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经济和科技的发展进程不断推进,ISO体系也随之成熟,有效的为企业的发展方向提供参考,对企业强化自身生产能力、强加企业品牌效应以及推动企业良好发展起到重要意义。
一、企业质量认证概论
(一)ISO体系认证定义
目前,我国ISO体系认证主要指的是,依靠社会第三方的监督机构,针对企业生产和产品的进行第三方评价或者能力评定,其中,该认证机构必须是相对公正、公平且自身独立的。ISO体系认证所呈现的国际标准化认证活动,最早产生于电子生产领域,并且在1906年成立,最终成为世界上最早形成的具有国际性质标准化的认证机构。而对于其他技术行业来说,世界先后在1926年成立了具备国家标准性质的国际联盟简称ISA承担,以此将审核的侧重点放在机械工程生产方面。而由于二次大战的开启,ISA的认证标准和工作条例在1942年全面终止。随后在1946年,世界经过多次大型会议,最终决定重新成立一个全新的具有国际性质的质量认证组织,其中主要目的是依靠统一标准促进国家之间的共同合作以及工业生产标准的相互统一。于是,IS这这国际形态的质量监督组织于1947年正式成立。并且ISO国际生产质量标准于1951年根据国际生产实际情况,发布了第一个生产标准。
(二)ISO体系认证原则
由于ISO体系认证的适用范围十分广泛,因此对于不同生产行业具有不同的生产国际标准,为此,ISO体系认证总结出八项标准原则。ISO体系认证八项基本原则是根据ISO9001的国际标准作为基础依据,在日常工作和生产中,作为生产监督组织的最高管理标准,主要用于引导生产组织进行生产方式和规模的改进,因此企业如何使用基本生产原则,并融合进日常生产质量结构体系中,是企业发展的关键和重点[1]。
1.以顾客为主要重点
ISO体系在日常工作中,整体组织结构需要依托在顾客和使用者,所以监督认证组织应该时刻了解到顾客和使用者的实际需求和产品要求,并且以此作为基础,尽可能满足,同时力求超越顾客的要求。
2.发挥领导作用
作为生产结构中的领导者,ISO体系在发挥自身作用的同时,需要领导者明确和统一相关的生产原则和宗旨,并且在日常工作和生产中保持充分的员工参与性,以此实现组织内部的生产目标和产品质量保证。
3.员工参与
员工和技术人员是一切企业发展和生产的基础,是监督组织之本,因此只有员工的参与感增加,才能更好的为企业生产带来正面、有力的发展。
4.工作方式
对于ISO体系认证和监督过程中,需要将一切工作和监督活动所产生的资源以及生产模式进行相应管理,及时、有效的得到生产成果和生产效率。
5.管理方法
在ISO体系进行生产管理时,应该将企业内部生产过程中,相互关联的生产环节进行系统性的整理和分析,并加以数据识别、理解以及管理,以此有利于生产组织有效的监督生产目标的可行性。
6.决策方法
生产过程中,合理的决策方法和模式需要建立在数据和信息的基础结构上,以此保证ISO体系的科学性。
7.持续完善
对于企业的发展来说,无论是企业的生产模式,还是产品的生产方式,都需要不断地结合当下市场要求和产品环境进行技术完善和改进,以此保证企业的持续发展。
8.互惠互利
对于产品生产来说,监督组织和生产企业是互惠互利的,互相依存的,采取严格的生产标准,不仅可以保障企业生产的质量,还可以保证行业市场的生产大环境[2]。
二、企业质量认证的重要性
ISO体系认证在产品的生产环节中起到了重要的监督作用,是一种具有国际性质的标准认证体系,是受到国际认可和保护的,而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依靠ISO体系认证模式对推动企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在当今各个行业的发展中,企业生产的产品质量是提升企业在行业内部竞争力的核心手段,加上ISO体系认证在产品的生产和研发中,自身具有十分严格的审查标准和监督技术,使用该技术可以有效的提高企业产品的质量保证和技术层次。如表1ISO体系认证模式。
表1ISO体系认证模式
因此,在企业生产产品时需要充分的使用其质量管理的最终原则中的顾客关注为焦点原则,以此最大限度的满足顾客的实际需求和未来发展的方向要求,最终生产产品会随着技术提升超过顾客的期望数值,增加顾客的满意程度,提升在行业发展的实际竞争能力,促使生产出的产品更好的适应市场发展脚步,以此完成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效益以及生产效益。与此同时,ISO体系认证在产品的流通和销售环节也同样具备较为严格的标准和要求,该体系会根据产品的性能定位以及价格定位,进行有效的数据评定,从而得到比较有效的信息,可以为产品的后期发展方向进行合理化建议。由此可见,ISO体系无论在企业生产中还是企业的销售过程中,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可以有效的提高企业高层决策的可行性,从根本上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
