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合唱学生占据了很大的比例,所以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合唱教学。但是,在实践中,合唱课的教学资源却不能充分地利用,这是因为合唱教学存在一定难度。如何进行合唱教学,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唱兴趣,使其学会运用歌唱技巧,表达自己的感情,是一个值得我们去研究和探索的课题。
一、小学音乐合唱教学的现状
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小学音乐课堂合唱的问题进行了探讨。第一,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由于合唱课的教学方式和内容过于单一,造成了很多学生采用教科书形式的合唱。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师的主观意识和主体为主,学生无法自主选择合唱音乐和曲目,缺乏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很多教师都是通过讲授、灌输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合唱,结果是学生很难在小学音乐课堂上形成有效的学习动机和积极性,从而造成了学校合唱的气氛低落,从而进一步制约了学校的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第二,在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中,老师对于学生的产生技术和方法的培养仍有待加强,主要是“白声”演唱方式进行教学,在声乐课上,由于缺乏对学生的歌唱技术和歌唱方法的培训,不仅会使学生的情绪得到缓解,也会使其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从而影响整个合唱的学习效率。第三,当前我国小学音乐教室合唱课的合唱艺术素养还不够完善,学生在学习合唱时对基本乐理的认识过于单一,缺乏对音乐理论的深刻了解,致使其在小学音乐课堂上的合唱教学效果不佳,严重影响了教师的正常合唱教学。
二、如何在小学音乐合唱教学当中提高教学有效性
1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聆听训练,体会合唱的美妙。音乐艺术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听。因此,在小学音乐课堂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听觉体验,并学会倾听的方式,为其进行有效的学习奠定基础。
1.1聆听合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音乐教师要抓住一切机会,让学生们听好的合唱作品,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感受到精彩表演形式,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1.2在合唱中,通过对声部层次的认识,可以增强对歌曲的欣赏能力。教师应运用有效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听辨、复调、立体听觉、垂直、声感,以提高多声部的鉴赏力。
1.3通过干扰式地倾听训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声。干扰聆听是指学生在听某个声部的同时,可以把自己应该唱的部分唱出来,这样不仅能保持自己的声部,还能感受到各声部之间的音色和音准的协调。通过一系列从简单到复杂的训练,培养学生对多声部声音的理解。
1.4练习对比式倾听,体会合唱的魅力。对比性倾听是把各种音乐进行对比,例如将合唱与独唱、齐唱等进行比较。在对比听觉的教学中,老师要让学生充分地比较和比较合唱与其他歌唱的共同点和差异,以便让学生更好地认识合唱的特征,并积极地投入到合唱的学习中,体会到合唱的魅力。
2 在教师的引导下,加强学生的合唱技巧,除听力以外,声乐和歌唱的学习也是其重要内容。教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心理,运用更加生动、多样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从而提高合唱的水平。
2.1在趣味教学中运用游戏式基础训练法。在小学音乐课堂上,教师要坚持“兴趣为本”的教学方法,利用各种趣味的小游戏,以提高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不会因为单调的声乐基础练习而感到厌烦。
2.2在不同的声部练习中,培养学员的声部协调能力。所谓“和谐”,就是按照歌曲的内容,通过对声音的音准、音量、音色等进行适当的调配,从而获得的声音。在歌唱教学中,声部的训练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要充分发挥歌曲的特性,并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进行,这样才能让学员在轻松、愉悦的练习中,掌握好音量音色、调节音高音准。
2.3加强对歌曲进行情景化的练习,提高歌曲的情绪表达能力。小学生的思维模式是由其心理特点所决定的。因此,在实践中,教师要在情感上下功夫,让学生能体会到其中的意境,并引导他们在合唱中把自己的感觉表达出来,从而获得理想的声训效果。
3在教师的引导下,借助各种工具,解决学生的合唱问题。在小学音乐教学中,使用乐器已经成为一种很常见的现象。因此,在合唱课上,教师要善于利用各种乐器,为学生的合唱提供有效的服务,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气氛。
3.1通过器乐进行音准训练。在合唱课中,音准是最基本的,也是最关键的环节。通过多种乐器的辅助,可以让学员更容易地掌握音准,使合唱更精确、更形象。
3.2以乐器演奏的形式进行教学。在平时的合唱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音准、和声概念,培养学生的音乐记忆。但是,由于学生自身嗓音条件的制约,部分学员不能参加基本的合唱训练。在此阶段,教师可以利用乐器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以缓解学生的窘境,提高其听力能力。
3.3利用乐器来创造教学的氛围。在合唱教学中,学生往往会出现单声部唱得很好,而多声部又很容易走音。在此阶段,音乐老师可以利用乐器与人声的配合,让学员在倾听其他声部的旋律时,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们体验到二声部的合唱。在合唱中,加强和声感,促进合唱中的声部教学,具有显著的作用。
4适当应用评价教学手段
要提高小学合唱课的有效性,教师必须充分尊重他们的个性特征,发掘他们的闪光点。在合唱课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音乐优点和天赋,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特别要指出的是,在表扬学生的时候,要立足鼓励基础,不能盲目地夸赞。教师要善于发现和指出学生的不足,并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意见,从而使他们能够自我反省、查漏补缺,并及时改正调整。在运用教师评价法的同时,也可以将学生自我评价和学生相互评价的方法结合起来。比如,当学生们练习合唱的时候,老师就可以通过录音记录下他们的演唱过程,然后将发送至班级群内,让他们不断地比较比自己演唱曲目与歌唱者示范曲目间的差异,从而不断地提高班级合唱水平。
结语
因此,在小学音乐课堂合唱课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加强多声部的乐感、加强合唱技巧、表现技巧、丰富音乐情感、培养对音乐的鉴赏力和感觉能力。在音乐教学中,合唱课对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有意义的作用。在当今社会,合唱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我们的音乐教师有责任、有义务在小学课堂上推广合唱教学,让学生们感受合唱的魅力和奇妙,享受合唱带来的快乐。
参考文献
[1]周妍妍.影响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歌曲教学策略的因素分析——以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教材为例[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7(08).
[2]李桥涧“罗森塔尔效应”与课堂合唱教学——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探究 [J].文艺生活:中旬刊.
[3]周晓燕.让艺术之花在课堂绽放——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J]. 音乐时空,2015,500(2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