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音乐作为一门艺术,走进课堂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不仅培养了学生对美的感受,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启迪了学生的心灵,很大程度上还激发了学生的音乐兴趣。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音乐作为学生素质培养重要的一环,是提升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主阵地。教师必须及时捕捉当前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断优化和创新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模式,以提升教学效果。本文立足于新课标下初中音乐课堂教学,对具体教学策略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分析。
一、立足音乐教学实情,构建音乐教学情境
建构主义认为,“同化”与“顺应”是学生学习中的两个基本过程,这与学生已有的音乐知识和经验密不可分,提供与音乐内容一致的情境更有利于学生进行知识与经验的迁移,有效学习新知识。音乐富有创造性和艺术性,以创造性为审美特征的音乐教学能够彰显音乐本质,构建契合音乐创造性的素材情境更有利于学生转变简单记忆、模仿的学习,有效提升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教师应充分考虑音乐的背景和内涵,立足音乐教学实情,努力构建音乐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这一教学情境中,积极主动参与到音乐学习中。有些音乐知识专业性强,节拍特点明显,学生在学习中存在较大难度,基于此,教师在开展音乐教学的时候,可以利用情境教学模式先引导学生对歌曲中的歌词进行初步掌握,并将自己对这一歌曲的理解写下来,初步感知音乐内容。之后,教师通过情境展现其中蕴含的创造性特征,引导学生跟唱,增强音乐学习的有效性。同时,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在小组比赛的情境中,发挥学生的特长,给学生一个自我才艺和观点的展示机会,实现音乐知识共享,提升音乐学习质量。
二、互动教学,提升音乐教学质量
在传统的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主体,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借助板书和课本这一载体,给学生灌输音乐知识。在这种模式下,学生仅仅是被动接受知识,师生之间的互动现象比较差。而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师在开展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时,必须全面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引导学生在良好互动的过程中,全面加强音乐学习。对此,教师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立足于教学实际,开展积极有效的互动,并在互动的过程中完成音乐的高效学习。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互动,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之前,要引导学生提前搜集相关的资料,包括:时代背景、文化内涵、音乐形式等,进而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将自己对音乐的观点进行展示,师生互动,对音乐进行全方位的学习,有效理解音乐内容与形式,欣赏音乐的节奏美和内涵美,实现有效的师生互动,进而全面提升初中音乐的课堂教学效果。
三、借助多媒体,激发学生音乐学习兴趣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兴趣是音乐学习的根本动力和终身喜欢音乐的必要前提。”在传统音乐教学中,教师承担着教学主体,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学习兴趣,无法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因此,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是摆在教师面前的重要任务。而就当前传统的初中音乐教学来说,受到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影响,导致音乐课堂氛围非常沉闷,教学方式缺乏变化,死气沉沉,以致学生音乐学习兴趣低下。面对这一现象,教师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必须充分结合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形式,活化音乐内容,将音乐的美直观展现,声音与图像并茂,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音乐学习中。同时,还可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结合音乐教学内容,体现音乐中蕴含的文化、情感和思想,引导学生在感官刺激中提升音乐学习效果。初中生的音乐审美能力还不强,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更好地展现音乐知识,转化音乐抽象内容,活化音乐课堂,增添音乐的趣味性,加强音乐的艺术表现形式,让学生更乐于学习音乐,这样不仅改变了音乐课堂教学的氛围,还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音乐学习中。
四、更新教学理念,转变学生学习态度
就初中音乐这一课程来说,虽然不是中考的科目,但却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承担着学生音乐素养培养的重任。据此,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音乐教育的重要性,正确看待音乐教学,将音乐的育人价值发挥出来,转变学生学习态度,实现音乐的育人价值。一方面,教师必须及时更新教学理念,活化音乐课堂,将音乐与学生兴趣融合起来,将先进的音乐教学方法融入音乐课堂,强调学生的参与、体验,彰显音乐特点,突出音乐的艺术性,开展学生乐于参与的音乐活动,以达到音乐育人的目的。另一方面,在全新的教学理念下,教师还必须积极开发多种教学资源,促使学生认识到在生活中音乐无处不在,让学生能够体验和感受音乐表现出来的节奏和情感,与学生产生共鸣,增强学生的音乐体验,转变学生被动学习的态度,让学生在积极参与音乐学习活动中进行音乐知识的构建。
五、加强音乐课程的实践教学
传统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学内容基本上是视唱、识谱、歌唱和欣赏。而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师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要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和更新,不仅要开展理论知识教学,还要开展音乐实践教学,丰富音乐课堂教学内容,最终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据此,教师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基本的音乐理论知识、音乐技巧等,还要关注学生对音乐活动的体验以及对音乐活动的参与,并引导学生在音乐活动参与的过程中,获得音乐的直接体验,进而对音乐中富含的情感、内涵进行深刻感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借助小组的形式或采用角色扮演的形式,对音乐中的角色进行扮演。教师则对学生的表演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价。如此一来,学生就能在多姿多彩的音乐实践中,对音乐所要表达的内涵进行深刻的理解和感受。
六、拓展初中音乐学习途径
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师在开展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时,不仅要加强学生课本中的音乐学习,还要在此基础上拓展学生的音乐学习途径,使学生从更多的途径中学习音乐、接触音乐,进而实现学生音乐素养的提升。教师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可以给学生播放一些相关的创作类型音乐,让学生自主欣赏,并在欣赏的过程中,对音乐进行更好地感悟,领略音乐中的美感,进而引导学生爱上音乐。同时,教师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还必须鼓励学生借助多种途径感受音乐,并引导学生在认真聆听的过程中,用心感受音乐的美好。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将音乐欣赏与画面进行有效地结合,促使学生在视觉和听觉的双重刺激下,更好地体会音乐的内涵。
结论:综上所述,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音乐教学的重要性,改变传统音乐课堂教学模式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更新教学理念,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力求在多元化的课堂教学模式下,全面加强初中音乐教学,以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
参考文献:
[1]赵晨.新课标下初中音乐教学模式的探讨[J].才智,2019(25):10.
[2]金彩萍.音乐欣赏,美寓教学——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J].北方音乐,2018,38(13):170.
[3]王双,资利萍.新课标背景下初中音乐课堂空间布局的探析[J].音乐时空,2015(19):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