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阶段,音乐教学是一门很有价值的学科,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在这样的教育背景下,优质的音乐课程在培养学生音乐素养方面具有十分重大的作用。但是,目前的教育体系还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当今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都在努力提升自身的学科素养,而音乐课堂模式的变革是实现素养提升的关键步骤。在具体的教学中,小学音乐教师不但要使学生对其所学的知识有所了解,还要将所学与生活经历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使音乐教学与现实生活情景融为一体。为此,小学音乐教师要积极转变观念,并活用情景构建的方式来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以此为学生的成长奠定优良基础,并逐渐促进小学音乐教学的高质量发展。
一、结合表演,促进探究
小学音乐作为一门艺术类学科,有着很强的人文性、审美性和育人性。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要独立进行音乐知识研究是很难的,因为生活阅历和思维能力差异等问题,他们之间对音乐知识的理解力存在较大差异,有些学生人文思维不够强,容易跟不上教学进程,这就需要教师为学生设置一个有利于音乐学习的环境,加深学生对音乐学科的兴趣。这所谓的环境,其实就是寓教于乐,简单来说就是设置一些音乐小游戏。[1]小学音乐老师通过创造有趣的音乐游戏环境,引领学生在音乐课堂快乐学习,小游戏可以不限形式,但要环环相扣,这样才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探索的积极性,诱导他们在玩耍的同时将知识牢牢掌握。例如《花木兰》,这是一个有着深刻意义的戏曲渗透活动,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在我国古代广为流传,是中国最具魅力的口头传承艺术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在世界上产生广泛影响的中国民间传说之一,可谓中国家喻户晓,流传深远。从古到今,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感染了万千人民。在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进行剧目排演,给学生提供剧本,让他们小组合作去准备需要的道具、服饰、音乐等,并完成画外音的录制。在这样的表演情景中,学生能够更好地体会作品传达的思想和情感,也能不断浸染心灵,促进学生成长。
二、展现背景,讲述故事
音乐作品的产生与时代背景、社会生活等因素紧密联系在一起,以背景材料为依据进行音乐作品的情景教学是达到情感教育目的的一种重要途径。在教学中,教师将作品的背景与教学材料相结合,以录像素材、讲故事等形式,使学生了解到音乐创作背后的故事。例如,小学生们特别喜欢老师给他们讲故事,这是因为故事中的事物有趣、丰富,有些人物形象聪明、有智慧,能启发学生对事物的思考。通过开展富有成效的音乐背景故事活动,让学生在音乐的旋律中启发智慧的思考,在故事情节中培养生活、生命意识,不断滋润学生,让学生在爱和关怀中不断成长。所以,教师可以给予音乐背景创作符合学生心理成长的故事,让故事以音乐为背景,让音乐以故事为基础,触动学生的心灵,让学生明白故事精神,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在一次音乐鉴赏活动中,笔者给学生放了《二泉映月》,然后给他们拓展了阿炳(华彦钧)的故事。他童年丧母,后又因患眼疾而双目失明,但是他没有因此放弃音乐,他刻苦钻研道教音乐,精益求精,学生都不禁佩服这个民族音乐人,他的故事也启发了在场的学生们,为他们的成长指明了方向,使他们树立了成长自信,人生路虽然又宽又长,艰难险阻也不断,但是阿炳在困难的境界下,也造就了成功的一生,学生们也相信自己通过努力和坚持,也会赢得美好的未来。教师还可以结合学生的音乐素养和需求,为学生规划歌唱曲目,从欣赏、品味到吟唱,让学生在这一系列课程设置陶冶心灵,培养信心和勇气,并健康快乐地成长。
三、结合技术,构建情景
由于小学音乐教学中涉及的艺术知识较多,如果老师在课堂上以口头讲述为主,那是远远讲不完的。而且这样的教学方式也会让基础不好的学生难以真正掌握课堂教学内容。因此,教师应该在口头讲述和黑板板书的基础上辅以图片、图表、视频的形式来加深学生的印象,这可以让学生有效地发散学生的想象力,引发他们进行思考和探索,起到提高教学效果的作用,才能让音乐教学更为直观、具体,为学生指明了音乐学习和探索的新方向。[2]一些音乐理论在字面上显得比较复杂,需要学生花费很多时间去理解,而且一些理解能力比较差的同学根本无法理解。因此,在音乐课堂应设置相关情景,运用更具体的形式将抽象的问题转化为具体情景。例如“甘洒热血写春秋”这一部分内容是音乐教学中戏曲教学的重点,对学生的学习和传统文化的传承来说都具有重大意义。因此,教师要在课堂上使用丰富的形式进行教学,比如利用多媒体展现一些我国“甘洒热血写春秋”相关的舞台视频,并拓展我国其他传统戏曲的表演视频,如粤剧、昆曲、川剧等等,这样使学生能够更形象化地了解我们国家的戏曲文化,加深和巩固了所学的知识,也促进了传统文化在学生群体中的传播。
四、组织实践,培养能力
在小学音乐情景化教学中,积极培养学生的音乐综合运用能力具有深刻的重要性,即培养学生能够在生活中运用所学的音乐知识去看待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完成“课堂+实践”的双重学习,加深理解和记忆,把知识融会贯通,变成自己的东西。在社会实践中,学生通过运用所学的音乐知识还能树立正确的三观,同时更好地了解自身的不足以及和与同龄人的差异,以便他们在未来学习中能够不断改善,实践还会使学生更广泛地接触到相关的社会知识,锻炼实际动手能力、音乐思维能力和生活创新思维。[3]同样以“甘洒热血写春秋”这一部分的学习为例,本章节通过对我国一些传统戏曲内容的介绍,使学生认识到传承文化、促进发展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爱国和文化自信的意识,并为其创设社会实践活动的情景,使其积极参与有关戏曲文化的社会活动,积极投身我国的传统文化传承,围绕“促进传统戏曲发展”和“结合现代文化的戏曲新生”两项活动,充分落实“传统文化就是音乐的黄金钥匙”的教育理念;还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省市内的现场戏剧演出活动,让他们从现实实践情境中获取更多知识,以此促进他们对相关知识的深入了解。
五、结语
总而言之,情境构建能够充分激发学生们的创作热情与想象力,让他们摆脱教科书的束缚,更深入地感受到音乐的愉悦。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投入到教学之中,小学音乐老师要营造出一种愉悦的教学情景,从而获得良好的教学结果。
参考文献
[1] 刘巍.谈情景教学法在小学音乐教学实践中的应用[J].才智,2019(32):104.
[2] 徐文静.浅析情景教学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9(20):65-69.
[3] 李金香.新课改下小学音乐情景教学的实践[J].课程教育研究,2019(2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