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课是培养小学生艺术修养的重要课程,音乐赏析教学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与创造能力,进而提高小学生的艺术素养。音乐欣赏是一种内心情感因素的表达和共鸣,也是欣赏者融入音乐艺术,在音乐倾听的过程中形成内在情感、审美感悟的过程。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展开音乐欣赏,断优化音乐赏析教学手段,对教学实践进行探索创新,提高音乐赏析教学的有效性。
一、小学音乐赏析教学策略
1、视唱练耳,把握旋律特征
要提升音乐赏析能力,感受到音乐的情绪,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促使学生了解音乐的形式美,掌握作品的旋律特征。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参与到各种视唱练耳的活动中,并尝试整体把握音乐作品的风格,了解其旋律,理解其音乐类型。学生在掌握音乐综合知识的同时,也能发展审美能力,其情感能变得更为丰富,发展文化素养,增进身心健康。
例如老师在讲到某一个舞台剧的欣赏课中的乐曲,那么老师在新课开始之前就要让学生明白什么是舞台剧,舞台剧只单纯地依靠文字对学生是没有吸引力的,同时也不能把舞台剧想要展现的情景描述出来,所以这个时候,就需要老师开始讲乐曲之前先播放这段舞台剧,让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舞台剧中的情境,情节的变化,人物的情绪,通过具体的故事情节,让学生能够在思想感情方面与作者感同身受。在学生了解完这些情感内容以后,再让学生来欣赏其中的乐曲,这样的教学不仅可以让学生对歌曲的印象更加深刻,还可以在不知不觉中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入到乐曲的欣赏当中。
2、利用儿童化的语言,引领学生理解音乐
小学生活泼好动,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着好奇心,音乐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儿童化的语言,与学生进行有效地沟通,帮助他们建立学习兴趣,不断提高音乐赏析课堂的趣味性。在教学过程中,儿童化的语言可以帮助音乐教师快速地融入学生群体中,不仅有助于为学生建立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也可促进学生不断提高自身的音乐赏析能力,更加深入地理解音乐。教师通过儿童化的语言,吸引了儿童的注意力,引入音乐赏析的主要内容。利用儿童化的语言创设音乐情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充分理解音乐所蕴含的内容,对提高学生的音乐赏析水平也有着显著的作用。贴近儿童的生活,是实现小学生音乐赏析能力提高的重要路径之一。教师要充分利用儿童化的语言,这不仅可以充分调动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帮助小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音乐的魅力,懂得在音乐中释放情感,从而实现心灵与音乐之间的交流。
3、设计律动,感受基本节奏
奥尔夫提出了体态律动教育法,认为可以让学生在欣赏或演唱音乐作品时随着旋律和节奏摇动身体,加入简单的肢体动作,这样能更好地体会作品的旋律和节奏。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也要引导学生在赏析作品时运用肢体律动,尝试结合节奏特点添加动作,进而感受音乐的情绪。学生发现节奏激昂的音乐会让人情不自禁地加快动作,而舒缓的音乐则会让人缓慢地摇动身体,这样他们就能结合身体律动进一步感受音乐情绪。在音乐赏析中,教师可以将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融入进来,如将舞蹈、律动、形式语言等融入音乐赏析中,充分利用小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能让他们的表现欲得到激发。学生在律动中能更好地体会音乐节奏,此时教师再引导他们感悟乐曲的情绪,教学效果就会更好。
4、在音乐课堂中,老师要注重情境的巧妙设计从而调动学生的热情
音乐欣赏课的基础是学生能够从耳朵获得一定的感知,然后通过想象的方式获得某种体验,这就需要学生有一定程度的审美能力和持续的注意力。但是,小学生正处于好动的年龄阶段,所以,老师在开展音乐赏析课程时候,要针对学生的这种共性特征,进行具体性分析,创造出合适学生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能够在这样的氛围中产生对音乐的兴趣,从而大大提高音乐欣赏的能力。
例如,老师在讲到某一课内容的时候,为了能够让学生充分地发挥想象力,提高整堂课的课堂效果,老师创造了很多具体教学情境。如在开始上课之前,要求学生闭着眼,听着音乐,进入音乐欣赏的世界,在这个过程中,大家积极参与,努力配合,听完歌曲后,老师问学生音乐是不是很美,学生的回答一定是非常美。这样的情境教学,不仅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积极参与到了课堂中,还让学生被美丽动听的歌曲带入到另外一个美好的世界当中,给学生带去了不一样的课堂体验,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与老师的教学质量。
5、借助乐器
不同的乐器有不同的音色,演奏速度、力度不同,体现出的音乐情绪也有所不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乐器辅助学习,尝试整体赏析音乐作品,说说该作品运用的是什么乐器,该乐器是否能更好地展现出作品的情绪。结合乐器辅助赏析的时候,学生能更好地感悟音乐作品的速度和力度,同时也能认识到不同的乐器适合表现不同音乐节奏的作品。
6、抛出音乐问题,实现学生自主学习
亚里士多德曾说过,疑问是促进思维的开始。在对小学生进行音乐赏析教学时,音乐教师一定要抓住小学生的好奇心理,适当地抛出问题,吸引小学生主动探索音乐的魅力。因为对小学生音乐赏析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需要音乐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小学生进行不断的培养与训练,伴随着思维的不断深入,引领小学生对音乐进行层层深入的理解,从而形成一定的音乐认知水平。所以只有通过问题的不断深入,并且前后问题做到有效衔接,才可以实现学生思维与认识的逐步推进,和更好地将小学生的音乐情感体验过渡到知识体系的理解。问题的抛出,也可实现学生的自主思考,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问题的指引下对音乐进行深入的探索,进而不断强化小学生的音乐赏析水平。
总的来说,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首先要提高他们对于音乐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音乐中获得满足感,逐渐喜欢上音乐欣赏课堂,然后老师再根据具体的学生个性分析,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完善优化自己的音乐课堂,对自己的水平有一个发展性的提高,只有在老师与学生的完美配合下,才能打造一个高质量高效率高水平的音乐欣赏课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周丽君.新课改下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4).
[2]李岚清.音乐艺术人生[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3]邹璐.小学音乐鉴赏教学中的生本教育[J].教师博览(科研版),2018(9).
[4]赵羽阳.新课程背景下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北方音乐,201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