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时代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对事业单位的人事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水平的人事管理体系建设有助于事业单位的内外管控质量提升,也有利于事业单位内部文化的建设和综合实力的提升。
1、“互联网+”背景下,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新时代,新发展。与传统的人事管理方式相比,信息化管理方式的运用,使得事业单位的管理体系发生重大的变革,但是,纵观我国事业单位对于人事管理信息化的建设却差强人意,无论是管理理念的转变上,还是管理平台的建设上,都存在很多的问题。
(一)短期操作难度较大
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社会背景下,对于事业单位的人事管理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人事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正是处于一个开始、尝试的阶段,无论是管理体系的建设,还是配套制度的完善上,都是出处于不确定、不明确的状态,这样的体系下,短时间内事业单位无法制定出细节化的实施规则,所以,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具有操作难度大的问题。
(二)信息化开发水平低下
事业单位的人事管理工作,从内容上具有繁杂性,既包含基础性的人事档案信息管理、绩效考核,也包含日常的工作人才培训等工作,每项工作既是独立的,相互之间也是联系的,人事管理的信息化建设需要将各项工作的信息实现完美融合,所以说,事业单位的人事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必须要由专业的信息人才依靠较高的计算机设备开展。但是,纵观实际分析,很多的事业单位对信息人才储备较少,硬件设备更新较慢,严重影响其人事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的开展。
(三)发展思维相对较为滞后
与现代化企业相比,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并没有达到人力资源管理同等的重视程度,事业单位在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上的资金、人力投入不像企业单位那样雄厚,而是相对较为有限。最重要是管理人员对于信息化建设的认识较浅,进而使得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依然停留在传统的工作管理上,再加上没有条理化、正规化的制度保障,使得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处于一个混乱状态,甚至是出现各部门各自为政的局面,制约了事业单位信息化建设的全面推进[1]。
2、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特征及意义
(一)人事管理信息化特征分析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信息化不同于传统的企业管理,它所涉及的内容以及范围都是较为广泛,这就需要事业单位在管理过程中明确管理任务目标,对业务的流程进行一个科学合理的重组,对相关管理人员加强信息化方面知识技能的培训[2]。实现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信息化的建设,首先就要将这些基础性的人事管理内容,进行完善和落实,以此才能为后续工作的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有效的促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信息化水平的提高。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信息化其中最凸显的一个特征就是对服务质量的优化,而这也正是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通过对其业务流程的优化,实现服务的综合性提升。
除此之外,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特征就是信息数据的数字化,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对人事管理相关内容进行数字化管理,这不仅突破了传统人事管理的纸质化,更是有效提高了对数据信息管理的精准度以及工作效率,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信息化的建设能够最大限度的降低事业单位的管理成本[3]。
另外,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另一特征体现在组织弹性化方面,从开展方面分析,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可以凸显每项工作的独立性,加强部门之间的联系,使各个部门之间的衔接更加流畅和和谐,从而大大减少管理过程中的不必要环节,有效提高事业单位管理的效率。
(二)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意义
事业单位加强人事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不仅可以有效提高事业单位的管理水平,还能促进其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帮助事业单位进行更加精准的决策。同时,人事管理信息化的建设,还能促进各单位之间的有效沟通,为事业单位的发展提供更大的平台[4]。例如,事业单位可以通过网络构建模范员工展示、表扬,能更好的将自己单位的形象进行推广,让事业单位的发展、管理理念广为人知。对于事业单位而言,信息化建设必须要依据专业的信息人才进行,对员工的专业知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对员工进行不断的学习和培训,让员工意识到人事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从而实现员工综合素质水平的提高。
