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核心素养观念贯彻到小学音乐教室,不仅可以提高教学效果,而且可以根据现实需要对其进行改进,使学生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一、核心素养背景下开展小学音乐教学的意义
首先,在音乐课程中落实核心素养理念,有利于帮助学生完善音乐知识,在原来音乐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增加鉴赏能力、音乐文化等内容,对陶冶学生的情操,提升他们的音乐水平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另外,通过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教师能够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带动他们内在积极的一面,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其他文化学科。
其次,在音乐学科中落实核心素养理念,能够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入选小学音乐教材的曲目都是一些积极向上,并且符合学生年龄和心理发育的内容,通过引导他们学习这些内容,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将学生的审美从世界纷繁、杂乱的音乐文化中抽离出来。以此,在小学音乐学科中融入核心素养理念,能够提升学生在音乐方面的辨别能力和审美能力。
最后,音乐学科是小学阶段的一门艺术类学科,其在小学的教育活动中有着无可取代的作用。同时,结合小学音乐教材中的音乐知识,教师能够结合学生的成长需要,通过音乐知识影响他们的情绪和情感,进而借助优质的音乐知识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的思想情感。
二、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音乐教学的策略研究
(一)尊重兴趣爱好,促进个性发展
以核心素养为基础开展小学音乐教育,必须对学生的爱好进行充分的尊重。由于受生活经历、成长环境、性格等因素的制约,在一个班里,不同的学生往往会有“爱好不一样的东西”。而“喜欢”则是影响学生能否主动参加课堂教学的重要原因。要提高教学效果,实现核心素养的培养,必须以“把学生喜爱的作品”作为教学内容的依据。但是,在目前的课程实践中,仍然存在着一些老师没有对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深度的剖析,没有主动结合学生喜爱的作品进行课堂活动的策划,而是根据自己的想法和自己认为最合适的创作来进行课堂教学。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往往会产生“对音乐不太热衷”的现象,从而产生不良的学习习惯,从而对其核心素养的发展产生不利的作用。另外,在音乐教学中,个人的发展也会因为缺乏对个人的兴趣而被约束。所以,不论从哪个方面来看,都要以尊重同学的兴趣为前提,进行课堂教学。
(二)面向全体学生,充分挖掘潜能
基础教育时期的音乐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音乐并对其形成热爱之感,基础音乐教育是挖掘潜能、为未来发展奠定基础的过程,并非培养专业的音乐人才的过程。这直接说明了一个问题——基于核心素养构建教学实践活动,应避免提出过于专业性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为主,吸引他们充分参与进来。反之,若教师没有将“全体学生对课程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位置,以“专业化培养”为目标组织教学,一味地向学生讲授过于专业的知识,不可避免地会出现“部分学生因知识储备缺乏或成长环境缺乏音乐熏陶而难以理解专业内容,进而降低课程参与度”的现象,“面向全体挖掘学生音乐潜能”教育工作的推进受到限制,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受到阻碍。所以说,由核心素养教育目标出发重构教学模式,教师一定要面向全体学生组织教学。如此,每一名学生的潜能都被充分挖掘出来,其个人发展必然能为音乐核心素养教育目标的实现提供助力。
(三)善用多元材料,开阔学生视野
艺术属于全人类,而不是单单属于某一个国家。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音乐艺术核心素养,需要让他们对多元的音乐形成正确的看法,避免出现“闭门造车”“只了解民族音乐”等问题。也就是说,教师在构建课堂实践活动时,还应该善用多元材料,将丰富的国外作品利用起来,引导学生学习并对作品背后的其他国家音乐艺术文化展开探究。但是就目前来说,大多数教师在该方面做得不够深入,他们更喜欢介绍本民族丰富多彩的音乐、并未主动拓展外国作品。在该模式下,学生的课堂学习存在一定局限性,他们虽然可以理解独一无二的民族音乐之美,却难以进一步深化自身学科素养。
因此,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模式构建,教师一定要加强对多元材料的合理运用,积极组织学生聆听、鉴赏丰富的外国音乐,并告诉他们“与民族音乐一样,其他国家的相关艺术作品同样值得被尊重和学习”。这样一来,视野不断开阔、学习收获与文化感知愈发丰富,学生核心素养自然能持续增强。
(四)完善教学目标,突出美育理念
教学目标是进行小学教育的根本,在探究教学的效果时,应确立教学目标,认真研究教学,剖析学情,优化教学单位,充分发挥美育与德育的教学特色。在教学中,应结合学生对学习的认识和吸收进行适当的调节,以学生主体作用和核心素质培养为核心,从而实现对学生的全面发展。
例如,在《我是中国人》的教学中,老师可以设定三个层次的目标:用情景式的方式来启发和引导,让他们用欢快活泼的情绪演唱,并用音乐创编、模仿和节奏训练来培养他们的音乐感知、表现和创造力,提高他们的音乐自主学习和合作意识。通过对歌唱活动的体验,可以使同学们产生一种爱国主义情怀,从而提高他们的国家幸福和自豪。在课堂上可以向同学展示一幅世界地图,让同学们看见自己的国家就象一头挺拔的公鸡,然后展示自己国家的山水,让同学们对自己的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把对国家的热爱注入到歌曲之中,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音乐感情,从而在清晰的教育目的中达到审美教育的目的,从而使他们的音乐素质得到提高。
三、结语
在新课标的落实过程中,小学阶段的教学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提高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是实现素质教育理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提高的积极措施。在核心素养背景下,音乐教师应加强对音乐课堂高效教学的研究与探讨,掌握其基本原则与策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提高。
参考文献:
[1]干雅雯.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实践之初探[J].黄河之声,2019(16):129.
[2]徐佳炜.提升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学苑教育,2022(7):9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