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音乐鉴赏课教学方法分析
(一)音乐鉴赏课的概述
音乐鉴赏课在不少的传统音乐课堂中,对孩子而言就是教师教唱歌的一门学科。音乐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要真正的理解音乐,与音乐作品的内涵引发共鸣情感,需要一定的方法和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并且度过一个长期反复学习鉴赏的过程。即音乐鉴赏课是音乐教学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
(二)音乐鉴赏课教学现状分析
1、高中音乐鉴赏课教学现状分析:课前回顾上节课所学音乐知识,课后布置预习,学生是被动的学习,知识的直接灌输。
2、初中音乐鉴赏课教学现状分析:初中音乐教学形式较单一,创新思想较少。
3、小学音乐鉴赏课教学现状分析:对于音乐鉴赏课中专业术语的教学以及深奥的情感表达,小学生难以理解,小学音乐教师的教学方法基本都是学生一遍遍聆听加学习理论知识,从而达到“鉴赏”。
(三)音乐鉴赏课教学的方法分析
依据以上分析的音乐鉴赏课现状,在结合在学校所学习的相关音乐专业知识,以上情况得出以下观点:
1、明确主题
理解音乐作品的内容,首先是让学生明确音乐鉴赏的主题内容。音乐教师可以从多种方法来带领学生熟悉主题,例如现实主义创作方法是在描述一种真实社会现象下生活情景,通过来塑造典型形象以此揭露出现实世界本来的面目。
2、详细解说
详细解说指的是针对某一件事情或现象进行通俗易懂的分析与解释。在音乐鉴赏课中,教师对于音乐专业知识应具备较强的详细解说能力。
3、带入律动
在音乐鉴赏课中最重要的方式是运用律动教学方法。学生跟随节奏和旋律做出自己想要做的动作,可以表达出自己的感受,和对音乐情绪的整体理解。这种方法可以培养学生在音乐鉴赏课中提高音乐想象力和音乐表现力。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情感能力,自发性带入律动从而表达对音乐作品的内心情感。
4、对比鉴赏
所有的音乐作品都可以分成很多类别,都有相似的音乐,在音乐鉴赏中,教师可以运用对比教学来将相似的音乐鉴赏对象进行学习,这样对比效果会更加明显,更加强烈,这样的方法有助于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
二、何谓音乐综合素养
(一)音乐综合素养的定义
音乐综合素养是界定于一位学习音乐的学生,从接触到现如今学习音乐的整体综合水平,其定义复杂多样,举个形象的比喻:一个学习者如果缺乏音乐综合素养,那么就相当于一个机械式弹奏或唱歌的机器人,失去了理解力,感受力以及表现力。而具备音乐综合素养的学习者,便是一个具备操作系统的“机器人”有了情感,拥有了喜怒哀乐。
(二)如何培养音乐综合素养
音乐综合素养的培养,首先要营造良好的音乐学习环境,学习环境能够有效提高学习能力及兴趣,为学习者提供学习机会。如欣赏音乐会、参加艺术展览、举办音乐活动等,应当紧紧围绕学生,打造良好音乐学习环境;其次教学方法也是培养音乐综合素养中十分重要的一环。如果以灌输式教学方法来开展教学,难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综合素养,教师务必保证所采用教材的科学合理性,切实与教学目标及实际需求相契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
三、何谓音乐鉴赏课中的音乐综合素养
在许多音乐鉴赏课课例中,作为音乐老师来讲,是整个教学课堂的主持者、教授者,因此,老师应具备较强的音乐综合素养,充分深入课堂教学内容,积极的态度去传授知识,运用各种方式方法从而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课中注重教学设计:例如在音乐鉴赏课中欣赏《凤阳花鼓》、《茉莉花》、《浏阳河》等作品时,通过欣赏五声调式作品,从而学习五声调式,提高学生的音乐综合素养。在让学生鉴赏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土耳其进行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青春舞曲》以及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凤阳花鼓》等以旋律、节奏、风格独特的音乐作品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聆听欣赏作品的音乐基本组成元素,再展开分析,让学生学会辨别音乐作品演奏时所用的乐器及乐曲节奏等,进而引导带领深入感受或表达对其的自我理解。先让学生自我表达和理解,音乐教师再进行改正和详细解说,再由教师详细解说表达音乐作品的背景。从而深入了解作曲家及作品创作的整个知识脉络,加深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
四、音乐综合素养在音乐鉴赏课中的有效提高
(一)感受音乐风格,理解音乐要素在音乐中的作用
音乐作品每个都不同,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和地区的音乐都有各自独特的风格流派,在鉴赏音乐作品时需根据其音乐风格去引导学生参与表现,有助于学生深刻把握音乐的风格特征。如:现实主义作品--《桑吉德玛》,在鉴赏时,让学生随音乐自由起舞,教师可将蒙古舞的特征舞蹈动作简易教授。这种凸显音乐风格的参与性表演可以增加学生的兴趣,在鉴赏过程中了解蒙古风格音乐的特色,感受其音乐风格的魅力。一定要把握音乐风格与流派,不可脱离。
(二)展开丰富想象,建立多彩音乐画面
音乐是情感表达的一种,音乐的魅力在于可以给人一个空间自我发挥。在小学,孩子正处于充满想象力的年龄,音乐可以帮他们打开想象的大门,培养其思维想象能力。在音乐鉴赏教学中,应充分运用想象力,让学生可以通过绘画或者写听后感来激发想象,提高音乐综合素养,陶冶情操。每一首音乐作品带给人们的想象不是单一固定的,而是是多姿多彩的。例如:在欣赏浪漫主义音乐歌曲《魔王》时,要求同学们发挥创造力及想象力,在欣赏聆听时,脑海中出现的画面画在白纸上。于是,很多不一样的图画出现在每一个学生桌子上,有人画的小偷小心翼翼扛着财物逃跑的情景;有人画的跟主题一致,这些说明一首音乐作品,具有不可指向性,每一位同学的领悟和产生的情感不同,对音乐的创造结果也会不同。同学们之间的想象力具有差异性,教师应多创造自由想象的空间,让同学插上翅膀,来施展他们的才华。在音乐鉴赏教学中,通过建立多彩的音乐画面,来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鼓励学生创造想象力,把音乐与绘画有机结合起来,理解音乐作品,提高欣赏能力。 (三)用适当的音乐教学理念和方法贯穿在教学中从而促进音乐教学效果
在小学音乐鉴赏教学中,大部分都是欢快节奏鲜明的音乐作品,往往在课上可以加入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教学理念的运用,如:在欣赏《小白船》时,加入随船摇摆的舞蹈动作随着律动起舞或学生即兴发挥,在律动中用肢体语言来理解表现音乐,教学效果会更好。肢体语言是表达自己情感的最好方法,旋律的高低,音乐作品情绪的激昂和低落,速度的缓急,都可以通过肢体语言来表达出来。
通过课堂的多种教学理念及方法能有效提升教学效果,课堂中激发了学生对欣赏音乐的兴趣,加深理解,加快吸收在课堂中所学到的音乐知识。然而,这也是培养学生认识音乐世界,提高其音乐综合素养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蓝静.音乐教学对孩子创造性思维的影响[J].大众文艺,2016(10):246.
[2]周彦冰. 小学生音乐素质教育的现状与对策[D].华中师范大学,2012.师范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