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浅谈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幼儿主动表现力的具体策略

于皓

北京市怀柔区第二幼儿园,101400

摘要: 幼儿缺乏知识和丰富的人生经历,极大地限制了他们的思想感情和艺术表现,进而影响了他们的音乐素养。要真正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必须遵循“科学设计、动态改善”的教学原则,精心组织各种形式的音乐实践活动,通过对学生的日常生活进行观察,了解他们的兴趣和能力,并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进行相应的音乐实践,从而提高他们的表演潜力和音乐素养。
关键词: 音乐教学;主动表现力;具体策略
DOI:10.12721/ccn.2023.157266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对幼儿进行音乐启蒙,是实施早期幼儿美育的一种有效途径,既符合素质教育改革的需要,又能促进幼儿全面发展。通过实施音乐教育,可以极大地提高幼儿的音乐敏感度,使他们形成较好的听力和鉴赏力,陶冶他们的艺术情操,使他们对生命充满了无限的热爱。此外,开展音乐教育还可以发掘幼儿的音乐潜力,促进其对美的认识和表达。

一、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幼儿表现力应遵循的原则

孩子们的思维和想法都是天马行空的,不受约束地引导和规范他们的行动,传授一些知识,就是为了让他们有一双展翅高飞的翅膀,增强他们融入社会的能力。音乐的学习不仅为幼儿开启了一扇通往艺术大门的大门,而且还可以促进他们的音乐表达能力,让他们走出狭隘的视窗,得到更大的发展和提高。在幼儿的一生中,音乐教育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它是培养音乐美育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在音乐教学中,幼儿表达能力的培养应遵循如下原则。

(一)渐进性原则

渐进性原则所强调的是在音乐教学当中要遵循幼儿的成长规律,从易到难安排音乐活动,充分考虑幼儿的接受能力以及认知层次,使得幼儿真正在参与活动当中获得愉悦的享受,有更强的热情参与到音乐活动当中,充分展现出自身的表现力和创造力。

(二)主体性原则

音乐教学的开展所面对的是幼儿这一教学对象,不管是设计教学活动,还是教师在音乐教学中进行指导都需要始终以幼儿为中心,发挥幼儿在音乐活动当中的主体作用,鼓励幼儿大胆表现,发挥幼儿的主体能动性。另外,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耐心观察幼儿的表现,根据反馈信息调整教学方案,体现出对幼儿主体地位的尊重。

(三)多样化原则

幼儿表现力的培养和教师选用的音乐教学方法存在着密切关系,传统的教学模式并不能够满足幼儿的音乐创造需求,反而会影响幼儿的个性化发展。对此,教师需要在音乐教学当中引入多样化教学法,运用多种先进的教学手段,通过传统和创新方法的混合达成幼儿音乐表现力的培养目标。

二、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幼儿主动表现力的具体策略

(一)精心选择音乐作品,开展韵律表现活动

在培养幼儿的艺术表现时,应采取具有针对性、有效的教学手段,既要兼顾幼儿的接受能力,又要使幼儿得到赏心悦目的艺术享受,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合理地组织学生进行节奏的表现力,使他们积极地投入到节奏的表达之中,从而使他们获得美的享受,从而提高他们的审美水平。要减少幼儿的节奏感,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教师要精心挑选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让节奏的表达自然而然地进行,使孩子们在艺术气氛中陶醉,感受到艺术美和艺术表现的热情。例如,《柳树姑娘》《幸福拍手歌》《森林舞会》等都是极具代表性且有助于韵律活动开展的作品,节奏鲜明简洁,能够让幼儿轻松接纳,也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与兴趣。比方说《柳树姑娘》属于四三拍舒缓节奏,搭配上优美歌词,能够让幼儿想象出柳枝摇曳、柳绿桃红的春日美景。于是教师可以播放伴奏,并鼓励幼儿自然而然做出舒缓优美的动作,在韵律活动当中把握作品的意境。再如,《幸福拍手歌》属于一首耳熟能详且适合幼儿开展韵律活动的作品,作品的旋律明快节奏感强,能够给幼儿进行美的表现打下基础。特别是歌曲每个乐句结尾处的两个空拍适宜创编出拍手、拍肩、跺脚等动作,可以在动作表现当中促使幼儿积极投入,提高幼儿的音乐理解与表现力。

