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音乐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能够陶冶人们的情操,充实人们的生活,提高人们的认识,提升人们的修养,能够辅助人们形成对于音乐艺术作品的鉴赏能力。而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学生需要逐渐深入了解音乐,并且需要针对不同的音乐表达不同的情感。在传统的音乐教学中,学生不能对音乐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和良好的积极性,而传统的教学模式满足不了学生的需求,也不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很多时候学生通过移动终端设备或者电脑搜索一些音乐作品进行学习,而这种教学模式所产生的作用并不理想,而且存在一定的缺陷和弊端,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逐渐下降,因此改变当下小学音乐教学模式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应用体态律动教学方法可以改变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并且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学生在应用体态律动方法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的学习中去,而且学生可以全心关注,并且能够根据音乐节奏舞动身体打出节拍等,并且学生能够与音乐作品融为一体,这种教学方法的应用学生能够逐渐认可并肯定,而且也慢慢接受这种教学方法,改变了传统的教学局面。
1.关于体态律动教学方法
体态律动是音乐行业领域认可的音乐教学方式,同时也是重要的音乐理念。在上个世纪50年代,体态律动教学方法引入到了我国音乐事业中去,并进行积极的优化和新入。我国音乐教学专家依据体态律动的特征循序渐进地应用到了中学和小学音乐教学工作中去。
体态律动更加注重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欣赏音乐,在这种环境下人们可以激发感觉器官、肢体融入音乐的学习和鉴赏中,逐渐体会音乐所表达的情感、音律节奏等,借助自己的身体表达感觉和感受等。
在伴随音乐节奏的过程中,人们的大脑会逐渐放松,并且释放了压力,因此在音乐教学中学生能够不受到姿势的限制,并且身体还可以跟着音乐的节奏舞动。因此需要注重学生在学习中的想象和创造,要让学生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以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辅助学生掌握学习音乐的方式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身心素质,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1]。
2.体态律动教学在小学音乐教育中运用的重要作用
2.1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生产生良好的积极性和浓厚的兴趣,对于学生的学习的作用是很关键的,而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学习,这样学生就可以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不会在老师的要求下被动地学习。由于小学生正处于发育阶段,对一些事物充满好奇,但是不能集中精力地听课,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会对感兴趣的事物产生积极性和兴趣,这样学生会根据感兴趣的事物产生一系列反应,枯燥乏味的音乐课堂教学会导致学生不能集中精力,而体态律动教学能够避免这种问题的出现。体态律动教学需要学生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身体能够根据音乐节奏进行活动,从而学生才能够深入到音乐的意境中去,并且可以提升学生对于音乐学习的体验感和认识。在体态律动教学中学生处于主动地位,而老师需要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进而符合了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满足了学生的需求。
例如在小学音乐《母鸡下蛋了》的教学中,提高音乐教学效率和质量,那么老师可以应用体态律动教学方法,让学生积极地参与音乐的学习。因此此时老师可以应用多媒体设备播放这首音乐作品的背景音乐,小学生对于母鸡下蛋能够产生深刻的认识,并且学生对于这种教学模式会产生兴趣和好奇心。在音乐节奏下,学生能够跟随音乐节奏母鸡下蛋的动作,进而增强了教学的趣味性,而还有的学生还可以根据音乐哼唱歌曲,进而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被激发出来,而且学生愿意将自己的感受通过自己的身体表现出来,进而提高了学生的音乐学习认识,学生逐渐能够掌握音乐知识。在此基础上,老师需要加强引导和指导学生掌握学习音乐的方法和技巧,从而可以提高音乐课堂教学质量。
2.2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发育的关键阶段,因此学生的思维也在不断地发展,而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是教育教学工作的主要目的,而学生的创造力是学生学习以及工作所具备的能力。
因此,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需要得到老师的关注和重视,并以此作为教学目的有效开展教学工作,所以老师需要认识到自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体态律动教学中,老师不会限制律动的形式,更加支持并引导学生大胆想象和创造,并且学生可以根据音乐节奏舞出自己的个性和特色。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一些学生可以根据音乐慢慢晃动身体,而有些学生舞出的动作别具一格,表现出了强大的气势,学生会根据音乐的节奏打节拍,然后根据节奏低声哼唱,而不同的律动形式体现了学生的不同的性格特点,而这也体现了学生的创造力。在音乐教学中学生只有针对所喜欢的事物才能产生良好的反应,因此学生可以跟着节奏做律动,体现了学生喜欢上音乐的学习[2]。
2.3锻炼学生的表现能力