3、提高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一)转变发展理念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开展,首先就要突破传统管理理念的束缚,树立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以经济市场的发展为导向,根据事业单位的自身发展情况,不断的更新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模式。对于事业单位人事管理而言,是人的管理,所以说,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要坚持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在管理工作中要做到人性化,积极关心员工、尊重员工,将员工放在首位,其次就是要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对人事管理的价值所在,借助于信息技术的便捷性为事业单位的人事管理提供服务。只有理念得到改变,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才能更好的开展与推进[5]。
(二)注重建设与社会公众网的连接
对于事业单位而言,如何才能使得各环节人事管理的时效性发挥出来呢?如何将人事管理与信息化完美融合呢?从事业单位自身性质出发,要认识到自身的地位,加大建立公众网络力度,提升事业单位管理信息的收集与发布,全面提升人事管理工作的针对性,具体措施有以下几点:第一,建立公众网络,发挥广大群众的监督职能,将人事管理信息公示,让广大群众能够有渠道参与管理过程,提升政务公开的水平;第二,加强对网络信息的整合,借助于互联网搜集百姓意见,如事业单位的薪酬情况等应及时、公开的发布于公众网络平台上,以便于接受社会和群众的审核,也有助于事业单位对其实施一体化管理;第三,招聘信息的公示,让广大群众都能及时看到相关信息,提升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效率。
(三)推进办公的自动化建设
从传统的人事信息处理方式分析,基本上都是以单机设备或者是纸质材料为主,这样的信息处理方式,既慢又容易出错,随着事业单位事务的逐渐增多,传统的管理方式已经很难满足现实需要。所以说,事业单位在对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要积极推进自动化办公的建设,如:信息处理软件的应用、考核设备的配置等等。
第一,应通过合理应用计算机以及各种网络技术的方式,建立起一个完善的人事信息综合网络,促进单位内部与各部门间进行综合信息网络传输以及电子公文传输的方式,有效提升办公的自动化、现代化水平,以及各环节人事管理操作的效率,同时,有助于推进人事管理信息化系统的建设进程,对促进人事信息的网络化发展具有积极影响。
第二,人事管理软件要具备基本的信息化功能,既要包含基础的考核管理,还要包含员工的档案信息录入、更新,更需要包含对于人员的培训记录等等。在有效建立起办公自动化局域网络以后,各环节人事档案的管理操作不仅可以发挥出更高的便捷性,依托于局域网自身的特点,它可以将一些人事信息实现共享,无论是管理人员还是内部工作人员,都能随时的、针对性的查找,这样的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不仅有效提升人事档案管理以及查询工作的效率,也有助于促使人事档案管理的服务性职能更充分的发挥出来[6]。
(三)对人事管理人员实施高质量的信息化培训
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还需要以专业化的人员为基础,也就是说,无论是建设之前的方案制定,还是建设中的环节实施,乃至是建设完成后的系统操作与维护,都需要以专业化的人才为基础保障。对于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人才培训,主要包含以下几点:
第一,应建立起针对性较强的三级信息化培训目标,经由初、中、高三个层面,对人事管理人员实施有效的信息化处理技术培训,促使其在日常进行各环节工作时,将所掌握的理论知识以及信息化技能等灵活的应用出来[7]。
第二,可建立起完善的信息培训成果评价机制,并可以将各人事管理人员的培训成绩纳入月度或者季度的能力测评中,实现奖罚分明,有助于促使各个人事管理人员更好的投入到自身工作中。同时,也有助于提升其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和热情,对促进其培训成绩以及信息技术掌握能力提升具有积极影响。
第三,组织已经经过相应培训的人员,自主完成人员的信息录入、查询以及统计分析等工作,有助于提升其工作能力以及对各类信息技术的实践应用能力,既有助于提升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工作的整体效率,也有助于降低人员的工作压力,节省相应的工作时间。
4、结束语
总之,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加强对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要注意结合事业单位的实际发展情况与工作需求,通过对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理念以及制度的创新、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构建和人才队伍的建设,实现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信息化水平的提升,从而提升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效率和综合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窦宗香.论基层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信息化建设[J].中外企业家,2019,(8).
[2]郭军.新时期信息化技术在行政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营销:创富信息版,2019(04):192-192.
[3]陈红.新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J].财讯,2019(24).
[4]石晓霞.信息化建设在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探析[J].商讯,2019(27).
[5]王贺名.探讨加强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主要路径[J].办公室业务,2019,(9):5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