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我国广大教育工作者们都在积极响应号召,进行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创新。在传统的教育教学中,与其他的文化课程相比较,音乐教育常常被当做副课来对待。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随着素质教育的快速发展,对学生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大众的共识。小学音乐教学也逐渐被重视起来,通过音乐学习,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能力,而且可以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将多元智能理论运用到小学音乐教学中,不仅可以丰富教育教学模式,提升音乐教学的质量,而且可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进步。
一、将多元智能理论应用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价值
(一)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智力潜能
音乐教育对学生的大脑发育是非常有益的。众所周知,人的大脑具有左右脑之分,左脑一般管理着人的语言、数字、逻辑、分析、推理等功能,而右脑则管理着音乐、绘画、想象力、空间几何等方面的功能。学生在进行音乐学习的过程中,并不是仅仅运用右脑,而是左右脑都要运转发挥作用,右脑发挥记忆和存储的作用,而左脑发挥分析和推理的作用,左右大脑合力协作,共同成就了学生音乐学习过程中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由此可见,多元智能理论对学生的智力潜能的激发发挥着重要的积极作用,有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进步。
(二)有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将多元智能理论融入其中,其教学目标是通过良好的音乐教学,激发和调动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有效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在音乐实践教学中,教师将多元智能理论和课堂教学相融合,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尽量运用多种不同的教学模式,开展丰富多彩的音乐教学活动,为学生的音乐学习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多元智能的发挥。例如,在苏少版五年级音乐下册中有一首《森林狂想曲》,在学习这首歌的时候,教师可以借助于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雨林的风景图片和视频短片,让学生聆听鸟、蛙、蝉、虫的鸣叫,各种小动物的声音,做好音乐教学的前奏引入。然后,教师和学生一起来倾听《森林狂想曲》,并鼓励学生大胆的表达自己对这首歌的感受和认知,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想法以肢体动作的方式展示出来。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力,而且可以锻炼学生以不同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内心,培养良好的音乐核心素养。由此可见,将多元智能理论融入到小学音乐教学中,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多的音乐知识,而且有助于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将多元智能理论应用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有效策略
(一)在小学生的歌唱教学中融入多元智能理论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通过唱歌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内心,心情愉快通常会演唱节奏欢快的歌曲,而心情糟糕的时候,通常会演唱一些低沉的歌曲。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歌唱教学是重要的教学环节,学生在歌唱的时候会真切表达出自己内心的情感,学生也会通过歌唱来愉悦身心,放松心情,缓解紧张的学习压力。在歌唱教学中,教师有意识的将多元化智能理论融入其中,给学生带来美好体验的同时,也促进学生智能的开发和发展。例如,在进行歌曲演唱教学时,教师可以运用合唱、轮唱等方式开展教学,有效的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合作交际智能。在进行新歌曲教学时,为了能够让学生尽快的记住歌词,教师可以采用游戏的方式,分小组进行歌词记忆大PK,记忆歌词数量多且准确率高的小组获胜。另外,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玩歌词接龙的游戏。以游戏的方式帮助学生记忆歌词,不仅歌词的记忆效率较高,而且也有助于学生深刻的理解歌词的意思,对开发学生的语言智能是有益的。在歌曲的演唱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引领学生运用肢体动作将歌词的内容进行表达,这样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的音乐智能、运动智能培养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二)在音乐鉴赏中融入多元智能理论
所谓的音乐鉴赏,就是教师引领学生多次的倾听和欣赏音乐作品,从歌词、节奏、旋律中赏析音乐的独特之处,深刻的领会音乐所表达的真挚情感。教师带领学生常常进行音乐鉴赏,可以有效的培养和提升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在开展音乐鉴赏教学时,教师可以有意识的融入多元智能理论,将音乐作品所蕴含的意境,以语言的形式描述给学生,帮助学生在聆听音乐时结合所讲述的意境,可以想象出音乐所表达和呈现的意境。例如,在欣赏《小狗圆舞曲》时,教师可以先为学生描述这样的场景:小狗想咬住自己的尾巴,不停地转圈圈;然后小狗转的头晕了,躺下来休息片刻,懒散舒适;小狗休息完了又开始追逐尾巴的游戏,自由且快乐。这种描述形象又富有童趣,学生再次倾听这首音乐,脑海里必然会联想教师描述的情景,使得抽象的音乐旋律转化成了学生脑海的生动的画面,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三)在音乐律动教学中融入多元智能理论
所谓的音乐律动教学,就是引导学生依据音乐的节奏和旋律进行肢体动作的扭动配合。学生在音乐律动教学中,可以跟随着音乐的旋律尽情舞动,放松身体的同时,也能够表达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感悟。在音乐的律动教学中,学生依据音乐的旋律和节奏进行身体的扭动,体现学生对音乐感知力的同时,也能够促进学生身体协调能力的发展。
(四)在打击乐演奏中融入多元智能理论
在实践教学中,打击乐最受学生的喜欢,正好迎合了他们活泼好动的天性,在打击乐的教学中,教师也可以融入多元智能理论。在打击乐的教学和演奏中,经常会运用到各式各样的打击乐器,教师可以引导他们多观察乐器的特征,鼓励学生依据自己的认知和理解,对这些打击乐器进行归类。在此过程中,需要学生进行观察、分析、判断,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逻辑思维推理能力,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能力。
结束语
在新课程教学改革的背景下,将多元智能理论运用到小学音乐教学中,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可以助力学生大脑潜能的开发,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多种智能的培养,在宽松愉悦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王中.分析多元智能理论与音乐课堂教学的实践[J].北方音乐,2017,37(19):170.
[2]梁婉文.试论如何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应用多元智能理论[J].北方音乐,2018,38(10):143.
[3]方丽芬.聚焦素养,多元建构:阅读教学智慧课堂探析[J].教育观察,2020,9(47):111-113.
[4]李莉.多元智能理论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科普童话,2016(3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