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康复护理对骨科患者术后并发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唐仁艳

六盘水市人民医院

摘要: 目的 探究康复护理对骨科患者术后并发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此次纳入本院行手术治疗的骨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时间在2021年4月至2023年4月之间,总人数为98例,通过护理方式差异分为观察组(49例)与对照组(49例),分别给予康复护理和常规护理。结果 相比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更低(P<0.05);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等评分均比对照组更佳(P<0.05)。结论 对骨科患者术后实施康复护理效果显著,其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关键词: 康复护理;并发症;生活质量
DOI:10.12721/ccn.2024.157055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骨科手术是治疗骨骼和关节疾病的主要方法之一,常见的手术包括关节置换术、骨折手术、脊柱手术等[1]。手术方式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而有所不同,如开放手术、微创手术、内固定手术等,医生会根据病情选择最合适的手术方式,以达到修复骨骼、恢复关节功能的目的,虽然存在一定的优势,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恢复进程和生活质量。合理有效的康复护理对于预防并发症、促进功能恢复至关重要。术后并发症包括感染、出血、血栓形成、关节僵硬等,一旦发生会延长住院时间、增加治疗费用,甚至危及生命。而对于一些需要长期卧床或行动不便的患者来说,术后并发症还会导致褥疮、肺部感染等问题,严重影响日常生活[2]。因此,针对不同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康复护理措施,对预防并发症发生、改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护理人员需要全面掌握骨科手术的特点及并发症发生的机制,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方案,包括体位管理、功能训练、心理疏导等,并密切监测患者的恢复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其尽快恢复健康。本研究皆在探讨康复护理对骨科患者术后并发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以期为临床康复护理的应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纳入的骨科患者均于2021年4月至2023年4入院进行手术治疗,男女人数共计98例,依据护理方式差异分为两组,即观察组(49例)与对照组(49例),观察组包括29例男性患者和20例女性患者,年龄区间在16-81岁,年龄平均值为(51.32±7.02)岁;对照组包括28例男性患者和21例女性患者,年龄区间在15-80岁,年龄平均值为(50.15±6.45)岁;通过对比两组一般资料不存在较大差异(P>0.05),可比度较高。

纳入标准:①意识清晰者;②能正常沟通者;③与骨折的诊断标准相符[3];④患者主动参与此次研究,并签订协议。

排除标准:①中途退出者;②存在精神疾病者;③存在器官功能障碍者;④不积极配合治疗者。

1.2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包括监测生命体征、伤口护理、进行适当的体位和关节活动训练、指导饮食营养并给予必要的药物治疗;定期评估患者的恢复情况,同时加强健康教育,指导患者合理安排休息和活动,以预防并及时发现处理并发症。

观察组在以上层面行康复护理,具体包含7个方面:即①个体化评估。护理人员需要全面了解患者的基础情况,如年龄、既往疾病史、手术类型和恢复进度等,评估患者当前的身体功能状态,包括关节活动度、肌力、感觉、平衡等指标,并评估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和活动耐力;②早期功能锻炼。引导患者做肩关节、肘关节、髋关节、膝关节等屈伸活动,并逐步增加活动幅度。同时,适当进行肌肉力量训练,如肌力收缩训练,以恢复患肢的肌力;指导患者做平衡训练,如站立练习、步行训练等,以改善患者的步行能力和活动功能;③疼痛管理。密切观察患者的疼痛表现,如疼痛部位、性质、程度等,并记录情况;根据医嘱合理使用止痛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阿片类药物等,控制疼痛发作。同时采取热敷、冰敷等物理疗法,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疼痛[4];④体位管理。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卧位或坐位姿势,如对于髋关节或膝关节手术患者,可采取高抬肢体的体位,以利于下肢肿胀的缓解;对于上肢手术患者,则采取悬吊或支撑的体位,以减轻疼痛。同时,护理人员还要教导患者掌握正确的体位转移方法,避免对手术部位造成不适或损伤;定期指导患者进行体位变换,如每2-3小时轮换左右侧卧位,有助于预防压疮的发生;⑤心理疏导。护理人员要主动与患者沟通交流,耐心倾听患者的担忧和困惑,给予情感支持。同时,解释手术及康复过程的必要性和预期效果,增强患者的信心和决心。不仅如此,护理人员还可组织一些团体活动,如康复交流会、娱乐活动等,帮助患者缓解压力,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对于情绪状况较差的患者,还需要与医生密切配合,给予适当的心理咨询或药物治疗。⑥出院指导。护理人员要详细告知患者出院后的注意事项,如伤口护理、活动范围、用药方法等,并强调其重要性。同时,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训练计划,并教会患者正确执行;嘱咐患者定期到医院复查,及时发现并处理康复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1.3观察指标

观察和统计两组并发症情况,主要包括感染、压疮、下肢深静脉血栓。

观察和统计两组生活质量,主要包括社会功能、躯体功能、健康情况、心理功能,评分越高生活质量越好。

1.4统计学处理

观察的结果由统计学作出处理,工具为SPSS26.0统计软件。所有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分别应用(x̄±s)标准差、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和组间比较分别由例数和百分比率表示、X2检验。当p小于0.05时,表明统计意义成立。

