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态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很多学校为体态律动应用于小学音乐教育都进行了努力和探索。但总体情况不容乐观,依然有较大的发展进步空间:一些学校无法提供体态律动教学应用的足够场地;部分音乐教师肢体表现水平较差,无法优美准确地进行体态律动的示范;学生对于体态律动教学法的陌生使其本能地抵触和抗拒。体态律动运用于小学音乐教学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但我们必须充分意识到其前景,为体态律动的运用做出探索和努力。
二、体态律动应用于小学音乐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运用体态律动表现音乐节奏和旋律
节奏是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旋律的高低变换是音乐魅力的重要展现。如忧伤、庄重肃穆的音乐节奏通常比较缓慢,旋律低沉,此时的体态律动可适当减慢、舒缓。欢快、热烈、激动的音乐节奏和旋律较为欢快和活泼,学生肢体动作和面部表情可结合起来,展现出一种快乐、尽情的氛围。愤怒的音乐节奏通常比较高亢和激烈,体态律动也可充分展示出音乐中的情绪和情感变化。以表现音乐节奏和旋律为目标,进行体态律动和音乐的融合,能够最直接、最具体地表现音乐,完成音乐课堂的教学目标,且易于小学生学习、理解和实践使用。
(二)运用体态律动体现音乐音调和情绪
教师可根据上身手臂或者下身腿脚的配合来体现节拍和音调的变化。例如,在4/4节拍时,弱拍时,教师可向上拍一只手,或弹踢一只腿;而强拍时,可在一个音调内连续迅速多次拍手或踢腿,以突出强调音调重点,并表达音乐背后的相应情绪。这一部分体态律动的运用可学习指挥家打拍子,根据音乐高昂低沉等做出应有的身体律动。还可借助相应道具,如指挥棒、丝带、手帕等。
(三)运用体态律动展现音乐逻辑
音乐逻辑是小学音乐教育中的难点部分。小学生理解能力有限,难以梳理清楚音乐背后的逻辑和体系。但是好的音乐必然具备完整的逻辑,必然是一个完整的情绪表达系统或一个完善的故事,就像优美的音乐不会只有一种音调和一个情绪。这要求教师培养小学生的知识系统和整体欣赏音乐的能力。一首歌曲完整的体态律动就像是一个故事,可多人配合进行体态律动,实现小组合作和探讨。或在网络上搜寻相关成熟的教学视频,通过体态律动来展示音乐背后的逻辑,是促进学生理解音乐逻辑的一个重要的方式。
(四)运用体态律动展现不同乐器的特征
乐器是音乐表现不可或缺的工具。随着时代的发展,乐器的种类和交融也更加多元和丰富。根据音乐中乐器的使用来选择和调整身体的律动,是体态律动的一个重要教学运用形式。以钢琴、小提琴、吉他等为代表的西洋乐器,通常应用在一些较为正式、庄重的音乐中,相应的,体态律动也应更加优雅和唯美。而以二胡、锣鼓等为代表的传统乐器通常出现在较为热闹、喜庆的场合中,体态律动也应该根据具体节奏节拍进行调整。但值得注意的是,具体音乐的乐器运用各有风格,不能以一概全,应从具体音乐情景出发。
(五)运用体态律动加强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欣赏
对于音乐的理解也是由浅入深的过程,体态律动能够做到从身体外部的自然反应逐渐过渡到内心对音乐的思考和理解。运用体态律动,使学生更加投入,理解音乐旋律背后的情感与故事。体态律动化被动为主动,小学生对于音乐的学习和理解有了更多自己探索的空间。学生为完成教师要求必须自己不断学习和实践,这个过程加上了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欣赏。运用体态律动教学考核是有效应用的重要手段。通过体态律动考验学生对已学音乐的理解,进一步考验学生对课内音乐理解的深度,也要考核课外音乐的体态律动,督促学生不断提高体态律动的能力,促使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不断练习。体态律动能够尽情释放学生肢体,对音乐有了沉浸式体验,加深了小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欣赏。
三、如何有效地在小学音乐中实施体态律动教学
(一)教师起好带头和示范作用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引领者。在体态律动应用于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发挥的示范和带头作用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其一,加强体态律动教学的课堂设计;其二,教师应该积极展示个人的体态律动,同时引导和带领学生,让学生敢于展示。课堂设计包括音乐的选择、体态律动的设计、音乐故事的分享等。体态律动可根据空间的大小不同分为移动性和非移动性体态律动,律动部位可以是手臂、腿、腰、头等各个身体部位。律动可以是拍手、晃动、智慧、转身,也可以是踏步、交叉步、跳跃、滑行等。教师要充分利用身体部位、步伐、律动方法,设计出符合音乐节奏的律动形式,提升体态律动的技术性和艺术性,增强体态律动的美感,以此吸引学生兴趣。部分小学音乐教师在进行体态律动教学中,以生硬说教为主,只是单纯介绍体态律动的作用和方法,并不亲身实践教学。这对于体态律动教学是极其不可取的。小学音乐教师必须以身作则,充分实践体态律动教学,并以自身的展示和教学带动学生。
(二)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利用体态律动提升学生的积极性
体态律动要求每个学生都动起来,这需要教师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每个学生都能放开自己,充分展示自我。通过体态律动实现课堂氛围的活跃结合小学生特性来说是比较容易的,具体可通过游戏导入、教师示范、小组比拼、表扬鼓励等。小组比拼既能充分调动每个小组及其成员的积极性,加强练习,也会尽量避免学生单独表演的羞涩和恐惧,是调动氛围、运用体态律动的有效方法。当教师完成这一建设时,带动整个班级形成放松舒适的课堂氛围,每个同学都能真正展现自我,充分使用体态律动。由此可见,良好的氛围对于体态律动的运用有巨大作用。
(三)通过游戏实现体态律动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应用
游戏是激发学生兴趣和实现学习的重要手段,更是小学音乐教育最喜闻乐见的方式。教师可课前设计好游戏规则和游戏方式,在游戏中学习音乐,感受体态律动。例如,教师可提前准备,复习一首音乐,根据不同的音调特征,身体做出不同的反应,高音拍手、低音抱胸等等,动作准确的同学加分,做错不得分,最后分数高的同学得到小礼品。教师可通过这个游戏,检验学生对于音乐的掌握情况,体态律动将音乐外化于行,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
结束语
综上所述,体态律动在音乐教育和学习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体态律动应用于音乐教学是音乐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结合小学生学习特点和教学内容特点,将体态律动运用于音乐教学中,是小学音乐教师应当思考的问题。体态教学运用于小学生音乐教学已经有很多成熟可行的方式,值得音乐教师学习和借鉴,且两者结合运用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相关工作者应当不断进行探索,找到更多可行之法,为小学生音乐和艺术培养做出努力和贡献。
参考文献:
[1]董蓉蓉.论体态律动在小学低段音乐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艺术评鉴,2020(15).
[2]罗羚嘉.试论体态律动应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有效策略[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20(4).
[3]蒋媛媛.体态律动应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有效策略[J].小学生(中旬刊),2020(2).
[4]张璘.探讨体态律动应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有效策略[J].新课程(教研版),201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