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初中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音乐教学观念落后
素质教育的实施,使一些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但也有一部分教师教学观念落后,只注重考试成绩忽视音乐教学;还有教师认为音乐课是无足轻重的,常常被主课占用;音乐课并不在考试范围之内,有的教师认为没必要花精力去教授。这些观念对音乐教学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严重降低了教学效果。
2、教学方法不科学
传统音乐教学局限性较多,课堂重点讲授音乐知识,让学生了解音乐,并未重视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与对音乐的认知能力。同时,音乐课枯燥乏味,只以简单学唱和了解知识为目标,缺乏科学教学法。课堂上,学生学习热情未被调动起来,很少有互动,致使教学效果较差。另外,并未重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生无法实现自主学习,无法树立审美情操和艺术素养。
3、学生缺乏学习兴趣
初中学生对于音乐课本是充满着期待和喜爱的,不同于小学阶段,初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形成了自己的音乐喜好范围,他们的学习生活往往对音乐课是充满期待的,他们向往音乐课的奇妙,精神的放松,兴趣爱好的释放,但由于学校和教师以及家长等多方面的影响下,逐渐影响了学生音乐课堂的生动性和互动性。学校每学期安排的音乐课程较少,再加上教师的教学方式不正确,使原本应当生动有趣、充满互动的教学变成了课本的简单学习,教师以一唱一学的方式将音乐课本上的内容传授给学生。初中学生的积极性被削弱,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不理想,使学生主观上并不再那么喜爱音乐课程,对于当时的课堂内容也是不感兴趣,削弱了音乐课的审美培养和互动力。音乐课堂上学生状态不好,提不起兴趣和学习情绪,不能很好地进入学习状态,会出现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
二、初中音乐教学有效性的提高策略
1、重视学生主体地位
在教育不断改革的教学背景下,在进行音乐教学时,音乐教师需要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凸显出来,与素质教育的教学目标保持高度一致。音乐教师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引出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在兴趣的驱使下主动进行互动。音乐教师要注意互动时的态度,不能居高临下,要与学生站在平等的位置上交流,使学生能够对音乐教师产生亲切感。学生喜欢音乐教师就会在音乐课堂互动环节中主动回答问题,努力学习,表现自己。
例如,学习《春游》这首音乐作品,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主要是让学生感受到春天的美好景象,把握这首歌曲中所体现出来的春天的诗情画意。在刚开始上课时,音乐教师可能会发现一些学生在小声说话,还有一些学生看起来心不在焉,不在状态。那么音乐教师可以围绕教学内容,提出简单的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有哪些描写春天的诗词吗?在春天你们最想做的是什么?春天带给你们什么样的感受?然后引入今天我们所要学的这首歌曲就与春天有关,大家在学习的过程中要体会歌曲中的意境。音乐教师提出简单的问题后,学生的思绪被迅速拉回到音乐课堂教学中,一些学生开始小声交谈,音乐教师可以让学生站起来说出自己对春天的感受。课堂氛围被带动起来以后,音乐教师可以趁热打铁,进一步引出接下来的学习内容,使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课堂教学中,提高音乐课堂教学质量。
2、采用现代技术手段
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带来了教育创新的时机。教学对新技术的应用已经成为提高教学效果的主要手段。基于音乐学科的特点,教师应找到创新教学方式与提高教学水平的切入点,利用信息技术,激活音乐教学的新思路。对此,初中音乐教师在进行音乐教学时,可以利用先进的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呈现不同的音乐作品,以此进行音乐教学,使学生能更加生动、清晰地感受到音乐教学的魅力。
例如,教师在教学生学习《黄河大合唱》时,可以在课堂上播放与《黄河大合唱》创作背景有关的视音频等素材,让学生多方面了解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以及其中蕴藏的深厚情感。除了了解创作背景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观看一些《黄河大合唱》的合唱视频,通过刺激学生的视觉、听觉、让他们感受歌曲的恢宏之势。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学生也能更直观地了解演唱者在演唱时使用的技巧,更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音乐的积极性。
3、巧妙激发学生想象
初中音乐教师在进行音乐教学时,可以根据学生性格的差异和发展需求的不同,选用不同类型的音乐素材,给学生带来不同的音乐体验,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提高自身的感知力和创造力。而想象力是学生创新能力得以发展和提升的重要因素,所以,初中音乐教师可以利用音乐风格的差异性,积极引导学生想象歌词所描绘的场景,使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得到提升。
例如,初中音乐教师在教学《美丽的村庄》时,在课堂上播放完相关视频后,先不介绍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而是先设定一些具有引导性的问题,激发学生主动思考,促进学生展开想象力,进而促进思维的发展。如“同学们听完歌曲后产生了什么样的情感体验?”“这首歌曲的旋律比较适合在什么情境中播放使用?”“作曲者在创作时寄托了什么情感?”同时积极鼓励学生在听完歌曲后根据自己领会到的情感进行歌词创作,将自己脑海中联想到的情景画面描绘出来。在学生创作过程中,音乐教师应该避免为学生制定过多的框架,要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创作空间和时间,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在学生创作完毕后,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分组探讨自己作品的优缺点,通过学生之间的畅所欲言和师生之间的交流,直抒胸臆,大胆抒发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这一过程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大胆发言,更能起到了发散学生思维的作用,扩展学生的想象空间,进一步起到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作用。
4、利用乐器加深体会
初中音乐教学的开展,除了通过音乐鉴赏、创作背景探析的方式进行,还可以让学生学习使用乐器的方法。在学生掌握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以后,教师可以引导他们接触不同的乐器,不同乐器的演奏方法也不尽相同,音色更是差异巨大,多种不同的乐器在一同演奏的时候可以撞出不一样的灵感火花。学生学习了使用不同乐器演奏歌曲的方法,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有针对性地学习和了解自己喜欢的乐曲风格,形成不同的情感体验,在演奏过程中,也会迸发不一样的灵感,促使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得到提升。
例如,初中音乐教师在教学生使用乐曲演奏的时候,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及他们对不同乐器的熟练程度进行班级分组。让不同小组使用不同的乐器进行演奏。由于学生刚刚学会乐器,基础知识掌握得仍不太理想,教师可以改变乐曲的演奏方式,提高学生对音乐知识的运用能力,激发学生自信性,从而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发展。
三、结语
总之,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培养初中学生的审美和艺术创造能力,是素质教育中的主要任务。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教师要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目标,转变教学思想,拓宽教学思维,革新教学手段,为教学发展提供更加广阔的视野和更加有效的手段。
参考文献:
[1] 周政. 初中音乐教学有效方法探究[J]. 软件(电子版),2019(11):39.
[2] 田姗. 浅析初中音乐教学中教学方法的创新[J]. 数码设计(下),2019(9):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