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基于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视角,以“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一节为例,通过关注学生整体目标、创设真实情境、开展问题探究、构建开放课堂和迁移应用等环节,落实地理核心素养,为优化高中地理教学策略提供参考。
一、关注整体目标,体现核心素养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学习不应只停留在知识层面,还要对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和情感态度等方面有所涉及。2017版课标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体现了人本主义理论。在高中地理教学中,为更好地落实全面育人的整体目标,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应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与地理核心素养目标进行整合,促进地理核心素养落地。2017版课标对“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一节的内容要求为“结合实例,说明农业的区位因素”,2019年新教材在该节内容与旧版教材有一定的差异:相同的是保留了“农业区位因素"这一内容,不同的是“农业地域的形成”变成了“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因此,确定教学目标不仅要根据课标要求,也要结合教材内容,分解出具体的目标。
二、联系学生生活,创造学习情境
人本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是人的天性,有意义的学习才是真正的学习,这为教学提供了一定的启示。为了实现有意义的学习,就要唤醒学生真正想学习的动机,让学生意识到地理知识的趣味性和有用性,获得学习的快乐感和满足感。为此,地理教学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尽可能为学生创造真实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对地理学习有一定的体验性并产生共鸣,最大化地调动全体学生及学生的行为、认知、情感。在“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一节中,借助钦州大蚝养殖业,联系学生身边的乡土地理,创设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进行课堂导入。
三、开展问题探究,提高区域认知
人本主义学习主要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探究,注重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过程。教师应转变“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听课为辅”的传统教学观念,从课堂的主导者变成课堂的引导者,将课堂还给学生。所以,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为学生提供更多主动学习、锻炼自我的机会,积极鼓励学生以自主学习、小组合作等形式,深人开展问题探究,学习课程内容,掌握学习方法,培养科学的地理探究精神。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农业区位因素的分析方法,笔者引用了钦州大蚝的乡土案例,设计相关探究问题。要解决“钦州湾茅尾海为何会成为全国最大的大蚝繁殖区”这一问题,学生首先要从钦州的地理位置出发,除了教师提供的基本地图,还需要主动寻找相关地图,加深对钦州茅尾海地理位置的认识。这一学习过程有利于加强学生对家乡地理位置的了解,增强学生的区域认知素养。其次,要根据钦州的地理位置,从自然(如气候、地形、海域河流等)和人文(市场、交通、政策、育苗技术、悠久传统等)两方面展开深入探讨,然后综合小组意见,绘制思维导图。这一学习过程能够有效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分析归纳能力,培养学生的地理综合思维,同时加强学生在解决地理问题时重视地理区位的意识。最后,教师可在学生探究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和掌握分析农业区位因素的一般方法。
四、构建开放课堂,增强综合思维
案例或问题探究不能只停留在表面,而是在习得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后,沿着问题表象进行深入挖掘,激发学生的深度思考,构建开放、自由的课堂。在引导学生分析钦州大蚝的农业区位之后,教师继续深挖乡土案例的价值,设计了研究大蚝产业的“过去”与“现在”两个探究问题,构建深度开放的地理课堂。在问题探究中,通过回顾大蚝产业发展的“过去”,引导学生发现限制钦州大蚝发展的因素,引发学生对家乡大蚝产业的进一步关注。随后,通过探寻当前大蚝产业发展现状,引导学生回到真实世界,分析现代生产生活对大蚝产业发展的影响,让学生感受地理就在身边。两个探究环节并没有统一的标准答案,学生言之有理即可,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对地理教学活动的参与性和对身边地理现象的深度思考,增强地理综合思维能力。
五、贯穿人地协调观,落实地理实践力
著名人本主义研究者罗杰斯在《学习的自由》书中指出:“只有学会如何学习和学会如何适应变化的人,只有意识到没有任何可靠的知识,唯有寻求知识的过程才是可靠的人,有教养的人。”说明学习的方法比学习知识本身更重要,所以,要使学生真正掌握知识,就要使之掌握方法,学会迁移应用。此外,罗杰斯认为学习是会渗透的,包括学生的行为、态度、个性都会有一定的变化。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关注知识和技能本身,也要重视师生的情感交流,及时关注学生的精神世界,在地理教学中渗透正确的地理情感态度价值观,并使之情感得到一定的升华。
结论:人本主义的教学观是建立在其学习观的基础之上的。在高中地理教学中,除了以上的教学策略,还需要教师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特性、学习需求和情感诉求,关爱学生,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合适的学习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帮助学生实现“想学一学会一会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雪婷. 将参与式教学融入高中地理教学——以“服务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为例[J].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9):61.
[2]袁宜. 主题式教学在高中地理课堂中的应用——以农业的区位因素为例[J]. 现代交际,2019,(21):204-205.
[3]刘如月,彭剑峰. 基于SOLO分类理论的高中地理深度学习评价——以“工业区位选择”为例[J]. 教育现代化,2019,6(62):249-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