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融合教育理念下的幼儿园大班教学策略研究

陈嘉琦

温州市第六幼儿园,浙江省温州市,325000

摘要: 如今我国特殊教育受到了重视度不断提升,并且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而随着特殊儿童的增加,融合教育理念也开始得到教育界的认可。在融合教育理念下,对待特殊儿童不再将其边缘化,而是尽可能的使这些幼儿回到社会的主流当中,从而帮助他们适应社会,并跟随社会的发展步伐健康成长。幼儿园大班教育活动开展中,需要重视融合教育理念,并在其指导下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
关键词: 融合教育;大班教学;特殊儿童
DOI:10.12721/ccn.2022.157281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一、走进自然,让幼儿感受自然

陶行知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的理论,这就需要教师在特殊教育活动开展中,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教育元素,让特殊儿童能够快速融入到社会生活中。融合教育理念下,大班教学活动开展教师需要让带领着大班幼儿进入到了自然环境中,增强他们与大自然的接触。并让特殊儿童感受到自然的美好,从中学会体会、感悟,获得知识、技能、情感多方面的发展。比如,不同的季节教师可以带领特殊幼儿感受季节的自然特色,使其观察与感情。春天感受万物生长,感受生命的力量。教师可以带领特殊儿童和其他幼儿一起进行种植活动,在植物的生长中体会生命,并从中获得力量。夏季一起到绿荫下玩耍,倾听各种昆虫、鸟类的鸣叫,感受夏天的魅力。秋天到田野中参与收获,挖掘红薯、制作红薯食品,品尝秋天的果实。特殊儿童他们由于自身的缺陷从而封闭了自己,带领他们到自然中,通过与自然的接触使他们获得感触,从而促进其融合集体,获得成长。

二、改变教学方式,采用有效教学策略

特殊儿童学习能力与普通儿童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而这也就导致很多时候在随班就读时,教师会产生放任的心态,认为其只要不扰乱课堂学不学都无所谓,进而导致特殊儿童的随班就读转变成为随班就坐。这样的教学方式并不能够让特殊儿童获得发展,在融合教育理念下幼儿教师需要即时的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采取科学、有效的教学方式,为特殊儿童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教师在进行备课时,需要处理好整体与个体的关系,在制定教学目标时需要针对特殊儿童和普通儿童制作出差异性的教学目标,不对其进行统一要求,但是也需要特殊儿童达成一定的目标,以便使其能够从中获得收获。教师需要关注特殊儿童的学习状态,尽可能的引导其参与到教学活动。比如,《老鼠牙医——地嗖头》绘本阅读中,教师针对大班幼儿采取了角色扮演的形式。教师可以安排特殊儿童扮演简单的角色一头牛,并为他分配简单的台词“牙好疼啊”和“不疼了”。这样特殊儿童不但能够与其他大班幼儿一块合作完成角色扮演,而且也能够增强他与其他幼儿之间的互动,进而使双方关系更加的融洽,同时也能够促进其阅读兴趣。教师对于教学方法的选取需要考虑到大班幼儿的年龄,关注普通幼儿兴趣的同时,也要考虑到特殊儿童的学习能力、接受能力,充分尊重特殊儿童的意愿。同时,教师也需要多给予特殊儿童鼓励,鼓励其参与集体活动,并在集体活动中感受到乐趣,感受到自己的贡献,进而使其从中获得愉悦感,这样才能够使特殊儿童能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集体教学活动中。

三、资源利用,促进幼儿成长

融合教育理念之下,大班幼儿教育活动开展,教师需要关注特殊幼儿心理问题。因为特殊儿童的思想与普通儿童有着区别,所以教师不要以成人的视角去思考。而是需要尝试去理解特殊儿童的想法,尽可能做到与其思维同步,如此才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他们,理解他们的行为,更能够感受到他们行为背后的思想。在大班幼儿教学活动开展,教师需要充分利用好各种资源,比如民俗资源、生活资源等,通过这些资源来开展教学活动,并对特殊儿童进行训练,消除其差异化,使他们能够融入到集体活动,并其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四、园本课程,感受幼儿心理

融合教育理念下,幼儿教师需要积极开展园本课程,通过园本款课程开展来对特殊幼儿造成积极影响。比如沙游疗法是针对特殊儿童所采取的较为普遍的干预方法。而且不管是特殊儿童还是普通儿童,他们都有着儿童的特征,玩沙、玩水是他们的爱好。教师掌握了这一点就可以在幼儿园构建沙水方面的园本课程。比如,为幼儿创造玩沙场所,让他们自由玩沙,而教师则作为观察者对大班幼儿的玩乐过程进行观察,通过他们的玩沙行为来了解他们的内心想法,以便教师精准的掌握情况,并开展针对性的教育活动。另外,教师还可以带领大班幼儿开展沙画活动,让他们利用沙子尽情的绘画,这个过程中不管是特殊儿童还是普通儿童都会有着自己的想法、寻找自己的乐趣,从而遗忘特殊,从而使特殊儿童能够与普通儿童更加融合。教师可以让大班幼儿对自己的沙画作品进行介绍,通过介绍来了解他们的思想。对于特殊儿童,教师也可以通过他们的作品解读来感受他们的内心情绪,是快乐、悲伤还是兴奋、沮丧,进而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特殊儿童,并有效的开展干预措施,做好心理辅导。使特殊儿童能够感受到来自于教师的关爱,增强其对教师的依赖感和信任感,进而拉近师幼距离。

五、开展游戏,促进幼儿能力提升

特殊儿童与外界存在着隔阂,他们的内心世界隐藏比较深,对待情感也比较淡漠,所以特殊儿童很少会与他人进行眼神的交流,也很少在乎外界干扰。而且,特殊儿童的面部表情也并不丰富,喜、怒的表现并不明显。所以,很多时候虽然特殊儿童会出现攻击行为,但是他们的面部表情并没有很大的变化。而且,特殊儿童也不愿意和他人亲密交往,只有对待很亲近的人才会有些许亲密接触,通常在与人交往中并没有出现情感互动。但是,特殊儿童也有着儿童共性特征,他们喜欢游戏,在游戏中能够找到快乐。所以,融合教育理念下幼儿教师需要多以游戏的形式来吸引特殊儿童,使他们能够参与到集体游戏中,与群体形成有效互动,进而增强其与群体的融合。比如,户外活动中教师可以设计各种体育游戏,以合作的形式让特殊儿童参与到游戏活动中。以“勇闯黄金岛”为例,教师可以对幼儿进行分组,采取计时游戏的形式,每一个组成员分别以最快的速度穿越黄金岛,小组时间花费最小的为胜利团队。通过这样的形式让特殊儿童既可以独立完成游戏,但是又作为小组的一个成员参与游戏,进而让其能够体会到集体游戏的乐趣。再比如角色游戏中,则可以创设“超市购物”的情境,让特殊儿童作为其中一名消费者购买东西,从而训练其与他人的交流能力,让其在快乐的游戏的氛围中练习基础话语,从而促进其语言能力发展。

总结

融合教育的提出为特殊儿童融入集体、融合社会环境创造非常好的机会。在融合教育理念之下,幼儿教师需要积极转变自己的教育观念,关注特殊儿童并从特殊儿童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活动设计与安排。通过走进自然,让幼儿感受自然、改变教学方式,采用有效教学策略、资源利用,促进幼儿成长、园本课程,感受幼儿心理、开展游戏,促进幼儿能力提升等措施促进融合教育的落实,并为特殊儿童融入集体创造良好的环境与机会,进而为特殊儿童的健康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