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区块链在供应链金融风险控制中的应用思考

赵英豪

南开大学;天津市;300071

摘要: 供应链金融服务的主要对象是中小企业,其可帮助单一企业有效规避不可控风险,利用资金物流管理和信用互通的方式,促进企业的平稳运营。在供应链金融的发展过程中,存在信息不对称等问题,也引发了一定风险。在科技水平不断提高的背景下,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呈现一体化的局面,由此产生了区块链技术。区块链可以采用区块的形式,有效连接企业,实现账薄共享。帮助企业加密管理数据和信息,方便企业间的交易和信用互通,所以,区块链一经推出就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主要论述了供应链金融的概述、风险控制,以及区块链在其中的应用。
关键词: 区块链;供应链金融风险控制;应用
DOI:10.12721/ccn.2021.157016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在供应链金融服务体系中,资源处于公开和共享的状态。企业间的信息可以实现共享和互通,由此来控制资金的流通方向以及产品物流情况。大数据处理是供应链金融服务得以顺利开展的核心内容,其中营销和金融业务占据了重要位置。供应链金融服务体系的正常运转,主要依赖于营销的具体和精准。但从目前我国供应链金融的发展情况来看,虽然在稳步进行,但其中供应链模式较为传统,存在信息不对称和不共通等问题。核心企业过分关注授信额度,产生运营被放大的情况。将区域链技术应用到供应链金融中,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促进中小企业融资,有利于企业长远发展。

一、供应链金融的概述

(一)供应链金融的定义

供应链金融是指商业银行将供应链的核心企业作为中心,利用自身资源与金融机构相互合作,以为供应链中上下游企业提供综合性金融产品和更加优质的服务,同时,有效减少了资金失衡问题的发生。我国供应链金融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不同的阶段,实现了由“点”到“面”的转变。最初“点”的阶段,金融机构对企业应收账款等有形物质资产的控制是通过人工授信审批实现的,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资金风险,但对供应链融资压力却没有起到有效的缓解作用。在“线”的阶段,核心企业对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综合管理是通过ERP系统实现的,可利用自身信用为上下游企业提供担保。在“面”的阶段,供应链金融产业链建立了综合管理平台,包含商流、物流、资金流三者,核心企业可利用此平台来获取信息,以提供融资服务。

(二)传统供应链金融的局限性

供应链金融与传统的融资模式相比,其信用担保对象是核心企业,利用产业链将上下游企业和投资人有效的联系在一起,进行直接融资。这种方式存在一定的优势,可以对融资市场起到激活的作用,帮助中小企业有效降低融资成本,规避融资风险,进而提升融资效率。但是这种供应链金融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存在。

1、供应链上企业信息存在不对称的情况。在产业供应链管理过程中,核心企业与上下游企业间存在很大差异、跨度较大,导致企业间的信息流通较为不顺畅,很难实现协调,增加了管理成本。在供应商级数不断增加的背景下,企业的信息管控程度反而出现减少的情况。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市场内企业实现了分工合作,其中供应商数量和层级都有所增加。市场内出现了信息孤岛,导致企业融资信用信息更新不及时、记录不全,融资反应迟钝。

2、核心企业技术条件有限。很多核心企业在建立多职能平台时,都存在技术水平较为有限的情况,很难有效的监管整个产业的资金流、物流、商流,即便能够实现,期间也要消耗很大的运营成本。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供应链金融模式有所改善,但受在有效的技术条件下,企业仍然无法搭建平台,导致互联网供应链金融无法发挥作用。

3、信息的可靠性和真实性较低。在产业供应链的传统模式中,不能明确知晓企业的生产流通过程,交易双方企业对商品的生产信息和真实价值很难进行验证。滋生了很多假冒伪劣商品,企业无法对信息进行溯源,无法跟踪、定位商品生产和供应中出现的问题,这会增加供应链成本。

(三)供应链金融风险控制

1、核心企业兑付的风险控制。核心企业在供应链金融业务中,掌握到了核心价值,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影响整个供应链的资金流、信用流、商流、物流。一旦核心企业内部的资金流出现问题,供应链的上下游企业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系统的安全系数将会降低。供应链金融平台是一个综合性的服务平台,其主要依赖于企业的信用而建立。平台能够正常运转的核心是,核心企业按期兑付,其他参与企业按时履约。

2、业务背景真实性的风险控制。供应链金融业务所面临的另外一个风险是,业务背景的真实性。核心企业所建立的内部管理系统,供应链金融平台子公司系统,所包含的内容很多:成本系统、物流管理系统、财务共享系统、物贸BCP系统,实现了各个系统间信息和数据的互通,能够整合商品从采购到订单、交易、结算、执行的全过程。各个系统间相互校验数据,为供应链金融体系内的核心企业提供真实、有效的业务背景数据,对业务风险起到规避的作用。

