种各样的文化融合在一起,各种音乐类型通过各种媒介渠道向我们扑来,在对学生的音乐教育中,要有目标的进行引导,社会生活中不乏大量的优秀音乐作品,但也有很多内容不健康的音乐,要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让学生多接触、学习我国各民族各类型的优秀音乐,不仅启迪智慧,更能开阔视野,以真、善、美教育为主,使学生树立良好的审美情趣和审美意识,抵制假丑恶音乐,提高学生对高雅与庸俗、宽广与狭隘的鉴别能力,这种利用音乐引导学生将情感体验升华到理解欣赏的过程,其实是高层次的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3、开拓学生的音乐视野。对于中学生而言,学习任务繁重,对音乐的探究与了解非常有限,在中学生音乐教育的课堂上,开拓学生音乐的视野,让学生了解到“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道理,不应该让学生对音乐艺术的理解被高高架空,比如歌曲《黄土高坡》,吼出了黄土高原人的宽广嘹亮,同时也深深地感受到了他们的热情高亢的性格;又如四川的民歌,曲风欢快明朗,透露着四川人对生活自给自足的满足感和欣慰感;又如河南的豫剧,雅俗共赏,更易让人联想到河南人的淳朴直爽。通过学生对我国各民族音乐的学习更能直接了解祖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一个时期一段历史的音乐往往能反映当时的社会文化,每当我们耳边飞扬起动听的时代音乐,隔断祖国历史,便荡气回肠一样浮现在我们的脑海中。
( 四 ) 培养学生的审美合作能力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和文明的不断发展,竞争在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变得异常激烈,我们在关注竞争的同时,也需要将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到合作上。当今,许多学生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很多父母长辈的宠爱使得学生合作意识的缺失现象越来越严重。音乐审美教育对促进学生的合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增进彼此之间的交流,不断促进学生之间和谐关系的确立
音乐世界是丰富多彩的,音乐的表现形式也是多元的,其中既有独唱,独奏,等个人的表演形式,也有合唱,合奏等集体表演形式。学生集体参与合作是共同表现美,创造美的过程,同时也是提高学生审美感受能力,审美表现能力,审美创造能力的过程。特别是音乐教学中,合作学习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它可以促进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关心,共同进步。
结束语:音乐教育对于审美培养的重大意义就在于,音乐传播不仅能使学生听觉上感受到美的魅力所在,更能使学生心灵上充分渗入对美的感受理解以及存在性,同时在此基础上升华心灵素养、塑造美的性格,激发灵感,使人与现实生活、自然社会更和谐,最终达到提高综合素质的目的。
[1]王国华.《如何在音乐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J].〈读写算(教研版)〉 学术期刊, 2013年7期.
[2]高月东.《中国20世纪二三十年代美育思潮对音乐教育思想的影响》[D]. 学位论文 , 曲阜师范大学.
[3]鲍亮.《在音乐欣赏中如何渗透音乐要素》[J].〈科学导报〉学术期刊, 2014年6期.
[4]张晓琳.谈音乐教育对素质教育及审美能力的影响[J].山东省东营职业学院艺术系,2013(08):234-236.
[5]陈玉海.音乐教育要注重审美情趣与审美能力的培养[J].辽宁师范大学音乐研究所,2012(07);234-240.
[6]钱甜.对高专音乐欣赏教育中审美能力的培养研究[J].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2014(07):345-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