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多元化已经成为素质教育工作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当前的学前教育计划相关研究还比较薄弱,开展环节还存在很多问题。多元化教学对教学工作产生非常大的影响,我们国家各个地区都把教育多元化看成是必然的发展趋势,无论是从城市还是农村,无论是高校还是中小学以及学前教育都开始开展多元化教学。
一、幼儿园课程实施多元化的基础前提
幼儿园教师是幼儿园教学层次课程实施的主体,他们的综合素质与业务能力对课程实施产生直接影响。因此,若想实现幼儿园课程实施多元化,就必须确保幼儿园教师的综合素质与业务能力满足课程实施多元化的要求。本文认为,幼儿园教师要具有以下综合素质与业务能力。
(一)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教学理论依据进行教学设计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承认学生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要求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引导者、帮助者、促进者。幼儿园课程实施多元化,和传统教学相比有很大差异,它们都强调学生在一种建构主义学习情境下主动建构知识。从这个角度来讲,幼儿园教师必须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教学理论依据进行教学设计,才能保证课程实施多元化。具体而言,幼儿园教师要做到:①以幼儿为中心,关注幼儿、尊重幼儿、肯定幼儿;②以合作性、探究性、创造性教学方法为主,改变以往单项传递知识的讲授教学方法;③用生动、风趣的语言和肢体动作与幼儿互动,创造轻松、愉悦、自由的教学氛围;④对幼儿的学习效果评价侧重发展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强调评价的促进功能、反馈功能与教育功能。
(二)重构对知识与学习的价值取向
幼儿园教师对知识与学习的价值取向直接决定着他们对知识与学习的态度和价值判断,进而影响他们的教学质量。长期以来,一些幼儿园教师对知识与价值的判断以一种功利化的标准为尺度,表现为“要求幼儿把握方法论知识、价值性知识,同时获得相应的学习能力”,幼儿园课程实施多元化,与传统课程实施的书本化、课堂化、单一化有很大区别,要求幼儿园教师将知识与学习看作使幼儿实现自我建构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与方式,将知识与学习的价值从原有的“让幼儿掌握知识”拓展为“陶冶幼儿的情操、启迪幼儿的智慧、开发幼儿创造性潜能、促进幼儿人际交往、培养幼儿生活能力”等。只有在此价值取向下,幼儿园教师才能最大化地发挥出课程的育人功能。
(三)转变教师在课堂中的角色和地位
幼儿园教师要转变自己在课堂中的角色和地位,确立新的教学观念,减少“教”和“学”的落差。任何课程实施,无论教师将教案设计得多么周密,如何没有厘清“教”和“学”的关系,也不可能成功。幼儿园教师是幼儿园课程实施的主体和关键。幼儿园课程实施多元化,是幼儿园教师实施新课程——游戏化课程、生活化课程、综合化课程的动态过程,要求幼儿园教师的教学方法选择、教学内容安排、教学组织形式等发生新的变化,而这些变化来自幼儿园教师对自身在课堂中的角色和地位的认识。幼儿园课程实施多元化,不仅要求幼儿园教师成为课程实施的执行者,更要求他们成为课程实施的开发者、辅助者、保障者。
二、学前教育多元化教学的研究策略
(一)借助信息技术拓宽课堂教学资源,打造多彩学前课堂
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一大优势是共享功能,借助互联网的搜索功能我们可以快速、低廉地获得更多的教育资源,这些内容来自于社会不同学科、不同的领域,有助于丰富学前教育的资源,给学前教育的教师自主选择的权利。在这些丰富多彩的内容之中,幼儿学习了知识,也开拓了视野,有助于幼儿们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在多彩学前课堂之中实现更好发展。
例如,在开展社会课《珍惜时间》时,我利用信息技术的搜索功能找到了很多的课外资源,根据幼儿们的生理特点和认知能力我进行了选择,设计出了丰富多彩、内容丰富的课件,让他们能够跳出教材的限制,可以去了解更多的内容,认识我们的社会。本课的教学目标是引导幼儿初步感受时间的流逝、一去不复返的特点,在活动过程之中感受时间的珍贵,并启迪孩子们都去珍惜时间。课堂上一开始,我们可以为幼儿们播放了一首歌曲《时间都去哪了》,在歌曲的视频之中,是一幅幅照片,从幼儿到儿童到大人,在时间的流逝之中我们长大了。我问孩子们:“小朋友回想一下,自己身上发生了什么变化?你刚来到珍贵世界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现在呢?那你们还能不能回到一岁的时候”,通过歌曲,幼儿们感受到了生活中的生长现象,体验到了时间的流逝,在观看歌曲MV的过程中很多幼儿联想起了自己的一些身体变化,如长高了、学习了更多知识、去的地方越来越多……在这些生活经验之中,幼儿们对时间流逝形成了很多的感性思考。在课堂最后,教师进行总结:“时间是我们宝贵的财富,时间永远在流逝,时间走了也就不再回来了。所以,我们一定要学会珍惜时间,让自己活得更加有意义”。
(二)构建完善的学前教育评价体系,推动教学信息化实施
开展学前教育信息化评价是推进教育化进程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和内容,相关的管理部门应该建立一个综合的充分考虑基础设施等内容的评价体系,要秉持着客观公正的态度去评价学前教育的信息化开展程度和实际情况,更好地引导学前教育信息化能够沿着高效的方向发展和进步。在当前很多幼儿园办学过程中,只是把信息化教学作为一个次要考察的内容进行评价,相关的评价指标也不是很明确。幼儿园往往就用计算机多媒体使用情况以及数量来估计学校的教育信息化水平,这样的评价缺乏了精准性缺乏的准确性,有可能直接导致信息化开展教育的不平衡的问题。
(三)创新方式方法,借助多媒体网络推进学前教育情境教学
多媒体网络教学和情景化教学都是适合幼儿学前教育的方式,两者之间优势的发挥对学前教育有着事倍功半的效果。如何发挥作用、切入点如何把握是幼师需要进行探究的问题,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情况,把握好时机,而不能顾此失彼。有的教师在进行一些情景化教学过程中,不能很好地把握多媒体网络的辅助作用,有时甚至将教学课程变为了幼儿多媒体视频的观看,使之成了丢掉西瓜捡到芝麻的结果。或者在利用多媒体的辅助作用时,对内容的选择上不能做到更好的筛选和把握,偏离了想要进行的情境化教学的实质,最终的效果也将不尽人意,需要幼师的用心计划、精心策划、细心选择,找到最佳切入点。
三、结论
总之,学前教育以多媒体网络为辅助、为幼儿创造有生机和活力的情境,让幼儿在多元化的教学条件中促进思维、语言、兴趣等方面的发展,让幼儿有意愿、自主地接受知识、探索知识、对知识有更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前教育不但有真情实景,更有智慧化系统的帮助,全力打造多元化的学前教育。
参考文献:
[1]高渝明.幼儿园课程情境化的初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4(Z1).
[2]李菊平.快乐学习快乐成长——幼儿园课程多元化化的探索和实践[J].中国校外教育,2015(03).
[3]李芬.推进幼儿园课程建设生活化与游戏化的策略分析[J].教育,201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