3、平台运营管理的风险控制。在供应链金融平台运行一定时间形成规模化后,要保证功能流程:凭证的开具、清分、流转的正常运行,也要能够有效应对供应商所提出了大体量、高频次的变现需求。要求供应金融平台的运行模式以及资金管理方式良好,以便有效应对运营管理风险[1]

二、区块链的概述

(一)区块链的定义

区块链具有去中心化、不可篡改、信息溯源等特点,其利用分布式数据来对信息价值进行记载和传播,以对等网络。区块链改变了传统的中心节点依靠背书来传递信息的方式,受到了金融行业的广泛关注。区块链是一种改进生产关系的技术形式,可以支持实力经济,增加合作双方的信任。所以,将区块链技术应用到供应链金融领域,可以提升整个产业链的效率和安全。

(二)区块链的应用前景

1、区块链技术可增加不同机构、地域、系统间的信任。在传统的供应链金融中,谁来做供应链的中心节点是一个较为重要的问题。如果由核心企业担任,银行会对企业数据产生怀疑,如果由债券公司或银行担任,核心企业会担心被泄露核心数据。而区块链技术可以在企业与银行、企业与企业间建立协作网络,共享数据信息。区块链技术可以有效解决供应链金融中不信任的问题。

2、区块链可实现信任传递。区块链技术可以为供应链上的上下游中小企业进行融资,可溯源、传递商业体系中的信息,防止出现金融机构和中小企业间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增加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机会,扩宽了融资渠道,也有效降低了资金成本。

3、区块链可降低内控风险。中小企业的融资方式一般有两种:民间借贷和银行贷款。银行贷款所设立的门槛较高,存在手续复杂,担保条件苛刻,贷款额度小的问题,如果企业没有资金保障,很难申请到贷款。中小企业通常会转向民间借贷,虽然相应的手续简单,但所承担的贷款成本增加,面对的利贷很高,会面临更大的风险。金融机构受自身成本管控的要求,以及风险的监督、管理,无法为中小企业提供低成本的金融服务。即便有政府的帮助,中小企业融资仍无法获得优质的资源,利润空间较少。而区块链技术可以对内控风险起到降低的作用,利用分布式阶段来更新数据,利用密码学来保障数据安全,还可利用自动化脚本代码清算合约,有效降低了风险的发生[2]

三、区块链在供应链金融风险控制中的应用

(一)加强检测技术,降低金融风险

监管缺陷是任何一个时期都会存在的,且可通过其他方式进行解决。英国早期提出的监管沙盒,就可有效解决行政、商业、法律等问题,所以,我们也可以在供应链金融领域,建立区块链产业沙盒,包含:交易、支付、托管、清算等系统,同时将区块链技术放在其中进行测试,检验可行性,以达到缓解监管者压力的目的,让监管和技术均衡发展。国家也要对金融监管体系进行规范和完善,加强对区块链的理发研究,防止对金融行业产生不利影响。

(二)极强交易安全管理,降低人工操作风险

供应链金融业务可利用职能合约来设定好条件,当供应商有融资需求是,可将借款金额、还款时间等打包在合约中。金融平台可利用智能合约的特点,建立去中心化的供应链协助机制。在供应链收到货物时,扫码入库收货,利用职能合约结账。当供应链上游质押融资时,要核实押品价值,减少人为操作,防止出现篡改和伪造的问题,利用区块链技术加强交易安全,规避风险。

(三)打通信用流转,盘活资金流

利用区块链构建分布式数据库,将有价值的信息分布到各个阶段,对比一致后,记录到区块中。利用数学算法建立互联,采用机器信用来解决企业融资问题,在供应链金融中可采用联盟链,将核心企业的应收款作为底层资产,区块链根据债权凭证记录资产交易过程,链接企业的资产端和金融机构的资金端,保证信息可追溯,但不可篡改[3]

虽然,我国的区块链技术还处于发展阶段,但其对供应链金融风险控制起到了很大作用。区块链技术具有信息公开、数据共享、不可篡改等特点,对供应链金融中信息不对称等问题进行了弥补,增加了供应链企业与银行,企业与企业间的信任,是对传统供应链金融模式的改变。在未来供应链金融中,区块链技术将占据重要的位置。

参考文献:

[1] 刘军.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供应链金融应用研究——以智能保兑仓融资为例[J].商讯,2020(03):5-7.

[2] 李佳奇. 基于区块链技术供应链金融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研究[J].科技经济导刊,2019(01):170-171.

[3] 鞠娟,汤春华.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供应链金融4.0模式研究[J].金融纵横,2020(03): 57-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