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将思政教育融入到小学音乐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王静

鹤壁市辅仁小学,458030

摘要: 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在各个学科的教育当中,是新时代育人理念的新要求与新挑战。小学教育是国民基础教育的重要阶段,音乐教育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美育教育的重要途径,对于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基于此,本文主要探讨了将思政教育融入到小学音乐教学的有效策略,以期能为小学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 小学音乐;思政教育
DOI:10.12721/ccn.2022.157012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近十几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深入发展,我国教育事业也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时期,小学音乐教育无论是硬件设施还是师资力量都较改革开放之前有了巨大变化,进步的同时,也面临着不少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着小学音乐教育的健康发展,也影响着美育教育的健康发展,不利于学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因此、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我们需要更新教育理念,深刻认识小学音乐教育的美育功能,努力解决音乐教学与思教品德教育两张皮的问题,利用多种资源有意、有机、有度地在音乐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把学校美育工作立德树人、培根铸魂的任务落实做细。

一、音乐课程结合课程思政的意义

(一)有助于提升个体文化素养

古今中外,优秀的音乐作品数不胜数,通过欣赏、演唱、弹奏等手段,可以使学生了解不同时期、地域的文化特色,比较中西方音乐文化的差异,深刻体会音乐带给人的美的享受。同时,音乐作为综合的文化形式,与诗歌、绘画、戏曲、舞蹈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学生在学习音乐作品的同时,也接触了其他领域的文化知识,使自身的文化素养、审美能力都能得到提升。

(二)有助于净化精神境界

音乐是一种表达情感的艺术,当丰富的情感内容以特有的音乐音响传达给人们时,能够在听者的心灵中激起强烈的情感共鸣。优美的音乐是人类大脑中最美好崇高感情信息的释放,它具有伟大的精神力量,能反映出人类生命的希望,能够启迪和激励人们在任何情况下去追求光明和真理。通过正确的引导和教师的精心设计,在优秀音乐的长期熏陶下,学生的感情内涵能够变得丰富而高尚,心灵世界不断得到净化和升华。

(三)有助于增强文化自信

受西方文化的冲击,当代大学生片面认为欧美音乐体系比本土音乐更优秀。对此,在音乐课程中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引导学生更深层次地接触和了解民族音乐作品,了解优秀的传统文化,重新树立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地位,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民族文化自信。

(四)有助于提高创新能力

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下,将音乐元素与其他学科相结合,可以拓宽学生的创新思路,使其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否定、创新和发展。作为未来的小学教师,要强调综合性的教育理念,在此理念下,学生可以将所学习的音乐知识与其他学科相连,在提升自己学识的广阔性基础上,对今后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也可以进行创新和发展。

二、小学音乐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探索

(一)深挖教材,明确思政育人目标,优化教学内容

小学音乐教材中的音乐作品普遍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有很大的帮助作用。教材中既有表现家国情怀的作品,也有抒发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的作品,传承民族文化的作品,还有其他民族国家的优秀音乐作品。教师要钻研教材,有意识地挖掘教材中蕴含的思想品德内容,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年龄特点,形成明确的目标,写入情感态度目标中。在确定教学目标后可以设计相关环节,让思想道德教育能够在音乐课程中体现出来。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深入体验,如在合唱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在器乐教学中培养学生辩证的思维;在畅游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在乐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辩证的思维观;在创作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等。

(二)教师要不断地学习,提高自身的审美修养

教师个人的审美修养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审美能力的培养,教师不仅要有高尚的师德,身体力行为学生做表率,同时还要树立正确的音乐教育价值观和良好的审美意识,用出色的专业技能,良好的个人素质,自己的一言一行影响学生、感染学生、征服学生。教师要不断地学习,不断拓宽文化和专业知识面,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和教育教学水平,提高自身的审美修养,站在时代的前沿用素质教育理念实施音乐教学,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三)教师要树立“以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

《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以审美为核心的教学理念,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渗透音乐教学的各个领域。具体说来就是将培养审美感知力—深化审美理解力—发展审美想象力和创造力这一过程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教师引导学生感受和鉴赏音乐作品,激发学生参与音乐审美活动的兴趣,学生通过歌唱、演奏、律动等形式参与具体的音乐审美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审美情感,加深学生的审美理解力、发展学生的审美想象,使学生充分体验和感悟蕴含于音乐形式中的美和丰富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的理想境界所吸引,所感染。

(四)利用发达的信息技术进行教学

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互联网发达的传播手段,促进了各行各业的快速发展,便利了、丰富了我国人民的日常生活。但是由于监管的难度大,一些不健康的内容和虚假信息也在网上传播,学生因为年龄小,对事物的判断力还不够成熟,没有定性,看到这些内容时会对学生的思想产生不良的影响,行为方面受到错误的引导。针对这种不良现象,教师要果断出手,抢先占领教育阵地。教师可以对互联网上的信息和资料进行鉴别,将好的、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信息和资料引入课堂,使教学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也可以自制教学用课件,如将生活中有意义的片段和发现拍成有趣的短视频作为教学资料,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综上,音乐教育作为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贯彻“融思政教育于每一节课”的教育指导方针。通过音乐教学向学生传递美,塑造美丽的心灵,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国家使命感、人格健全、师德高尚的复合型未来小学教师。

参考文献

[1] 蔡兆梅,李晓梅,李思涵. 音乐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性研究——以兰州城市学院小学教育专业为例[J]. 甘肃高师学报,2020,25(1):42-44,67. DOI:10.3969/j.issn.1008-9020.2020.01.012.

[2] 盛伏平. 基于小学音乐课程中思政教育渗透的教学探索[J]. 新课程导学,2020(25):93,95.

[3] 赵霞. 浅谈中小学音乐课程思政的实现路径[J]. 中国音乐教育,2020(7):4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