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民族音乐的审美与教学

杜雯玉

西安高新国际学校,710000

摘要: 本文以中学音乐教学为主题,研究了民族音乐听赏的教学策略与方法以供参考。
关键词: 民族音乐;审美能力;中学音乐教育
DOI:10.12721/ccn.2021.157008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中学阶段的音乐教学以品鉴的形式为主,由于中学 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审美能力,而且个性化意识明显, 仅通过教师的审美引导,会使学生形成千篇一律的审美 风格,反而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化成长,所以采用品鉴音 乐的教学形式,有助于学生形成个性化的审美能力,可 以更清晰地分辨美丑,懂得欣赏艺术。民族音乐具有浓 厚的本土气息,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在中学音乐课 堂中加入民族音乐的元素,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音乐素 养,推动学生对民族艺术的传承与发扬。

 一、欣赏民歌感知民族魅力 

教师可以在中学音乐课堂中引入一些民族经典的 音乐作品,让学生在聆听音乐作品的同时细细品味其中 的艺术魅力,了解我国各民族的音乐特色,经过对比 聆听,感受不同民族的音乐风格,回味其中的精髓与内 涵。为使学生能够深入的感知民族音乐作品的艺术魅 力,教师可以让学生对比赏析民族歌曲,促进学生音乐 欣赏能力的提升。如音乐教材中有《美丽的草原我的 家》,本首民歌的歌词中有:“骏马好似彩云朵,牛羊好 似珍珠撒”,展现着蒙古草原的风貌,将蒙古族的豪迈 气势展现出来,而现代民族风流行歌曲中有《火红的萨 日朗》,萨日朗在蒙古语中就有“太阳”的意思,而内 蒙古的歌手乌兰图雅等创作了许多展现内蒙古情怀的民 族歌曲,这些旋律悠扬、动听的蒙古歌曲会使学生陶 醉其中,帮助学生感知蒙古歌曲的艺术魅力。教师再引 入一些其他民族的歌曲,如西藏地区的民族歌曲《天 路》、《我要去西藏》等,虽然两种民族的歌曲在曲风上 都非常悠扬,但也存在不同之处,经过对比以后学生会 发现,蒙古民歌更加豪迈,而藏族民歌则彰显出民族信 仰的色彩,听到蒙古族的歌曲仿佛看到了一望无际的青 青草原,听到藏族歌曲却仿佛看到了绵延不断的雪山之 路,虽然曲调相似,但烙印在民族文化上的艺术特色却 是存在差异的,而且能够在给人的直观感受上体现出这 种差异。由此可见,在民歌的欣赏过程中,学生可以通 过曲调、歌唱方式来感知其中的民族艺术魅力,而民族 的艺术魅力是无限的,是存在于灵魂深处的,才能够通 过曲调与聆听者形成灵魂共鸣。

 二、聆听民乐展开丰富联想 

我国是拥有五十六个民族的多民族统一国家,不同 民族都有自己的艺术形式及民族乐器,各个民族善歌善 舞,在悠久的历史文化中传承了特色的文化艺术形式。 如蒙古族的马头琴、哈萨克族的冬不拉、傣族的手鼓等 等,在民乐的欣赏中,也有许多艺术内涵值得学生细 细品味。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民族乐曲形式,为学生介 绍其发展背景与艺术特色,带领学生基本了解相关艺术 知识以后,再播放民乐让学生欣赏。如蒙古族民乐《万 马奔腾》,是以马头琴演奏的形式。马头琴是蒙古族 的传统乐器,因琴头酷似马头而得名“马头琴”,马头 琴的演奏形式与二胡类似,属于弦类传统乐器,与二胡 相比,马头琴的声音更加悠扬,能够展现出蒙古族长调 的特色。而且马头琴背后的故事也体现着蒙古人的重情 重义,是蒙古人精神传承的象征,所以蒙古人对马头琴 的感情是非常深厚的。教师在讲解完马头琴背后的故事 时,播放了马头琴演奏的《万马奔腾》,悠扬的曲调中 时而急促时而舒缓,曲调中体现着草原马群的奔跑之势。教师让学生闭上双眼,根据乐曲的变化来联想草原 上万马奔腾的盛景,学生在想象中构建出一幅栩栩如生 的草原之景,跟随着《万马奔腾》的曲调,马头琴的音 色衬托着蒙古民乐的沉郁粗狂,又忽而浓烈炽热。教 材中有二胡演奏的《赛马》,二胡属于汉族的传统乐器, 尽管与马头琴属于同一类别的乐器,但音色却比马头琴 更加清亮,经过对比赏析,学生发现二胡的《赛马》更 加灵巧,而马头琴的《万马奔腾》则更显民族特色。学 生在欣赏民乐的过程中,虽然没有歌词,但却可以从曲 调中完成联想拓展,在艺术的衔接中,学生对民族文化 的情感体现产生了更多的共鸣。 

三、观赏视频模仿舞蹈动作 

少数民族的艺术形式是载歌载舞,有音乐就有舞 蹈,将音乐与舞蹈结合起来才是完整的民族艺术形式, 在中学民族音乐欣赏中,教师应尽可能地为学生创设 良好的艺术环境,使学生可以充分感受音乐作品的美 感与艺术灵魂。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领域的融合,为 音乐课堂提供了更多的条件,学生在欣赏作品的过程 中,不仅可以获得听觉的认知,还可以获得视觉的感 知,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在课前准备相关 课件,将少数民族载歌载舞的画面呈现在学生面前。 如傣族是舞蹈非常出名的少数民族,傣族舞动作优美、 轻盈,时而矫健,时而灵动,在跳舞时,舞者的下半 身多成半蹲的状态,下肢、手臂的动作都有弯曲,具 有民族特色的“三道弯”舞蹈造型,即脚掌到膝部的 弯曲、膝部到胯部的弯曲、胯部到上身的弯曲,优美 的动作体现着肢体的柔软。教师在多媒体课件中展现 了傣族舞蹈《彩云之南》,歌曲风格悠扬,歌者采用傣 族民歌的演唱方式,体现出浓厚的民族艺术特色,跟 随着曲调的变化,舞者的动作时快时慢,具有明显的 韵律性。同时欣赏民族歌曲与民族舞蹈,可以加深学 生对民族乐曲的印象,对民族的艺术形式加以深入的 理解,教师所播放的教学视频,学生从中聆听了民族 音乐,也欣赏了民族舞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视听感 官,使艺术欣赏过程更加充实。

结束语

在中学阶段的音乐鉴赏中,教师要以学生的个人感 受为基础,寻找适宜学生品鉴的民族乐曲资源,如民 族歌曲、民族舞蹈等等,带领学生全面的探究民族艺 术内涵,使学生拥有广阔的艺术学习空间,接受民族 音乐艺术的熏陶,陶冶自己的情操和品格,并在教师 的引导下,对本民族的音乐艺术形成浓厚的兴趣,产 生艺术热爱。而中学民族音乐教学不仅可以在艺术素 养方面给予学生帮助,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民族荣誉意 识,使学生心中形成强烈的民族认同感,激发学生的 爱国主义情怀。 

参考文献: 

[1]沈六英.注重民族音乐听赏,提升音乐审美 能力[J].黄河之声,2020(13):68. 

[2]汤璐璐.注重民族音乐听赏 提升高中生音乐 审美能力[ J].名师在线,2 01 9(2 0): 77-78. 

[3]李霞.传承民族文化,培养音乐核心素养 [J].新课程(中学),2019(04):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