2结果

2.1两组并发症比较

相比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14.29%),观察组(2.0%)明显更低,经对比差异,统计学意义有效(P<0.05),见表1。

表1 两组并发症比较[n(%)]

截图1744017916.png

2.2对比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情况

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社会功能、躯体功能、健康情况和心理功能等评分均比对照组更佳,经对比差异,统计学意义有效(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后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x̄±s)

截图1744017924.png

3讨论

骨科手术在治疗骨骼和关节疾病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不仅能有效修复骨折、治疗关节炎等疾病,还能够通过人工关节置换等手术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然而,骨科手术也存在一些常见的并发症,需要引起重视,如术后感染、压疮、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其中手术创伤常引起局部感染,表现为发热、伤口红肿、渗液等,严重时可引发全身感染,为患者的恢复带来严重影响[5]。感染一般发生于手术创口、深部组织甚至关节等部位;长期卧床、活动受限是导致压疮发生的主要原因,压疮不仅会给患者带来疼痛,还会引发严重的皮肤溃疡和感染;骨科患者长期卧床、活动受限,易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从而引发危险的肺栓塞并发症。上述并发症的发生不仅会延长住院时间、增加治疗费用,还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制定有针对性的预防和护理措施非常重要,如严格无菌操作、早期功能锻炼、压疮预防等,以确保患者顺利恢复,提高生活质量。研究表明,合理的康复护理措施在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恢复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6]

康复护理作为一种专门针对康复患者的护理方式,其目标旨在帮助患者最大限度地恢复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提高生活质量[7]。康复护理的作用机制呈多样性,涵盖了生理、心理、社会等多个层面,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护理服务。在生理层面,康复护理通过针对性的锻炼和治疗,帮助患者恢复受损的器官和肢体功能。康复护理注重患者的关节活动度,预防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如为骨折患者制定合理的关节活动计划,以确保关节功能的恢复;在心理层面,康复护理注重患者心理状态的干预和调整。康复护理人员会与患者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鼓励患者积极面对疾病和康复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通过心理疗法、认知行为疗法等手段,帮助患者消除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增强康复信心;在社会层面,康复护理致力于帮助患者重新融入社会,提高生活质量。康复护理人员会协助患者学习生活技能,如穿衣、进食、洗漱等,使患者能够独立生活。相关学者对100例骨科术后患者进行康复护理干预,结果显示,干预组患者在术后1个月、3个月的关节活动度、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表明康复护理干预对骨科患者术后恢复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8]。另有学者对150例骨科术后患者进行康复护理干预,干预组患者在术后6个月的就业率、社会参与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康复护理干预有助于骨科患者重返社会,提高其生活质量[9]。一项针对髋关节置换术后的研究发现,康复护理可以显著降低患者的疼痛程度,缩短住院时间,提高关节功能恢复程度[10]。不仅如此,康复护理还能提高骨科患者术后的心理适应能力。术后康复过程中,护理人员会关注患者的心理状况,给予心理支持,帮助患者建立信心,且研究发现,心理干预能够降低术后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的发生,促进患者心理康复。

此次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感染、压疮、下肢深静脉血栓人数分别为3例、3例、1例,而观察组仅出现1例压疮,经对比差异,统计学意义有效(P<0.05),说明康复护理能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观察组患者的社会功能、躯体功能、健康情况和心理功能等评分均比对照组更佳(P<0.05),说明康复护理能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对骨科患者术后应用康复护理效果确切,其不但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同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中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付玉平.中频治疗仪联合康复护理在骨科患者术后康复中的应用效果[J].医疗装备,2023,36(22):127-129.

[2]高媛茜,姜海燕,樊禄素.外科康复护理在骨科手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社区医师,2023,39(32):121-123.

[3]YanRu S ,Xia K ,LiHua L, et al. Application of early enteral nutrition nursing based on 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 theory in patients with digestive surgery.    [J].World journal of gastrointestinal surgery, 2023,15 (9): 1910-1918.  

[4]李春煜.延续性康复护理在创伤骨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学报,2023,33(03):139-140.

[5]王欢,杨新明,张瑛.评《骨科加速康复护理实践》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骨科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临床误诊误治,2023,36(02):156.

[6]Liguo Z ,Lianghong H ,Zhangxian L, et al. Plan-Do-Check-Action Circulation Combined with Accelerated Rehabilitation Nursing under Computed Tomography i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Hospital Infection in Elderly Patients Undergoing Elective Orthopedic Surgery[J].Contrast Media & Molecular Imaging,2022,2022 4574730-4574730.  

[7]苏勉.快速康复护理在骨科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21,19(35):152-153.

[8]崔晓斐.快速康复护理在骨科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21,36(07):10-12.

[9]李淑杰.早期康复护理对提升骨科患者术后康复效果的临床研究[J].中国药物与临床,2021,21(08):1450-1452.

[10]陈萍,袁露.快速康复护理模式在骨科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1,13(06):165-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