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小学音乐教育中地方音乐文化的传承与融合研究

于璐

成都市双流区公兴小学,610200

摘要: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提升,在小学阶段的教学中,音乐课程备受学生喜欢。我们都知道中国传统音乐丰富多彩,如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能够将地方音乐与传统文化的有效融合,不仅可以弘扬中国文化,传承中华民族优良传统,还能陶冶学生情操,激发学生音乐学习的创新能力。因此,本文旨在探讨小学音乐教育中地方音乐文化的传承与融合,分析地方音乐文化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重要性,从而能够将地方音乐文化与课堂教学做到有效融合。
关键词: 小学音乐;文化;传承;融合
DOI:10.12721/ccn.2024.157123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中国地大物博,同时在传统文化上也丰富多彩,在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方面,不同的地区有着不同的民族音乐。例如,在中国的西北地区,山歌、小调、是常见的一种民族音乐题材,音乐语言简明洗练,音乐形象鲜明、生动,表现手法丰富多样。当你走进当地,旋律高亢的民歌一定要听一听,感受当地人民的热情;其次,在中国的东北地区,东北的大秧歌可谓是最具代表性,每个村镇都会有自己的秧歌队,就连最小的小孩也会随着音乐扭上一扭;还有就是中国的西南地区,四川和成都的地方音乐也有其独特之处。以“川江号子”为代表,这是船工们在拉纤时唱的劳动号子,具有强烈的节奏感和韵律感,反映了船工们的生活和情感。因此,为了让学生更多的了解地方音乐中的文化传承,教师要从课堂入手,让学生能够认识到地方音乐文化融合与传承的现实意义,从而更快的接受和传承地方音乐文化。

一、小学音乐教学中地方音乐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和意义

1. 融合地方音乐文化,拓宽学生视野,增强学生音乐文化情感体验

在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中,学生对音乐课的“偏爱”,我想作为音乐老师的我们都是有目共睹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教学的依据是教材。那么,教材作为教师在向学生传递音乐知识和技巧的重要载体,如何让确保学生能够在教材载体的基础上,有更高的音乐认知呢?这就需要教师从课堂教学方法和内容上入手,将地方音乐文化融入课堂教学。地方音乐文化的融入要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入手,针对学生对音乐的喜爱从而选取最为恰当的音乐文化。例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刘海砍樵”选段融入课堂教学中,其中的音乐旋律轻快,并且在语言上也是学生最擅长的方言。从歌词内容上,通过对话的形式展现出一种欢快的氛围。同时,通过身边文化的融入,学生也能将自己对当地音乐文化的见解更好的在课堂中阐述,从而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增强学生对音乐文化的不同体验。

2. 有助于培养学生民族精神,提升学生民族自豪感

在小学音乐教育活动中,进行民族音乐方面教育,能够让小学生对于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有更为全面了解,也能够实现对于其民族自豪情感的培养。例如:在教学《苏武牧羊》等古典曲目的教学过程中,小学音乐教师在让学生欣赏音乐的同时,也要让学生对于一些历史文化有更为细致了解。小学音乐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解该曲目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到苏武的崇高精神,让学生对于一些历史中的优秀人物产生深深的敬佩之情。从音乐本身特点来看,音乐不仅仅是一种听觉的艺术,在聆听音乐过程中更能够起到激奋人心的作用。因此,在小学音乐教育中,通过学习民族音乐能够让学生对于祖国的音乐文化有更为全面的了解,也能够从客观上实现对于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对于学生的全面成长具有积极意义。通过这一方式,进一步增强高校学生的民族精神和自豪感,使之从内心深处提升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性。

二、学音乐教育中地方音乐文化的传承与融合策略

1. 完善音乐教学体制,优化课程设置

小学生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教学体制的不完善往往会让学生对音乐课堂没有期待。因此,教师可以根据课堂学生的特点,来制定趣味性的课堂教学流程,因为学生往往会对一些趣味性的事情格外关注。这样,教师可结合民族音乐文化促使学生在兴趣的驱使下主动学习相关音乐知识。例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将一些具有地区代表性的乐器带入课堂教学。学生可根据自己对乐器的喜好,在课下时间更多的去了解这一地区文化。在课堂教学中开展民族乐器乐教学,激发学生的民族音乐学习兴趣,深化他们对相关知识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实施民族民间歌谣教学。小学音乐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可充分结合我国具有鲜明方言特色的民族、民间音乐开展教学工作。

2. 创新民族音乐教学方法
音乐教学最重要在于教师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音乐文化的传承更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各种各样的方法,学生课堂学习兴趣提升之后,自然的学习积极性也就很高,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试着借助小组合作的方式来进行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两组,女生一组,男生一组,这样以对唱的方式进行,让学生感受到民族音乐的律动,以此来提升学生对音乐学习的趣味性,从而达到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效果。另外,教师还可以把学生分成两组进行表演比赛,这样学生将民族音乐作品中的情境表演出来,在载歌载舞的情境当中可以感受音乐带来的快乐。

3. 组织开展民族音乐的活动
其实,在小学阶段民族文化教学中,对学生影响较为深刻的还是与民族音乐有关的音乐文化。简单的来讲,音乐是为了让学习音乐的人能够领略其中的内涵。而音乐活动则是学生传承音乐文化的载体。因此,教师可以开展一些关于民族音乐文化的相关活动,以竞赛的形式来加强学生对我国音乐文化的了解,考查的内容可以是民族音乐文化的历史。具体的考察内容可以根据竞赛的形式进行,从而提升音乐活动开展的有效性。最后,教师还可以借助音乐活动来充分了解学生对音乐的喜爱,站在学生喜欢的角度去推荐合适的音乐,加强学生对音乐文化的理解。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与音乐会、音乐剧表演、创编音乐等活动,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通过认识地方音乐文化的重要性,加强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认识,从而养音乐素养:锻炼学生的音乐感知、表现力和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水平和艺术修养,让小学生成长为对国家有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吴锦辉.小学音乐教育中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J].试题与研究,2022.

[2] 孙军.民族音乐与小学音乐教育的融合[J].大众文艺,2022.

[3] 冯婉斯.小学音乐教学中民族音乐的渗透[J].甘肃教育,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