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初中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歌唱能力的策略探索

马飞飞

河南省洛阳市吉利区实验中学,471012

摘要: 初中音乐教学在学生全面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提高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也成为初中音乐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其中培养学生的歌唱能力就是核心素养培养中的基础和关键,音乐教师如何能够通过有效的教学策略来加强对学生歌唱能力的培养是初中音乐教学改革中重点研究的问题。基于此,本文对初中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歌唱能力的策略展开了探索,以供广大教师参考。
关键词: 初中音乐;歌唱能力;策略
DOI:10.12721/ccn.2022.157132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歌唱教学是初中音乐教学中重要的一部分,可以提升学生的审美感知和艺术表现能力,是美育教育的一种有效手段。要进行良好的、有效的歌唱教学,不仅要了解本学段学生在生理上的特点,还要善于捕捉其心理上的特点,充分了解学生在学习上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歌唱兴趣,提升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必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与模式、提升专业修养与技能,以便探索与实践出更多更好的教学方法,使广大学生受益。

一、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学生歌唱能力的现状

自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初中音乐课堂的教学目标和教育模式发生了变化,使得音乐课堂充满了趣味性。但是,依然有一些初中音乐教师忽视学生基础知识和基础音乐技能的传授。例如一些学生依然不认识乐谱,对最基础的乐理知识掌握不清楚等等。这背后的原因非常明显,依然有许多的教师和学生都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既然音乐知识和唱歌的技能不在中考的要求范围内,那么教师就没有必要向学生们进行详细的讲述,导致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音乐时依然不能掌握基础的乐理知识。其次,初中音乐教师也没有正确的认识初中阶段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在心理和身体上都发生着很大的变化,许多学生正处于变声期,学生们的声音从幼小清脆的声音变为更为成熟的声音。在初中阶段学生自尊心往往都比较强,在歌唱教学时,有一些学生的声带容易疲惫。一些教师没有注意到学生的这些特点,没有根据学生身体的状况来制定教学计划,影响了课堂教学的节奏,影响了学生的歌唱能力的提高。

二、初中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歌唱能力的策略

1.因材施教

由于学生自身的音乐素质和天赋各有不同,对于歌唱起初的学习感受也会略有差异。一些从小就学习音乐有一定音乐基础的、热爱歌唱、天生音准、节奏感强的学生学起来容易上手,也很快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就感,如此能达到良性循环,学生也会越学越好。对于非音乐专业或者音乐素质薄弱的学生来说,便容易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挫败感,如果教师不及时加以正确的引导,到后期学生很可能会产生抵触心理。在初中开展音乐教学的过程中,遇到一些歌唱基础比较低的学生是常见之事,如何能确保班级里的每位学生都能学好音乐,这非常考验教师的教学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采取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首先认真观察学生的歌唱水平,由此发现歌唱水平比较弱的学生,把他们挑选出来,再开展针对他们歌唱特点的教学,利用教师范唱、钢琴弹唱、或者旋律模唱等方法引导他们找准唱歌的音调。由于每个人的音色发育比较不一样,有些学生音色透亮、甜美,有些学生音色暗淡、沙哑,教师在教学时还要根据学生的音色特点找到适合他的歌曲进行教学。从简单的旋律入手,从合适的曲目上手,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先找到歌唱的自信,建立起自信加上长时间的歌唱训练,最终让每一个基础薄弱的学生都在歌唱技术上有所提高。

2.采用有效的训练方式加强对学生的发声训练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歌唱能力最基本的是要保证学生掌握基本的歌唱发声技巧,如果学生不能掌握准确的歌唱发声技巧,不仅演唱的歌声效果不佳,而且还很容易在歌唱的过程中损害学生的嗓子,尤其是在初中阶段,学生正处于声带发育的关键阶段,既要完成音乐的学习又要保护好自己的嗓子,这就需要掌握准确的发声技巧。例如:音乐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发声训练之前要先通过多媒体结构图解让学生先对人体口腔系统的结构以及组成等内容进行全面的了解,并通过演示以及讲解让学生了解发声的原理,并对口腔、胸腔以及腹腔之间的关联做出简要的介绍,在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再让学生进行发声训练能够达到更好的效果。而发声训练是需要不断的练习才能有效提高水平的,因此,在课堂上音乐教师做了基础的示范和讲解之后,还要将发声训练制作成精炼的微课视频,上传于学习平台供学生课后自主训练时参考和借鉴。

3. 加强实践,营造歌唱氛围

音乐这门学科在艺术表现方面是注重实践性和操作性的,只有参与实践活动,才能更好地进行艺术表现,从而得到技能的提升。比如歌唱,必须在了解姿态、呼吸、共鸣、咬字吐字、舞台表演这些基础后再通过不断地加强练习才能更好地掌握歌唱的技巧。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实际操作,就是练习技能的最好机会。遇到内向、不爱表现的学生,教师适时地给予鼓励与帮助,让学生享受到音乐实践活动的乐趣,切身体验到歌唱带来的愉悦,从而主动地参与到音乐实践活动中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教师从中起引导作用,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与技能去解决该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巩固已学知识点,并掌握新的知识与方法,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提升音乐艺术表现技能,也增强了艺术表达的自信。在参加活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行为习惯。在最大范围内,给学生搭建一个良好的歌唱平台,比如面向大范围的学生可以定期举办歌唱类的音乐会、歌唱类的比赛活动,小范围的甚至是在课堂上也能进行小组汇报表演,让学生通过参与、观察、独立思考后主动地提出和发现问题,在实践中积累经验、提升技能、释放个性、展现魅力、增强自信。

三、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歌唱能力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教学任务,音乐教师可以通过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训练学生的歌唱发声以及培养学生音乐方面的想象力等来提升学生的音乐歌唱能力。

参考文献:

[1]哈艳.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培养歌唱能力的策略探讨[J].魅力中国,2020(37):326.

[2]李阳.中学音乐歌唱课教学方法实践与对策[J].大众文艺,2018,(09):192-193.

[3]张文静.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歌唱能力[J].文教资料,2020(22):212-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