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试论数字经济背景下金融职业教育“三教”改革

沈卓逸

浙江金融职业学院,浙江杭州,310000

摘要: 随着我国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数字化技术已不断地运用于各行各业,社会对专业技术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大。作为以培养金融职业技术技能型人才为培养目标的金融高等职业院校,积极探索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做到与时俱进,因时施教,探索培养适应数字经济时代的需求、具备跨领域的应用型金融职业人才,已显得尤为迫切与重要。
关键词: 数字经济;“三教”改革;金融职业教育
DOI:10.12721/ccn.2021.157484
基金资助:浙江金融职业学院2019年教学改革常规项目,jg201941
文章地址:

一、时代呼唤“三教”改革

近年来,由于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数字新技术突飞猛进,数字经济已经成为世界各国驱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据信息通信研究院2020年7月发布的《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2020年)》显示,我国2019年数字经济规模达到35.8万亿元,占GDP比重为36.2%,数字经济对我国经济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拉动作用,数字化技术正在改变着人们的思维观念与生活方式。

职业教育作为我国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都在不断地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人力和智力支撑。但是随着我国进入数字经济飞速发展阶段,产业升级不断加快,各行各业对于数字经济专业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将会不断加大,金融行业亦是如此。金融职业教育应该如何适应数字经济时代的需要,培养出具备跨领域的应用型人才已显得尤为迫切于与重要。因此,金融职业教育应顺应数字经济发展趋势,与时俱进,以数字化为技术支撑,推动数字化技术与人才培养模式深度融合,探索面向数字化技术的教师、教材、教法的“三教”改革。

二、“三教”改革内涵

教师、教材、教法是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是教学建设的核心要素,影响着学校人才培养的每一个环节: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材是课程建设和教学内容的载体,教法是教学得以实现的路径,三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同时也很好的回答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谁来教”“教什么”“怎样教”的三个关键问题。所以,想要使金融职业教育贴紧数字化技术发展的实际,就应该有针对性的去解决这三个问题,对教师、教材、教法这三个核心要素进行全面的改革。2019年2月,国务院颁布的《职教20条》提出将“三教”改革作为推广产教融合的着力点,抓住优化教育质量的关键点,为我们探索“三教”改革指明了方向。

三、“三教”改革路径

1.教师改革

教师改革应该将重心放在提升教师本身的职业精神和职业素养之中,推进教师自身专业能力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其教学创新能力的不断提高。在数字化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下,教师自身首先应树立与时俱进、终身学习的理念,要对金融行业发展现状和趋势了如指掌,以确保可以及时获得和更新自己金融行业的相关知识,具备一定的前瞻性,真正做到“春江水暖鸭先知”。其次,学校应该加大校企合作的力度,鼓励和帮助相关教师前往金融行业例如银行业等进行实践锻炼,深入行业中去,提高实践技能,提升专业能力,紧跟时代步伐。再次,鼓励教师积极参加金融职业技术示范类课程建设和国内外行业相关会议,及时掌握了解行业前沿知识与技能,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在不断学习最新的数字化技术中,使自身具备多元化的技能,能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利用数字化技术进行教学。

2.教材改革

当下金融职业教育的教学课程大多停留于纸质教科书,而纸质教材的出版周期较长,一本教材的成型往往需要几年的时间,这就导致了与金融行业实际情况产生脱节,内容更新不及时的现状:新的金融政策和技术不能及时的录入到相关教材之中,已淘汰的金融知识点又不能及时从教材中删除。因此,在教材的研发方面应该多样呈现,采用立体化教材,针对不同类型的课程采取不同的形式的教材。对于一些金融类的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其教材可以继续选用或者编写相关的书本教材。而金融专业课和金融实践课的教材在数字经济不断发展,教育数字化已成大势的情况下,在使用传统的纸质教材进行教学的同时,教师还应实时更新上课的课件,以确保相关课程内容知识的实时化。在教学中使用依据课程模块编写的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以电子文档的形式发送给学生,以此来和纸质教材内容进行相辅相成,以提高学生学习的时效性。除此之外,在新的教材的开发中,还可以尝试转变观念,不再以传统的纸质教材为主,通过引入云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建设云平台,进一步融合数字化技术,逐渐转向数字化教材的研发,从而实现碎片化教学。

教材的改革不仅仅在于教材形式的变化,还应在于教材内容的改变。在教材内容的编写上应该更贴近金融行业的实际,从相关职业实践出发,坚持“创新性”与“实用性”原则,充分整合相关学科资源,融入金融行业的实践精华,对课程内容进行合理创新。金融职业教学除了有金融理论知识的学习之外,还有实训部分的学习,旨在让学生可以在学中做,做中学,具备相关行业的实践能力。故而对于实训教材的开发也不应该松懈,要通力合作,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推陈出新,促进金融职业教育教材体系的完善。

3.教法改革

要培养符合金融行业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金融职业教育必须对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革,让学生在金融行业的实践情景中构筑完整的金融职业知识,提升相关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通过建立智慧学习环境,提升课堂的效率,实现教法改革。例如,金融实训类课程的实训部分与大多数银行的现状存在一定的脱节:现在银行基本上所有的业务都是通过计算机联网来完成的,完成业务后再打印相关的业务凭证。在这类实训课程中,要充分利用数字化技术,将模拟银行的模式更加彻底的贯彻——将银行模拟系统的操作和实训凭证的填写结合起来,不能仅以教材上的案例进行手工操作的实训讲解,而忽略了上机的操作。同时,在学生作业、测试、考试时也应该将数字化技术运用其中。通过建立这种课堂学习、模拟实训操作、数字化学习的多元化教学,为金融行业的人才培养工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师除了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数字化的方法对学生进行知识、技能和方法的培养之外,还应帮助学生在掌握相关专业知识的同时,学会对所学知识的融会贯通,不仅限于对本课程、本专业知识内容的熟练,还应增加相关课程、专业的联动性,引导学生建立大局观;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自觉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

四、结语

金融职业教育的“三教”改革应该是在数字化技术飞速发展下针对教学活动的优化:教师改革是根本,教材改革是载体,教法改革是途径。其核心在于通过对教师、教材和教法三者的改革形成适应数字经济发展的金融职业教育,以满足金融行业日益数字化、多样化的就业需要,与行业的数字化发展相匹配,从而达到培育具备跨领域的综合应用型人才的目的。因此,金融职业教育应该立足当下,与时俱进,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把整个教学过程的数字化、多元化作为教学工作改革的重点,结合新兴的数字化技术,不断创新与实践适应数字经济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陈春梅.“1+X”证书背景下高职院校“三教”改革的内涵与路径[J].机电教育创新,2020(5):205.

2.肖成林.高职院校“三教改革”内涵发展的几点思考[J].文学教育,2020.(08):156-157.

3.郑永进.职业教育“三教”改革的实践路向及动力生成[J].江苏教育,2020.(68):25-28.

4.倪尓妍.基于“三教”改革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路径研究[J].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19):3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