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传统文化在音乐教学中渗透的价值
(一)优化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
首先,中华传统文化是全球文化教育系统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如果学习者不能完全认识自己民族的文化传统,却关注于现代文化、西方文明,显然是一个残缺的人文意识。
第二,中华的传统文化是一个很复杂的系统,可以说包罗万象。而当下的初中生对中华文化的认识面还比较狭窄,对音乐显然还不够理解,只认为音乐是一个消遣的娱乐方式。如果想让他们认识、理解传统文化,就需要以音乐为出发点,开阔学生的文化视野。
(二)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
德育为先是我国的基本教育方针,而中国教育在思维、价值观、教育的内涵方面是和道德宗旨高度一致的。培养中学生开展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必然选择渠道一定是中国传统文化教育。
(三)提升中学生的音乐素养
我国音乐和世界其他地区的音乐存在着显著差异,有着自己独特的特点。也就是说,我国的民族音乐其实并不仅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它本身便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如果音乐课程要突出中国文化教育,就应该融合民族音乐。如此,在当下青少年更多了解流行音乐与欧美音乐的情形下,无疑能够开阔他们的音乐眼界,让他们更完整、全面的了解音乐艺术。
二、初中音乐教学渗透传统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不够
不够关注传统文化教育,当然也无法将传统文化教育渗透到音乐教育中。产生这个认识的根源大致有二点。首先,受课改前的音乐教育思想左右,以为音乐教育只是音乐常识与技巧的教育,缺乏素质教育的作用。这里面,还有中国传统文化;其二,由于教师自身对中国传统社会文化的偏见。错误的把外来文化当作“高雅”“文明”的代称,而视自身民族文化为“蔽履”,盲目崇拜外来文化。
(二)缺少对学生学习情感的引领
音乐本身就带有娱乐性,所以,老师会觉得音乐是孩子感兴趣的活动,不至于像学习其他科目一样存在着趣味不足的问题。所以,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老师极少会关心学生的情感。虽然音乐的确会对学生们有一定的吸引力。尤其是中学生,早已开始了追星,对歌曲的兴趣程度往往超过小学生。而事实上,由于中学生们对歌曲的兴趣大多集中在当下社会的流行音乐上,对学校教材中的传统歌曲兴趣程度不高。而如果老师又把传统文化的元素添加其中,就更降低了学生学习音乐的趣味——原因和音乐教师的偏见很类似,中学生们其实也更偏向于欣赏流行的事物,而传统文化往往对他们意味着“陈旧”。
(三)教学与学生的认知规律不合
初中生有自己独特的视野和认识方法。但一般来讲,因为初中生并没有实际进入社会,所以比较缺乏人生经历、社会活动经验。再加上学生视野宽度还处在一个不太高的层次上。所以,对于许多社会事件、思想观点并没有实践基础,也不易于他们掌握。
(四)教法与音乐教育的根本脱离
音乐课堂教学中开展优良传统文教渗透,一定要把握二个重点——第一,音乐是中国传统文教的主要媒介载体,第二,音乐本身就是传承文化的。这应该是教师利用音乐教育开展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着力点,即音乐课堂教学中应该以中国传统音乐教育为基础进行教学。但现在部分老师在开展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渗透教学时很容易“跑题”,将继承中国传统文化和音乐教育分离来。将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变成语文课或者是历史、政治课的场景也很常见。这样组织中国传统文化教育,虽然说也可以发挥音乐教育一定的效果。但是这背离了“渗透”的实质,没有彰显音乐对于传统文化教育所继承下来的特点、优势。也没有体现丰富学生人文知识、提高学生音乐素养等的作用。
三、中学音乐课程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对策
(一)调动情感激发兴趣
激发学生的积极热情,其实不难,重点在于要把握初中孩子的兴趣特点。例如后面要讨论的引导孩子深度投入的教学、运用多样化教学方式、举办音乐实验比赛等,都由于参与性高、内容活泼而深受学生的欢迎。另外,利用孩子争强好胜的心理特征,老师在课堂上多举办些趣味性的小游戏比赛、创新项目,都有不错的激趣效果。
(二)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重视学习者主体地位,必须抓住二个要点,一是要让学习者亲身参加教学,二是给学习者个人表达和思维空间。也就是,老师不要在课堂中滔滔不绝地讲授,给学生单方面灌输传统的文化教育理念,而是让学生自身去思考、感受传统文化教育,并以此获得认同与理解。并且,在学生参与度最高的时候,课堂气氛也就更加活泼,学生学习情绪也倾向于更加主动,这样就可以达到调节学生学习情感、调动兴趣的效果。
(三)遵循音乐教学本质
在进行对传统文化教育渗透的时候,必须要围绕音乐教学来进行,才能表达出音乐教育自身的教育价值。而现在的很多老师在上课堂时,一到传统文化教育就很容易走偏,甚至离开了音乐。把音乐课弄成了语文、政治课。这个现象需要极力防止。
(四)采用多元教学方法
部分老师对音乐教学还有着比较狭隘的了解,以为音乐教学中只有乐理和歌唱。而实际上,音乐和绘画等在修饰技艺方面还包含了美术、雕像、建筑等的文学范畴相比,音乐教学在广义上可以讲所涵盖的东西也是非常多的。尤其是在中国的地方民族音乐方面,所承载的中国文化内容并不仅仅只有歌曲和民族乐器,许多的中国地方戏剧、说唱等作品还有和歌曲相伴的地方民俗舞蹈、民俗建筑等,也都应当属于音乐的文学领域之中。在开展对中国文化教育渗透工作中,音乐老师们应当注意到,针对教材的特点,把器乐、戏剧、舞蹈、地方民俗建筑等和艺术文化有关的东西都纳入了课堂。另一方面,这样也能够让音乐学习者们对中国文化有更系统的了解,从而开阔了其思想眼界;另外,丰富的内容,将让音乐教学的内容更加生动有趣。
(五)注重实践强调体验
初中学生的理解思维习惯更倾向于直觉,而抽象思维能力则比较薄弱。利用音乐老师对中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主要是运用乐曲对自身的音乐感染力加以陶冶。但是,一般来说,音乐老师在课堂上对中学生加以讲解、指导,其传统文化教育的成效却远不如让中学生自己去聆听、去感受。通过反复地沉浸于传统乐曲,而不要求老师过多解释,就可以对学习者形成有效的影响。而根据这种规律,对学习者开展传统文化的渗透教育,则教师就应在教学、辅导之外,更多组织学习者开展一些与传统文化有关的音乐教学活动。这样直接、体验式的音乐教学,与传统教学引导紧密结合,才能使音乐知识得以进一步加深。
综上所述,中国文化是世界文明体系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对中学生开展思想道德文化教育的有效抓手。在教育自信国策下,作为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平台,通过艺术课程对学校的传统文化教育渗透需要受到老师的关注并有效实施。在中学艺术课程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渗透,老师必须重视关注学生情感、重视学生主体、坚持艺术本质、实行多元教育、注重直观感受。
参考文献
[1]袁丽.如何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实现对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J].西部素质教育,2017(2).
[2]魏艳梅.传承音乐之源弘扬民族文化——如何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实现对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J].艺术评鉴,2018(7).
[3]卓美莲.古韵悠扬育新苗——在中学音乐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体会[J].考试周刊,2018(25):187.
[4]李琦.论传统音乐文化在中学教学中的运用[J].试题与研究:新课程论坛,2017(11).
[5]马慧琴.让传统文化走进中学音乐课堂[J].甘肃教育,2017(20):118-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