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核心素养下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实践策略

齐丽艳

辽宁省鞍山市教师进修学院,114000

摘要: 由于中小学生生性活泼好动,喜欢新鲜有趣的事物,教师对其实施创新教育,能够激发其学习热情,挖掘其音乐学习潜力。因此,在核心素养背景下的中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应不断优化音乐教学方法,让学生不断提高音乐知识储备量及音乐技能,从而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音乐素养,为学生在艺术方面的发展打好基础。值得注意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推崇创新教学方法,还应转变教学观念,将创新性思维与创新性教学模式结合起来,进而促进中小学音乐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 核心素养;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实践策略
DOI:10.12721/ccn.2023.157286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核心素养下,中小学音乐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不断反思完善教学设计,要以学生为本,让其真切地感受到音乐作品的情感内涵,在精彩纷呈的学习环境中得到创新能力的提升,发散性思维方式可以得到充分体现,能够充分感受到音乐所带来的快乐和魅力,领悟体会到音乐世界的美好,并且充分的挖掘学生的音乐潜能,通过学习让学生对音乐产生兴趣爱好从而陪伴其一生成长。

一、核心素养融入中小学音乐课堂的作用

在音乐教学中融合核心素养,能够构建优质课堂,保证学生学习质量。同时,核心素养教学可以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增加课上师生交流频率,促进学生以更好的姿态展开中小学音乐的学习。传统的中小学音乐课堂,大部分教师在教学时都采用“鸭子听雷”式教学法。虽然这种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学习音乐知识,但是学生只能短暂记忆,而且还无法促进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发展,与新课标教学理念不相符。之所以要将核心素养教育融入中小学音乐课堂,是希望中小学音乐教师可以运用多样化的教学形式,提高音乐教学质量,培养学生音乐涵养。同时音乐核心素养教学可以让学生明白集体的重要性,帮助学生建立爱国意识,让学生懂得祖国的强大。

由此可见,在音乐教学中融合核心素养教学理念,可以丰富音乐教学内容与品质,而且还能加强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能力,加强学生自身音乐素养。在核心素养理念的引导下,可以帮助学生找到音乐学习的方向,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音乐学习习惯。所以,教师就需要起到榜样作用,为人师表,将立德树人教育理念融入核心素养教学中,让学生以积极向上的态度应对人生中的挑战,在面对挑战时不轻言说放弃,从而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为学生的成长营建良好的学习环境。

二、核心素养下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实践策略

1、适当拓展资源

在日常音乐课程实践中,教师需要秉持适当原则,拓展资源,将音乐的文化价值充分凸显出来,引导学生对文化内涵产生深刻且丰富的思考,推动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例如,在讲述初中音乐“中国京剧”相关内容时,可以对京剧文化中的唱、念、做、打等表演动作和艺术特征进行分析,让学生产生更加深刻的感受和体会。在讲解教学内容后,教师可以适当地对资源进行拓展。比如,教学后可以为学生预留任务,让学生可以对我国京剧相关的一些资料进行自主了解。让学生更好地对我国的京剧文化艺术产生认知。在后续教学开展的过程中,就可以带着学生进一步感受到京剧中的表演要素和四大行当,并引导学生加强模仿表演,让学生深刻感受到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实现对学生文化理解能力的培养,让核心素养培养工作得到开展。

2、创设适宜情境

在开展音乐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学生的参与性,只有将学生带入到教学活动中,才能使他们全身心投入到音乐课程的教学活动中。为此,在落实核心素养理念的教学中,音乐教师可以借助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制订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教学模式,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其中融入音乐素养内容。

例如,在小学音乐《划船歌》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活动中,音乐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感受印度尼西亚的风俗人情,为此可以为学生创设相应的情境。对此,音乐教师可以借助我国的《让我们荡起双桨》这首歌,带领学生回忆划桨的动作,感受我国风土人情下小船荡漾在水面的场景。以此引出《划船歌》,为音乐教师介绍印度尼西亚国家做铺垫,再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呈现印度尼西亚国家的风景和人们的生活图片、视频等内容。而学生借助教师的讲解,能够对《划船歌》有进一步的了解,有利于他们进一步欣赏这首歌曲。借助这样的教学模式,音乐教师能够将教材中的内容以相应的情境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吸引学生进入到音乐情境中,充分体现他们在音乐课堂上的主体性。

3、构建开放空间

在立足音乐课程对核心素养进行培养时,应该将学生音乐实践方面能力的培养作为核心。音乐教师需要在教学中贴合实际情况,尽量为学生打造一个较为开放的空间环境,潜移默化地拓展学生的创新思路,使学生的理论及实践能力得到持续增强。

例如,在对初中音乐《茉莉花》进行讲授时,由于学生从小对这首歌曲就比较熟悉的,所以,在课程教学开展前,教师可以制作好课件,在课件中包含不同版本的茉莉花,有民谣版、摇滚版、抒情版等,然后在之后课程实践中播放,使学生增强感受,并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不同版本的茉莉花在呈现的过程中有着怎样的区别?带给你怎样不同的感受呢?”让学生畅所欲言。教师在之后可以继续进行引导“假如让你对《茉莉花》进行改编,你会选择哪种风格呢?”让学生可以畅所欲言,积极探讨。后续,教师就可以对乐理知识进行传授,让学生尝试选取其中一段以自主或合作的方式进行改编和呈现,促使学生在实践能力方面得到增强,让核心素养培养工作落地。

4、融入乐器元素

在音乐课堂中落实核心素养,教师同样需要注重提升学生对音乐的认识,而乐器就是重要的音乐知识之一。为此,音乐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展示相关的乐器,进而全面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为此,音乐教师可以借助教材中体现不同乐器的内容,为引导学生认识各种乐器构建渠道。

以小学音乐《凤阳花鼓》这一部分内容的教学为例,音乐教师需要帮助学生了解并喜爱上凤阳花鼓。对此,音乐教师可以在教学活动中融入凤阳花鼓的相关介绍,帮助学生了解不同节奏下所表达的情感。与此同时,音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认识曲目中的乐器——鼓,以此引导学生认识发出美妙音乐的乐器。再比如,借助《梨园英秀》这一内容,音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认识国粹中的相关乐器。同时,学生在学唱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戏曲曲目中的情绪和情感,体会歌曲的热烈、情绪的欢腾,也能够学习演唱者的神态进行自信的表演。借助这样的教学内容,音乐教师能够带领学生体验京剧的魅力,引导当代学生认识我国优秀的传统曲艺文化。同时,音乐教师还可以借助梨园弟子学艺中坚持不懈和顽强努力的精神,提升学生的学习品质,进而实现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目的。借此,音乐教师能够在教学活动中落实核心素养理念,切实推动音乐课程的教学改革。

三、结语

中小学音乐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制订教学计划,要将核心素养教育融入中小学音乐课堂。利用多样的教学形式构建高效的音乐课堂,可以将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充分调动出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让学生感受到音乐学习的魅力与乐趣,进而主动探索音乐知识,增强自身音乐核心素养,从而保证学生的综合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侠. 中小学音乐核心素养的内涵与构成[J]. 文艺生活·下旬刊,2019(12):243.

[2] 白婧. 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中小学音乐教学研究[J]. 北方音乐,2019,39(22):20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