(二)创设音乐教学情境,提高幼儿的歌曲表达能力

在培养幼儿音乐表现的过程中,要采取针对性、有效的教学方法,既要考虑孩子的接受能力,也要让孩子欣赏欣赏,还要注重音乐的表达。在教学中,教师要合理地组织学生进行韵律的表现力,让他们主动参与到韵律的表达中,从而达到审美的愉悦,进而提升其审美能力。为了降低幼儿的节奏感,调动幼儿的创作积极性,老师要选择有代表性的作品,让幼儿自然地进行节奏的表达,让幼儿沉浸在艺术氛围中,体会艺术的美感和对艺术表现的热爱。首先,教师要带领幼儿对歌词进行分析,因为歌词当中描绘的人物、情节、语言、动作等,都会给幼儿表现带来直接影响。不过由于幼儿的朗读以及文字理解能力比较有限,通常不能够正确理解歌词,于是教师可以运用绘声绘色地讲述化抽象为具体。比如,在学习《春天来了》时,教师就可以绘声绘色讲解春天到来之后的场景,让幼儿边听边想像美丽的花朵、嫩绿的草芽、活泼的布谷鸟等,为歌曲的表现打下基础。其次,幼儿教师可以通过示范演唱的方式给幼儿树立榜样,激发幼儿演唱歌曲的积极性。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该加上丰富的表情以及有感情的示范,以便让幼儿对歌曲艺术形象形成更加完整和立体的感知。最后,教师要给幼儿提供模仿演唱以及自主演唱的机会,让他们能够把演唱作为表达自己的机会,并在演唱的过程当中提高音准、吐字、节奏等方面的能力,优化音乐表现效果。

(三)组织音乐鉴赏活动,吸收音乐表现经验

音乐欣赏是根据乐曲旋律发展开展形象思维的心理过程,是对幼儿开展音乐教学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音乐鉴赏属于幼儿音乐教学当中非常重要的模块,鼓励幼儿对多样化的音乐作品进行欣赏,可以让幼儿的审美思维得到培养,也可以让他们在欣赏优秀作品的过程中收获更多的音乐表现经验和感悟。考虑到幼儿的独立欣赏能力不足,教师应该在歌词以及讲解方面给予启发和指导,帮助幼儿顺利完成整个欣赏任务。在实际教学当中,教师可以先通过讲解的方式引导幼儿了解音乐,让他们对音乐作品欣赏产生良好的第一印象,为之后欣赏活动的顺利实施打下基础。在这之后,教师可以鼓励幼儿结成学习小组,共同就作品表达自己的欣赏感受,让他们能够在交流互动当中感受音乐美,促进幼儿表现力的发展。比如,在欣赏音乐作品《啄木鸟》时,幼儿教师就可以先让幼儿闭上眼睛,细细聆听音乐,跟随教师的配乐讲解,在大脑当中形成啄木鸟给果树治病和除虫之后果树枝繁叶茂的画面,将幼儿和音乐融合成一个整体,充分感知音乐旋律和意境美,对音乐表现形成更加深刻的认知,并把音乐欣赏当中所获得的经验迁移到之后的音乐学习活动中。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的幼儿音乐教学当中,正确把握教学目标,发掘幼儿的潜能和特长,确保音乐活动的综合性以及有效性,是音乐教学必须要达成的目标。幼儿的年龄以及喜好特征决定了教师在音乐教学当中选用的方法和设计的活动,必须符合幼儿的实际特征,促使幼儿主动参与到多样化的音乐实践活动中。幼儿教师应该积极依托音乐教学平台培养幼儿的表现力,丰富他们的艺术感受,使其能够结合自己的理解进行充分的艺术表现和情感表达,同时还需要鼓励幼儿参与到多样化的音乐实践活动当中,丰富艺术表现的经验,促进幼儿艺术实践素质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淑琴.幼儿音乐表现力培养研究[J].山西青年,2020(2):11—12.

[2] 刘家辉.初探幼儿音乐教学中节奏感训练的方法[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8(10):25—26.

[3] 贾小星.浅谈在幼儿音乐教学中加强对孩子创造力培养的重要性[J].黄河之声,2018(14):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