体态律动教学方法目的是让学生能够活动起来,并增强学生对于音乐作品的认识,因而更加注重学生对于音乐的感觉和感受,并且重视学生的表现能力。而应用体态律动教学方法,可以锻炼学生的表现能力,让学生可以在感官和肢体活动的过程中表达出自己的想法,从而学生可以将自己的情感融入音乐的律动中去。比如对于一些欢快的音乐节奏,学生就会欢呼雀跃,有的学生会跳舞,有的同学会哼唱,有的学生会拍手,因此这表演出了学生的情感认识,并且也反映了学生的内心活动。
2.4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
由于一首音乐作品往往包括很多内容,而不同的音乐作品会有不同的角色演绎,所以对于这种情况学生不能单独完成对于音乐作品的表演,这就需要学生团结协作,讨论并分析如何根据音乐节奏做出相应的动作,通过学生的讨论能够明确如何彩排、练习、表演等,而这也形成了表演的体系,表演的环节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与同学之间进行深入的沟通和交流,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也培养了学生的协作意识,让学生产生集体的荣誉感和自豪感,进而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合作学习中去[3]。
3.体态律动教学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具体策略
3.1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在当下新课程改革的形势背景下,教学工作要求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要摒弃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加强老师的引导和指导,创造机会让学生大胆地想象和创造,给予学生充足的发展空间,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能力。而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体态律动教学可以使得学生通过音乐的节奏表达自己的感觉和感受,这样就可以深刻地体会到音乐作品的意境和魅力。
3.2重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现代教育教学工作需要注重改革创新,而创新是推动教育事业发展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有效动力,同时也是必要条件,更是人类社会不断向前进步的牵引力和推动力。所以需要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重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加强教学工作的改革和创新。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应用体态律动教学方法,需要让学生大胆想象和创造。而体态律动教学方法和传统的教学方法差别在于能够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奏表达自己的感受,这是以感官和肢体来表达的,学生应用这种方法学习可以体会到音乐作品的内容,并且可以逐渐锻炼并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而音乐节奏以及感官肢体的动作是学生想象和创造的具体表现。
3.3辅助学生鉴赏音乐作品
小学音乐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并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并且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价值观念,所以在具体的教学中需要灵活有效地应用体态律动教学方法辅助学生鉴赏音乐作品,提升对于音乐作品的认知,增强学生的内心感受。
3.4应用多媒体完善运动教学方法
在新课改的形势背景下,教育工作需要积极地引入信息技术以及多媒体设备,需要注重教学工作的信息化水平。因此老师可以应用多媒体完善运动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模式,根据教材内容,学生可以更加生动、形象、直观地学习并掌握音乐知识,而且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例如可以应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一些歌曲的音频、视频等,而学生对于音乐作品能够产生生动形象的认识,进而在听到音乐作品中的歌词内容时,学生就会想象作品中的情境,学生逐渐能够融入音乐作品所制造的意境中去,从而学生就可以更加深入地认识和学习以及掌握音乐知识[4]。
4.结语
总而言之,体态律动教学方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产生的作用是极其关键和重要的。在具体的教学中,老师需要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要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加强教学工作的改革和创新,要营造良好的教学气氛,积极提升体态律动教学方法的效率和质量,提升教学效果。因此需要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重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辅助学生鉴赏音乐作品,应用多媒体完善体态律动教学方法,以此逐渐健全并完善体态律动教学模式,提高音乐教学水平,进而学生可以掌握应用音乐知识,并且也掌握了学习的方法和技巧,也提高了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参考文献:
[1]吴秀华.体态律动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价值[J].艺术评鉴.2018(10)
[2]夏一榕.小学音乐教学中运用体态律动的具体方法分析[J].黄河之声.2018(02)
[3]谢小青.体态律动应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策略探究[J].名师在线,2019(1)
[4]林阿芳.体态律动教学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