三、强化企业质量认证具体措施
由于ISO体系对于企业色发展和成长起到了重要作用,是企业日后发展的主要目标,但是ISO体系在日常工作中,具体认证过程比较复杂,在日常管理过程中,也需要具备专业性质的管理人员进行系统化操作处理,因此在实际工作操作中,需要遵循几点原则要求[3]。
(一)了解ISO体系作用性
ISO体系在产品的生产方面上,是具备国际性质的认证管理标准,由于我国的使用历史和时间较短,大多数企业对于其认证模式和重要性的认识还处于初级阶段,普遍认识程度较浅,所以想要更好的在企业生产模式和经营理念中,推广ISO认证体系,首先需要企业的管理层和管理人员深刻的认识和了解到ISO体系的意义和内涵,并且以此作为企业基础,逐渐推行至基层员工,促使企业全体员工提高对ISO体系的认识程度,并且充分的依靠企业内部结构的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深刻的了解企业生产现状后,将ISO体系融入到企业生产和运营中去,当确定企业生产模式的风险和不足后,进行综合数据评估,最终采取有效并合理的措施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管理标准的最终高度和层次。
(二)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由于ISO体系所具备的质量监测标准自身具备一定的标准性,加上其认证方式和认证过程比较复杂,尤其是我国近期兴起的高新生产企业,想要在产品生产环节上通过ISO体系的高标准,就必须充分的完善企业日常管理模式,以此为基础,推行现代化企业的管理观念。为ISO体系提供良好的认证环境。
(三)完善管理制度
ISO体系自身的认证标准,不同于其他类型的认证标准,根据不同行业的企业标准各不相同,如果企业生产的产品类型属于高新种类,就需要根据生产种类的实际分类和情况对高新产品进行深入的了解,并根据实际产品和要求进行具体改革和完善。同时高新企业需要根据ISO体系对于产品生产的具体要求,制定出一系列的体系文件和数据,同时需要根据文件中有可能出现的问题和不足进行数据整体、分析以及最终评定,尤其是在产品的生产环节,需要安排专项负责的技术人才针对产品生产的各个环节进行严格额把控和调整,一旦发展生产问题,需要及时寻找应对方法,以此保证产品的最终质量。在产品的售前和售后,企业需要增强相应的服务意识,并且依靠产品的数据调查,总结出当前市场对于产品的认可程度,从而进一步进行产品调整。对于目前市场上许多高新企业来说,既要增加企业产品的科技程度,还要在产品生产环节进行设计和评定,最终依靠一系列的生产活动进行质量保证和效率提升,以此实现产品生产的科技含量符合国家ISO体系标准[4]。
(四)提升人员素质
由于ISO体系对于产品生产的标准较高,在日常工作开展时,需要具备专业知识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员共同进行,但是当下我国相关的ISO体系技术人员相对比较欠缺,这很大程度为我国产品生产标准造成了阻碍。所以,我国应该大力推广ISO体系宣传力度,培养相关的技术人才,同时企业应该积极引进成熟、先进的ISO体系生产标准模式,借鉴成功企业的生产案例,以此加快ISO体系的前进步伐。
四、结语
ISO体系由于自身的监督特性,对于企业增加自身竞争能力、提高品牌效应具有显著作用,因此企业想要更好的发展自身,就需要加强ISO体系的综合实力,提高ISO体系技术人员的文化素质,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鄢凤霞, 王宝亮. 基于ISO/TS 22163认证的财务管理[J]. 铁道技术监督, 2018, 46(11):36-40.
[2]左兆迎, 王以宪, 袁伟. 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有效性提升策略研究[J]. 标准科学, 2019, 536(01):133-138.
[3]温海军, 陈炳耀, 毛秋燕,等. 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J]. 现代商业, 2018, 000(003):145-146.
[4] 杨继雄. 中小企业实施(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 福建质量管理, 2018, (008):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