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民族音乐文化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传承

杨祎

滦州市第二实验小学,063700

摘要: 众所周知,音乐是世界范围内共通的语言,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文化,并且已经融入到了国内传统文化当中。良好的音乐教育工作,不仅能够使得学生的音乐素养得到相应的提升,还能够使得学生的审美价值、创造性价值和道德观念得到提升,这对于学生后续的学习和个人成长都是极其重要的。因此后续教育工作中需要重视音乐教育,并且将民族音乐文化融入其中,促使音乐教育工作质量得到提升,于教育事业来说,这也是一种水平提升的重要表现。故此,在本文中就将针对民族音乐文化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传承进行相关的研究和分析,其主要目的在于促使中小学音乐教育水平得到提升。
关键词: 民族音乐;音乐文化;中小学音乐
DOI:10.12721/ccn.2022.157211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音乐是世界范围内全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和智慧结晶。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的审美水平和精神文化层面的需求都得到了比较大的提升,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重视全阶段的音乐教育工作,作为基础的中小学音乐教育,更加需要给予高度的重视,并且使得民族音乐文化融入其中,这样才能使得中小学音乐课程的作用和价值发挥出来,而且从另一个角度上来说,民族音乐文化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融入,对于音乐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设也是极其重要的。所以,在接下来的文章中就将针对民族音乐文化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传承进行详尽的阐述。

一、小学音乐教育中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的意义分析

(一)实现对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创新

音乐课程对于小学生们来说具有新奇性,可以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调动学习热情。因此,在小学音乐课程中通过注重民族音乐、弘扬民族音乐的诸多形式,可以在极大程度上实现对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创新。此外,通过将音乐与小学生们的教育教学工作进行紧密地结合,能够充分使得孩子们感受到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和独具特色的中国民族音乐的美感,以此增进对民族音乐的个人理解和独特感受。

(二)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与爱国情怀

独特的民族音乐无疑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要素,对于历代中国人民的影响均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在小学课程中设置民族音乐,可以为培养学生们的民族意识、爱国情怀做出更多的贡献。音乐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悦动的旋律、朗朗上口的歌曲均在不知不觉中传递了中国精神和中国内涵。同时,音乐又是一种相对轻松的方式,通过这一形式进行民族文化的传递和感染对于小学生们来说比较适合。

(三)提高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

在小学音乐课程的教育中不断重视对于民族音乐的教育教学工作,能够使得学生们感受到来自中国五十六个民族的不同文化魅力,进而体会到五十六个民族团结向上的精神内涵,以此来了解不同民族的不同创作环境和创作素材,不断提升学生们对于艺术的整体欣赏能力,培养艺术感受力。

二、小学音乐教育中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的具体方法探讨

(一)小学民族音乐课程体系的完善

我们国家是一个包含了许多不同民族的国家,所以它所展现出来的民族音乐文化显得非常的博大精深。所以在进行音乐课程体系完善的时候,可以将多种民族的音乐文化进行融合并且补充到我们的音乐课程体系的学习中,补充的方式可以是教师专门安排一些赏析民族音乐的课程安排;也可以是在讲解到某部分西方音乐和民族音乐相似之处时,将二者进行比较,通过比较让学生能够从当中更好地学习和了解民族音乐相关的知识。

例如,小学音乐教师可以在音乐课堂开始之前,为学生播放经典的应用民族乐器演奏的曲子,如《高山流水》这首曲子,它是中国十大古曲之一,运用古琴演奏,其背后的故事蕴含着丰厚民族精神、优秀的文人传统,教师在授课之时引入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能够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高雅志趣,引导学生和谐、宽容的素质与品格。教师多为学生结合民族故事进行民族乐器教学,能够加深学生对民族乐器的感情,有利于“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实现。再比如,小学音乐教师在讲授到人教版四年级《茉莉花》这以歌曲之时,可以为学生运用多媒体播放葫芦丝版的《茉莉花》,因为《茉莉花》在国际上拥有较大的知名度,通过播放这个歌曲,能够提升学生的民族自信心以及民族自豪感,增强对民族乐器的了解,培养学生对于我国传统文化的自信心,从而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综上所述,民族乐器与小学音乐教学融合,结合传统文化进行教学重要保障。

(二)帮助学生更好地去接受民族音乐

因为民族音乐,它是更多的源自于生活,所以民族音乐与我们的实际生活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教师就可以通过组织一些校内外的活动,让学生去体会到民族音乐所产生的原因,由此来更好的帮助学生加强对于民族音乐接受程度这一目标。举个简单例子,教师可以带领带领学生去到民族戏曲的演奏现场,就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去了解民族戏曲这一种民族音乐形式。民族戏曲是一项非常具有特色的音乐形式,教师如果只是通过简单的口头复述,可能不能够很好的将民族戏曲本身所拥有的特点和美妙进行表达,所以教师如果能够将学生带到民族戏曲演奏的现场,这种与民族戏曲面对面的交流形式,能够让学生直接的体会到民族戏曲的震撼,让学生对于民族音乐有更多的认识,也能够让学生提高对民族音乐的兴趣,由此更好地实现民族音乐的传承和发展。民族乐器与小学音乐教学融合,积极运用小组教学法是有效手段小组教学法能够让学生以小组的方式参与到实际学习之中,从而以群力方式来提升对民族乐器的了解与运用,且小组学习并不受课时影响,对学生学习起到一种长时间影响作用。例如,小学教师把民族乐器引入课堂之后,可以先用民族乐器演奏歌曲,例如《红星歌》等,然后让学生小组讨论乐器名称,小组讨论能够集思广益,让学生的思维在讨论之中进行碰撞,从而生成新的想法。小组讨论过后,教师再公布正确答案,这将更加有利于学生对于音乐知识点的记忆,加深学生印象。在教师演奏完《红星歌》之后,让学生将阮这乐器按组传看,然后给学生五分钟的讨论时间,说出阮这一乐器的特点,教师按小组进行提问,每小组都要说出对阮的特点的总结,这一策略更加有利于学生提高课堂参与感,提高民族乐器教学的效率。综上所述,民族乐器与小学音乐教学融合发展,运用小组教学法是有效手段。

综上所述,就是目前为止针对民族音乐文化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传承的相关论述了,从文中阐述内容中能够发现,中小学音乐教育与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之间是具有比较高的契合性的,现代教育工作需要充分利用好这一特性,并且运用好教学方式,提升中小学音乐教育水平和效果。与此同时还需要提升相关的资金投入,包括音乐教学设备和相关的民族音乐文化资料等等。

参考文献:

[1]朱明珍.论小学音乐教育中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J].北方音乐,2019,39(11):163+165.

[2]周逸飞,刘永福.关于小学音乐教学中弘扬民族音乐的调查与思考[J].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17,35(03):92-94.

[3]周芳.小学音乐教育中的民族音乐传承与发展[J].艺海,2012(12):149-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