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教师需要更新和优化音乐教育方法,音乐教育不仅能有效促进学生的感情,而且能净化学生的思想,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因此,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发展特点,组织目的性音乐课,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整体学习效率,要以学生为中心,采用先进的音乐教育理念和形式,体现符合学生兴趣的音乐特点和情感,根据新课程的要求,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构建初中高效音乐课堂。
1、初中音乐教学现状
1.1 教学观念陈旧
虽然现在新课程的改革很盛行,在音乐教育中,只有适合音乐内容的教学方法才能发挥音乐的教育价值,给予学生以美好的享受。但是,由于传统教育因素的影响,在音乐课上,一些教师在课堂上仍然采用旧的教育观念,这不仅导致教育效果不理想,单调的音乐知识也容易让学生对音乐课失去兴趣。教师采用了传统的教学方法。他们无视音乐的旋律、节奏和内容,不重视使用"自主、合作、探索"等学生可以体验的教学方法,所以初中音乐教育的效果不理想。
1.2 音乐教学不重视
由于传统的应试教育的影响,大部分初中都不太注重学生的文化成就,对音乐课也不十分重视。另外,为了提高其他文化课程的成绩,在学校的考试期间,很多老师都会花时间教学生文化课,所以学生们不能练习音乐。再加上很多初中生都遵循传统教学法,以教师提问和学生回答为主。使得他们的教学实际情况和理想效果不能完全一致。
1.3 教学内容单一
音乐很柔软,可以融入人们的感情。丰富而灵活的内容可以突出音乐的艺术性。现在的初中教育所包含的课程几乎都是国内外名家的经典作品,不能满足现在的初中教育的需要,音乐教育中的初中教育的效果正在下降。
1.4 音乐课堂教学缺乏师生互动与交流
2、新课标下初中音乐教学模式分析
2.1 更新教学理念,转变学生学习态度
在传统中学的音乐教育中,教育理念是音乐科学和音乐知识的教育。新课改更重视学生的学习体验,把学生作为音乐教育的主体。音乐教育不仅仅是讲授音乐知识,也要培养学生的态度和价值观。音乐促进学生的体验,促进学生的创造力的提升,实现音乐的教育价值。说到初中的音乐课,虽然不是高中入学考试的科目,但也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担负着提高学生音乐能力的重要任务。因此,教师必须充分认识音乐教育的重要性,正确对待音乐教育,认识音乐的教育价值。教师需要立即更新教育观念结合音乐和学生的兴趣,将先进的教学方法引入音乐课堂,强调学生的参加和体验,强调音乐特色,强调音乐艺术,开展学生想参加的音乐活动。达到音乐教育的目的。另一方面,作为新教学理念的一部分,教师积极开发各种教学工具,鼓励学生在任何地方都能坚持学习音乐,让学生体验音乐表现的节奏和情感,提高学生的音乐体验,改变他们被动学习的现状。让学生组织音乐活动,积极参加音乐教育活动。
2.2 立足音乐教学实情,构建音乐教学情境
建构主义认为"同化"和"适应"是学生学习的两个基本过程。这和学生的音乐知识、经验是分不开的。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与音乐内容相协调的意境,促进学生知识和经验的转移以及新知识的有效学习。音乐充满创造力和艺术性,以创造力为审美品质的音乐课,强调音乐的本质,创造适合音乐创造力的物质境界,更有利于学生学习简单的记忆和模仿,有效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师要立足于音乐教育的实际需要,努力在音乐背景和内涵中构建音乐教育的情境,指导学生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中积极参加音乐教育。有些音乐项目专业性强,节奏特点清晰,学生学习起来很难。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通过情境教学指导学生掌握歌曲歌词,写他们对歌曲的理解,然后教师展示意境的创造性,引导学生学习,提高音乐教育的有效性。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给学生展示自己的才能和观点的机会,交流音乐知识,提高音乐教育的质量。
2.3 借助多媒体,激发学生音乐学习兴趣
新课程的标准明确指出:"兴趣是音乐教育的动力,是一生热爱音乐的必要前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无视学生的地位和学习兴趣,不满足学生的个人学习需求。就现在传统的初中教育而言,受传统教学方法的影响,音乐教育的氛围很枯燥,教学方法没有改变。对于这种现象,教师必须充分结合多媒体信息技术,激活音乐内容,直观地表现音乐之美,通过丰富声音和图像教学,积极地让学生参加音乐教育。同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结合音乐教育的内容,反映音乐中所包含的文化、感情和思想,引导学生提高音乐教育对感官刺激的效果。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更好地展示音乐知识,转换音乐抽象内容,提高学生的音乐趣味,提高音乐艺术表现力。不仅要改变音乐教育氛围,还要让学生积极参加音乐教育。
2.4 互动教学,提升音乐教学质量
在初中的传统音乐课中,教师是教育的主体。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只接受被动知识,教师和学生的互动率比较低。根据新的课程标准,教师必须全面加强师生之间的相互作用,指导学生在良好的互动过程中加强音乐学习。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课堂和初中教育的主导地位,在教育实践的基础上积极有效地进行交流,在交流过程中完成对音乐的有效学习。为了更好地开展与教育的对话,教师应指导学生在上课前收集相关数据,包括音乐家的年龄、文化内涵、音乐形式等,然后引导学生展示他们对音乐的看法。有效了解音乐内容和形式,享受音乐节奏美和内涵美,实施有效教师与学生对话,提高初中音乐教育效果。
2.5 拓展初中音乐学习途径,使学生更好地感受音乐
根据新课程的要求,教师不仅要在初中音乐课上加强学生教科书中的音乐学习,还要在这个基础上扩展音乐学习的可能性。在让学生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多接触音乐,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能力。在音乐课上,教师可以播放一些创造性的音乐。在欣赏过程中,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欣赏音乐之美,让学生喜欢上音乐。同时,音乐老师也应该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式感受音乐,让学生认真感受音乐的美。在音乐教育中,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有效地结合音乐欣赏和形象。在视觉和听觉的双重刺激下,鼓励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的内容。
3、结语
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教师应当摒弃旧有的教学模式以及教学理念,积极改进教育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积极性。帮助初中生提高音乐学习能力,有效提高教学效果,为初中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赵晨. 新课标下初中音乐教学模式的探讨[J]. 才智,2019(25):10.
[2]秦晓玮. 浅谈新课标下的初中音乐教学模式[J]. 北方音乐,2013(12):125.
[3]张玉杰. 新课标下初中音乐教学模式的探讨[J]. 北方音乐,2015,35(22):143.
[4]李伶. 新课标下初中音乐教学模式的探讨[J]. 北方音乐,2018,38(1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