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音乐课堂教学策略

张娇娇

四川省巴中市第二中学,636000

摘要: 音乐教育能够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艺术素养水平,增强学生的艺术内涵。音乐以节奏和旋律展示其独特的美学,以此传递人的情感,对培养学生人文素养,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需要教师及时创新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让学生用心灵感悟音乐,进而有效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歌唱能力、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全方位成长。基于此,文章对高中音乐教学的意义进行了分析,探讨了高中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创新音乐教学模式的路径。
关键词: 高中音乐;教学策略
DOI:10.12721/ccn.2022.157202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音乐是一门艺术性学科,其艺术内涵是其他学科所没有的,音乐教育能够提高学生的艺术欣赏水平,更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加强高中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因此,音乐不仅是一门艺术课程,更是承担着抚慰学生心灵、提升其审美水平的作用。高中学生心智逐渐成熟,已经初具一定的音乐赏析能力,然而由于教师教学方式单一,导致学生的综合能力难以提升,需要教师及时创新教学理念,注重学生身心的多重发展,全面提升音乐教学的实效性。

一、音乐核心素养的内涵与要求

音乐核心素养指的是在音乐教学过程中,以音乐文化素养为载体,整合教学内容,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将音乐文化素养的提升和音乐教学结合起来,重塑学生的音乐价值观,提升学生的音乐文化内涵。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具备音乐感知能力

音乐是一种通过听觉来触动人的情感的艺术形式,音乐感知能力会直接影响人对音乐的感受和领悟。传统的音乐教学以掌握音乐基础知识为目的,诚然,掌握乐理知识是学习音乐的一个重要内容,但是核心素养远不止掌握乐理知识这么简单,音乐核心素养强调的是对音乐的深度感知,发现音乐之美,深度挖掘音乐背后的文化内涵,从而构建起对音乐的鉴赏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

《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音乐教育应以审美为核心,以音乐激发人的情感。学习音乐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是为了更好地领悟音乐艺术。由此可见,开展音乐审美教育的重要性。音乐是一门抽象的艺术,是充满情感的,在音乐审美教育中需要有针对性地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丰富学生的情感表达,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提高高中音乐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因素

(一)教师应具备文学素养

高中音乐教学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监督者,教师自身所具备的专业素养、能力水平等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率。教师需要根据教学要求,在教学语言、肢体语言等方面提高文学素养,为教学的有效开展提供坚实的保障。首先,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保证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以及协调性,能够在课堂的每一个环节中感情到位、表达有力,同时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思想情感,使其能够在教师语言的引导下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其次,教师需要利用优美的肢体语言去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并可以通过丰富的语言、动作、表情等等,强化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进而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重视教学方式的优化创新

高中音乐教学有着专业性的特点,包含了音乐鉴赏、演奏、创作等多个方面的内容。音乐来自于生活且高于生活,教师需要深入研究分析教材,并从不同的音乐模块中,挖掘出适合高中生发展特点的教学方式,可以从不同的层面上去落实教学目标,同时发挥出学生课堂学习的主体作用。教师需要结合新课标的要求,根据教材任务及目标,重视教学资源的合理利用。在关注学生知识技能掌握的同时,促进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在音乐活动的开展中,教师需要灵活应用多元化教学方式,为学生营造出积极的教学环境,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使教室成为学生合作交流、创新发展的舞台。

三、高中音乐课堂教学的策略

(一)备课环节中制定好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开展的主要方向,是教学策略选择的主要依据。在高中音乐教学中,教师需要找准教学目标,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中,教师应坚持以生为本的原则,立足于高中生实际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活动方案,结合高中生实际能力和水平等,实现针对性教学,指导学生在音乐学习中感受音乐的魅力。

(二)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师生关系

和谐的师生关系能增进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进行思维碰撞。音乐鉴赏应该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只是课堂上的引导者,是辅助角色。由于以往的教学思维定式的限制,一些教师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所以,在核心素养培养视角下,教师必须要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将学生放在课堂的主要地位,给学生更多自由展示和探究学习的机会,提高音乐鉴赏课堂的实践性。

(三)创新教学模式

第一,提升学生的审美体验。将音乐核心素养融入音乐鉴赏教学任务中,是音乐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教师作为课堂上的引导者,必须要一改往日的教学模式,不断探索新型教学方法,让课堂氛围变得更有趣、更活跃,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学会鉴赏音乐作品。比如,在鉴赏《黄河大合唱》这部作品时,可以首先用多媒体设备播放黄河波涛汹涌的视频,配上《黄河大合唱》这首音乐,感受黄河的震撼力,引起学生精神上的共鸣。再比如,在鉴赏贝多芬《第九交响曲》时,学生或许对这首交响曲的感悟不深,无法体会到音乐的魅力,这首交响曲的创作,正好反映了贝多芬与命运做抗争的那种不屈不挠的精神,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可以提前让学生做好预习,了解《第九交响曲》的创作背景,在课堂上以《第九交响曲》作为背景音乐,再选几个学生讲解自己看完贝多芬的生平事迹以及《第九交响曲》创作背景之后的感受,使学生的心灵随着音乐波动,直击学生的内心。第二,创设教学情境,深化情感。培养音乐核心素养强调学生情感的发展与人格的塑造,高中生正处于人格发展的关键时期,相比于小学和初中时期,他们的认知能力、感知能力也逐渐稳定,但高中生依旧是个性鲜明的,敢于探索,所以,在音乐鉴赏教育中可以创设情境,将学生引入到音乐情境中,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的情感。

(四)丰富教学资源

为提升学生的感知能力,拓展其思维,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素材,比如对于同一种音乐风格,不同的音乐家创造出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鉴赏某一首作品之后还可以让学生同时鉴赏同类的其他作品,分析不同音乐作曲家的创作风格、作品特点等,加深对音乐文化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还可以引导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多次鉴赏同一首音乐作品,也可以带来不同的审美体验,因为不同的学习阶段,学生的思想、情感、认知能力等都有所变化,再次欣赏同一首作品时,也会产生不同的领悟和感受。

结束语:在高中阶段,音乐课程不受重视是多种因素共同导致的,但鉴于其固有的不可忽视的重要性,学校、教师、学生等还是需要强化高中音乐教学的效果。进而通过多种音乐教学方法增进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参考文献:

[1]张莲.高中音乐教学中传统音乐文化的融入路径研究[J].文理导航(上旬),2021(01):97-98.

[2]韩玉荣.探究式学习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北方音乐,2020(24):149-151.

[3]郑淞元.论高中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鉴赏能力的措施[J].品位经典,2021(01):166-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