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多学科融合下的小学音乐课程开展路径探析

王坤

辽宁省大连市金州区红旗小学,116100

摘要: 音乐和其他学科共同肩负着培养学生智育、美育与德育的重任,寻求音乐和语文、体育、信息技术等学科之间的交叉点和共同之处,能够达到互为补充、相得益彰的教学效果。赏析歌词、将体态律动应用到小学音乐教学中、在小学音乐课堂上引入信息技术,能够让小学音乐教学实现多学科融合,达到良好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关键词: 音乐;其他学科;小学音乐;综合素质
DOI:10.12721/ccn.2022.157053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在素质教育迅速发展的今天,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教育工作者的重点任务。音乐是一门艺术性、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它与语文、科学、美术、体育、舞蹈等等学科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老师应该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将学科整合融入小学音乐教学中,以最大限度扩展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潜能,开阔学生视野,让学生了解一个个音乐的美妙意境,感悟艺术内涵,增强学生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既提升音乐教学质量,又促进学生综合发展。

一、开启多元化校本课程,教学内容从教师探索到学生探索

多元化不仅促进了音乐学科的发展,还是对数学、语文知识的巩固,这是一种学科间能够相互促进的教学理念。小学低年级学生或许一开始对这样的音乐课感到无味,认为本就乏味的知识变着法的学习,只能被更加讨厌,在实践初期甚至有的学生说“满满的都是套路”。但该校本课程的初衷不是让枯燥无味变本加厉,而是探索枯燥无味的对立面。音乐是灵动的,音乐课是“活”的。长此以往,受益的是学生,是教师,更是对教与学这一过程的丰富。起初,该校本课程探索的主体是教师,学校为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来组织教师对教材进行解读,然后形成从整理、融合、编曲到编排等过程,最终运用到教学中,而这其中参与到的教师不止是音乐教师,语文和数学教师在这样的校本课程开发中同样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课堂中教师充当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引导者或是并肩学习的伙伴,教学活动的组织者,甚至努力成为研究型、学者型教师。当课程进行到一定程度时,学生会发现教师的探索具有一定的规律,那便是从整理资料开始到付诸实践的这一过程是固定性与灵活性并存的,固定的是每一个环节,灵活的则是每一环节中的不可重复性。例如:整理的内容因学习的循序渐进而不同(从十以内数字的认识到认识前后左右,从基础的《对韵歌》到描写独具匠心的《咏柳》),融合的卡点因内容的不同而不同(十以内的数字不仅是学习简谱的基础,同时也是学习节奏型等的依据;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古诗等作为歌曲中的歌词,rap中的配词等,因此,将其交叉点作为融合的材料),编曲因内容所反映的情感而不同(《我是小学生》这篇语文课文写出了正式成为小学生的一群可爱的小朋友从去上学一路上的所见所闻抒发的所感,因此,歌曲要欢快,要表现出有信心),编排因曲调的柔和或激动而不同(以《我是小学生》为例,歌曲中既有欢乐的一面,又有对自己成为小学生的自豪与自信,在动作编排上既有舒缓,又会有信心满满的一面)。更重要的是,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能够促进教学内容的多元化。因此,这一过程慢慢地由学生来探索,教学内容的不断丰富和身份的转变恰是因为这一校本课程的开展所带来的质的改变———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的开发。

二、从选择教材到选择知识点

在校本课程开发的初级阶段,三个学科的所用教材仅以部编版教材作为参考,但这对随后的课程研发还有一定的局限性。教材是静止的,教材所使用的年限是较长的,而教师和学生是活灵活现的,让“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这里得以充分的体现是该校本课程开发的一个精髓。当我们发现不同版本的教材在知识的选择方面存在共性时,我们便可以抛开教材选择知识点,因为知识是永恒的,而在某个学龄段学习哪些知识在教育心理学方面都有一定的考究,而非教材所能彻底呈现出来的。或许某些知识点在这个学龄段所用教材中还未体现,但依托学习这一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过程所展现出来的学习效果是不会欺骗我们的。因此教材相对于知识的永恒性存在不可靠性。

三、音乐与美术学科的整合

音乐学科和美术学科是我国美育教育中的两大主要学科,两者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两者是我国艺术教育的线条,更是增强学生审美情趣的主要阵地,可以这样说,美术是流动的音乐动感,而音乐是美术中流动的画面。在多学科融合背景下,实施音乐教学,老师应该将音乐与美术的结合放在首位,让学生学着理解音乐中的画面,了解绘画中的音乐。例如,在《踏雪寻梅》的学习中,为了促进学生能够了解冬天自然美景,感悟整首歌曲对于梅花不畏冬雪、傲然绽放的精神的歌颂,老师在课堂上一边给学生播放《踏雪寻梅》这首歌曲,一边引导学生进行图片的创作,让他们用自己的双手绘制冬梅在寒雪中傲然绽放的图画,这时学生边听边思考,不但能感悟出来歌曲的真实含义和韵味,又能够更好地进入美术殿堂。当声音与画面进行完美结合时,就能够撞击学生的心灵世界,让他们在画中理解音乐的韵味,在音乐中了解绘画的美,真正为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涵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奠定基础。

四、音乐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信息技术日新月异,信息技术融入各科教学已经成为当前教育的潮流,在学科融合背景下展开小学音乐教学,老师应该重视音乐与信息技术学科的整合。通过电教媒体辅助教学,能够在课堂上给予学生更多形象、灵动的教学元素,同时也能够让音乐课堂更富感染力和表现力,带领学生走入美妙绝伦的艺术殿堂,引导学生学习思考创新,真正增强学生鉴赏美、理解美的能力。例如,在《夏夜》的学习中,老师首先利用多媒体播放几张夏天夜晚的图片,同时再播放夏天夜晚知了鸣叫、树叶婆娑的声音。通过美妙的旋律促进学生融入教学情境中,这时老师再用动画展示夏天夜空中流星闪过、星星闪耀的画面,这时全新的意境让学生大饱眼福,听音乐,看动画,又在看动画中感悟音乐,促进学生真正了解夏夜这首歌曲的意境,增强了学生的视听体验,也让学生的感受更加美妙。通过这一过程,既实现了音乐与学科的整合,更有助于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了解音乐的旋律节奏,学会表现,学会感受美。

五、音乐与品德学科教育的整合

音乐对学生的价值不仅在于审美教育,更在于品德教育。老师应该融入更多的品德知识教育,促进学生综合发展。小学生年纪小,具有很强的可塑性,也处于价值观念、行为习惯的养成阶段,在音乐教材中蕴含着很多有关爱家乡、爱祖国、爱社会、爱人民、爱科学、有理想、要真诚的德育因素。老师应该品德教育融入其中,让学生提升审美能力的同时,增强学生的道德品质,促进他们形成高尚的人格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例如,教学《义勇军进行曲》的过程中,给学生讲解更多的爱国人士的故事,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结语

总之,学音乐教学中,老师必须落实课程标准的要求,实施学科整合,将音乐这门艺术与其他学科进行有效的综合,真正实现素质教育下美育、智育、体育、劳育、德育的相互融合,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让他们了解语言美、节奏美、文化美,感悟心灵美、心胸美、境界美,让每位学生学会分辨真善美,增强体态美、健康美、心灵美,陶冶学生情感,增进学识修养,让每名学生在学习音乐时真正实现综合发展,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熊敏黎.小学音乐多学科融合探究[J].艺术评鉴,2020(16):117-119.

[2]张丽冰.小学音乐多学科融合教学新方法解析[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9(8):11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