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探究

陈丽敏

葫芦岛市建昌县魏家岭乡中心小学,125000

摘要: 小学音乐是培养学生审美素养,艺术品质的重点学科,在学生的启蒙时期,给予学生思想和心理上的启示。小学音乐教学迎来了新的教育改革时期,在实际的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对学生的综合素养进行有效的培养和提升,特别是要做好学生的赏析能力的提升。这就要求老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深入到学生群体中,多和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要在思想上进一步的关注如何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借助丰富多彩的教学模式吸引学生投入到学习中。
关键词: 小学音乐;赏析;教学;策略
DOI:10.12721/ccn.2022.157144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在小学音乐的教学过程中合理地应用好赏析教学形式,可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加深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和认知,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音乐深层次的乐趣,而且也有效地激发和提升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并且教师要明确,音乐教学并不是教学生唱几首歌,跳几支舞就是达到了目标,还应该注重学生心理上的发展。虽然不用一定要将学生培养成专业的艺术生,但是至少应该让学生的鉴赏能力有所提升。

一、为什么要在小学音乐的学习过程中提升学生的赏析水平

音乐作为一门艺术课程,需要调动听觉等感觉器官,老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要充分地利用更加有效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进行音乐的学习和赏析,确保学生对音乐有一个足够的了解,通过这样的教学也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老师在实际开展教学的时候,要尽量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状态,进而更好地向学生推荐相关的音乐学习作品,确保学生在聆听学习的过程中更好地赏析音乐,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激发后续学习的积极性。通过音乐的学习,可以给予学生心理更加深层次的感受,减轻学生学习的压力,帮助学生提升个人的综合素养和能力,这样也可以确保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进步。

二、如何更好地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提升学生的赏析水平

(一)合理地使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随着科技水平的提升,有很多新兴的技术涌现出来,其中多媒体技术教学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得到了更加广泛的应用,有效地提升了教学的水平和质量。传统的音乐赏析教学,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实际心理学习特点和学习能力,老师主要是在课堂中进行枯燥的讲解,学生往往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地位,久而久之就会失去继续学习的自信和热情,这对于音乐赏析学习会造成很大的阻碍。小学生的思维跳跃比较大,思维比较活跃,在音乐的学习中可以联想到很多的内容。因此,在新的教学改革背景下,老师要充分地利用多媒体进行兴趣激发,这样才能够更好开展音乐的赏析教学,借助多媒体可以更快地将学生带入到音乐的世界。而且多媒体的出现也为学生的音乐赏析提供了新的途径,改变了单一的思维模式,课堂教学的气氛也更加活泼和融洽,更具有影响力。通过多媒体技术和相关设备,可以更好地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和合理,而且也能够对学生产生更多的吸引力,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更加充足的动力。老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考虑学生的实际学习特点和个人兴趣爱好,进而保证所推荐的音乐作品是受到学生欢迎的,便于开展后续的赏析以及学习。除此之外,老师也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更好地将一些乐器演奏的声音进行展示,也可以播放演奏的过程视频等,帮助学生进行问题的探究和学习,也可以进一步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在音乐的学习和赏析进程中,可以不断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能力。

(二)倡导互动交流,补充学生的学习能量

在课堂中,教师需要给学生不断提供学习的能量,让学生保持充沛的精力,以迎接接下来的学习生活。否则,学生可能对课堂感到枯燥、乏味,从而出现了注意力分散的现象,导致了课堂的低效率。上音乐课对小学生来讲,本身是一件令他们高兴的事情,在这里,他们能够暂时远离文化课的束缚,摆脱沉重的课业压力,尽情享受音乐带来的美好感受。关于音乐作品的理解,由于缺少专业的知识和经验,学生可能会有遇到一些困难,对“欣赏”“鉴赏”的理解不够深入。因此,教师可以倡导互动交流,补充学生的学习能量。在课堂开展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就某一部作品进行交流,以《我和小提琴》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交流自己学习音乐、乐器的故事,增强班内的学习氛围。结合了学生个人的经验以后,相信他们会对音乐中所表达的情感体会更加深刻。除此之外,教师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段曲子或者歌词来进行交流,挖掘学生内心深处的情怀,引起学生的共鸣。这样一来,通过倡导互动交流,有利于补充学生的学习能量,让学生以更好的学习状态进行学习,学会欣赏音乐,欣赏美好的事物。

(三)演绎音乐作品,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创造能力不容忽视,拿艺术作品来讲,这一点体现得淋漓尽致。虽然学生年纪不大,但是依然不排除有创作的天分在,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有想法,有胆量。除此之外,对于音乐作品的学习,不仅仅要学会唱,还应该学会表达,从而赋予音乐艺术新的生命。对音乐作品的演绎,是学生艺术素养提升的有效途径,在这个过程当中,学生能够进行自己的思考,充分体现了学习的主动性。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去演绎音乐作品,根据自己对它的理解,发挥想象力,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例如,在教学《我的编创(对山歌)》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进行创作,“山歌”是我国少数民族一种的音乐风格,充分体现了人与大自然的亲密关系,于学生而言,是接触不同音乐风格的好机会。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给学生准备好“舞台”,让学生积极参与。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给学生提供一段素材,让学生进行演绎,可以通过“音乐剧”“情景剧”的形式呈现出来。这样一来,通过演绎音乐作品,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鉴赏能力,使学生对音乐的了解维度更加广泛。

(四)加大课堂管理力度,创设相应情境

教师在开展音乐欣赏教学时,应该为学生营造相应的教学环境,促使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中聆听音乐,为音乐欣赏教学的开展打下坚实基础。提高学生欣赏课上行为的规范性,引导他们养成用心聆听的好习惯。在音乐欣赏课开始之前,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将与本节课内容无关的书籍放好,一旦上课铃响便快速坐好目视前方,不交头接耳,认真等待上课。其次,创设相应情境,确保聆听教学有条不紊地进行,充分利用设置的学习环境调动学生对音乐聆听的兴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欣赏教师播放的音乐,有效规避欣赏或聆听过程中产生的不良心理。例如,在欣赏龟兔赛跑”这首歌曲时创设相应的音乐情境,并选出三名学生分别扮演小兔子、小乌龟和小猴子,剩余学生则扮演其他小动物,同时充分发挥多媒体优势,将小动物比赛的场景展现出来,各种小动物纷纷来到比赛现场,这时教师为学生讲解故事内容,而小白兔和小乌龟之间的赛跑才是重头戏,在角色扮演开始后为学生播放音乐,促使他们快速融入音乐情境中。

结束语:我们可以知道在新的教育改革背景之下,老师要严格地遵循新课改的教学要求,将改革的各项任务有效落实和完成。进一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对现有的教学模式进行优化升级,不仅仅要将基础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还需要对学生的音乐赏析水平进行培养和提升,进而更好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陈静.论图形谱在小学低年段音乐欣赏教学中的辅助作用[D].西南大学,2020.

[2]李霖.从教育目标看小学音乐欣赏课的人文价值[D].西南大学,2020.

[3]廖润莲.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措施[J].北方音乐,2019,39(20):173-174.

[4]熊睿.基于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的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9.

[5]杨春雪.小学音乐核心素养在欣赏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