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从整个事业单位角度看,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对事业单位经济的发展具有直接的影响,并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因为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提升,可为事业单位收纳更多具有积极、专业的人才,促使事业单位的经济水平得以有效提升,所以事业单位的发展离不开专业人才的支撑,只有吸引更多的专业人才,才能保持事业单位长期向稳向好发展,最终增加整个事业单位的最终经济效益。因此事业单位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必须要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
一、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
人力资源是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中,处于劳动年龄、未到劳动年龄和超过劳动年龄但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之和。对于事业单位而言,人力资源是一种特殊且十分重要的资源,在事业单位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人力资源管理则是对人力资源科学合理利用,充分发挥其价值的一种管理手段,根据事先制定的目标,通过对人力资源进行开发、利用,选择一些具有价值的人才,实现制定好的目标。从管理学角度看,人力资源管理则是采取训练的方式,实现对人力价值的提升,做到人尽其用。在培养人才的同时并关注整个团队的协作,确保整个团队拥有积极的态度和精神,提高工作效率,最终提升事业单位的经济效益。
二、人力资源管理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1.人力资源管理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在人们的潜意识当中,认为自然资源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关键。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因大量的自然资源被耗用,其质量与数量均呈现下降趋势,在具体的经济发展历程中,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可探究相关资源将其代替。在经济发展中起关键作用的不仅有自然资源,还有人力资源。加大力量对人力资源进行投入,保证人力资源的投入质量,也是实现经济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从某称程度来看,在国家经济发展的历程中,尤其是在知识经济背景下,人才的数量与质量起到关键作用。在当前的大环境中,高科技产业在经济当中所占据的比重越来越大,对于劳动者的专业能力与综合素养提出更高的要求,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在推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远远超过自然资源,逐渐成为了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
2.人力资源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自工业革命以来,自然资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源动力,导致人类大力开采各种自然资源,随着开采规模的扩大和自然资源的运用,自然资源数量大幅度下降,不仅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还影响到整个自然界的生态平衡,因此必须要选择其他资源替代。人力资源作为核心资源在推动经济发展中举足轻重,可通过增加人力资源总量,实现推动经济发展的目的,且必须是高质量人才投入。特别是在知识经济时代,影响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是人力资源的质量和数量,在提升人力资源质量和数量的同时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对人力资源进行合理配置,才能在真正意义上使人力资源成为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3.经济可持续发展为人力资源管理提出要求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在现阶段的经济发展模式当中,集约型、效益型的管理方式已经代替了传统的粗放型与速度型,这也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方向。因经济发展类型的改变,为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这一目标,应对社会资源管理模式进行更新,因经济发展的特点,会受资源管理类型的影响。人力资源、技术资源、自然资源、资本资源这四项,是我国新现阶段的重要资源类型。其中,相关资源的核心就是人力资源,人力资源的管理方式与水平,会直接影响到经济资源向社会财富的质量过渡。经济是否具备可持续发展的实力,充沛的人力资源会产生决定性作用。将人力资源最大限度地转化为人力资本,这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目的,满足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无论是满足市场的供给,还是为人才提供发展的机遇,这两者始终属于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应采取灵活的方式对人力资源进行管理,满足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三、优化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的创新策略
1.改变管理的观念
经济可持续发展就是所谓的环保经济、生态经济和低碳经济。从发展角度看,这些经济具有比较先进的发展观念,所以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也应该具有先进的发展观念,对现有的管理形式进行创新改革,将经济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到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中。一是为了在事业单位内部树立经济可持续发展观念,二是为了增强事业单位员工的责任感。所以,事业单位必须要改变管理观念,对传统管理模式进行优化调整乃至创新,始终坚持事业单位整体利益大于部门利益的原则,在进行管理模式创新时,可通过吸取当下比较先进的管理模式,对本事业单位的管理模式和管理观念进行完善和巩固。另外,需要根据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不断优化和调整人力资源管理,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作用。
2.构建规范化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在我国由于受到多方面影响因素的制约,经济发展存在区域差异特点,东部地区的整体工作环境和工资待遇要普遍高于中西部地区,所以人才在自由流动过程中会率先向着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流动,以便获得更高的经济收入和发展机遇。正是因为如此人力资源市场会出现供需不平衡的局面,中东部地区的人才供大于求,而西部地区的人才严重缺乏。要想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就要求政府部门和相关部门构建完善了人力资源市场管理体系。
3.构建人力资源客观性评价体系
客观性的人力资源评价体系是人力资源科学管理的重中之重,它的主要目的是保证人力供求双方能够在一个比较公平的平台上进行信息沟通交流和信息交易。使得整个交易环节能够建立在公正的人力资源市场价格的基础上,保证双方都能够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以此来确保双方都能够各取所得。在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人力资源的评价体系构建一定要科学公正,因为整个评价体系一旦出现不客观不合理的情况,就会造成整个人力资源市场混乱,使得人才和企业之间的不当竞争和恶性竞争加剧,甚至会造成大规模的失业情况,引发剧烈的市场动荡。
结束语
人力资源管理是事业单位管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经济全球化对人力资源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对事业单位发展乃至经济可持续发展影响深远。通过建立健全事业单位内部人才管理机制,改变管理观念,实施柔性管理方式,规范人才资源市场的管理体系,建立客观的人力资源评价体系,提高事业单位工作效率和核心竞争力,促进事业单位发展,最终确保经济可持续发展目标顺利实现,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丁娇.试析人力资源管理与经济可持续发展[J].消费导刊,2020,(1):271.
[2]李喜梅.浅析人力资源管理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相关性[J].商情,2020,(1):154.
[3]翟鹏.刍议人力资源管理与经济可持续发展[J].人力资源,2019,(16):123.
[4]李淑蓉.试论人力资源管理与经济可持续发展[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9,(16):1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