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探析初中音乐乐感及音乐鉴赏教学

洪云

苏州工业园区独墅湖学校

摘要: 初中音乐鉴赏教学中,教师需要有观照意识,对学生的音乐鉴赏基础有充分的理解,对学生的音乐鉴赏兴趣有到位的调查,这样才能为学生提供适宜的鉴赏情境,为学生传授更多的鉴赏方法,让学生在音乐鉴赏训练中建立起学科能力。引入乐理知识、整合视听资源、重视媒体助学、活化教学方法、注重学科融合、课内课外结合,都属于音乐鉴赏的学法范畴,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学习实际做出合理选择,以提升学生的乐感基础。
关键词: 初中音乐;鉴赏能力;教学途径
DOI:10.12721/ccn.2021.157072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传统教学一直都采取课堂灌输式教学方法,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知识,这样的教育方式并不符合当前的教育理念。学科教育侧重提升学生的系统化学习与思维能力,初中音乐教学则注重提升学生的审美感知及音乐赏析能力,可见音乐教学和其他学科教学存在很大不同。乐感与美感都比较抽象,这也使得教师在音乐教学过程中需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感知与认知,而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一、初中音乐对培养乐感培养的重要性

近年,受到不断深化的教育理念的影响,国家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同时,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的关注度逐渐提升。初中,作为我国的基础教育,他们的学习、生活、情感的发展会遇到各种各样压力和困扰。在这个重要的时期,为保证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同时得到发展,学生应主动树立正确价值观和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们可以通过音乐教学来提升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审美能力。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通过音乐作品的背景、语言文字以及旋律来抒发情感,通过节奏、和声来展现学生的创造力和丰富的想象力。通过音乐赏析可大幅度提高学生对艺术感知能力。在提升艺术感知能力的同时还了课余生活和兴趣爱好,学生可通过大量的聆听或观赏音乐作品,进行深层次的赏析和品鉴,因此,音乐教学对于学生身心理健康的发展和艺术的感知能力起着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初中音乐培养乐感的有效方法

(一)加强教师引导

教师是教学中主要知识传播者,也是课程教学内容和进度控制安排人员,为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乐感,教师应发挥自身作用,对学生加强引导,鼓励学生通过增加练习方式,并提供相应指导,以此不断提升乐感。在具体进行教学中,首先,教师应在音乐教学中对学生引导与鼓励,使其主动参与到知识学习中。大量心理学家有关研究表明,学校中教师对学生行为给予肯定、激励和赞赏时,学生会产生愉悦和积极情绪,甚至出现热情饱满、信心百倍状态,主动投入到学习环节中。因此,在音乐教学中,要想提升学生参与积极性,使其可主动发挥自身能动性和创新思维作用,教师需要利用鼓励方式,促使是积极参与学习、探究以及大胆创新,同时利于培养学生创作和实践能力,这对培养学生乐感具有良好效果。其次,利用多种教学工具或现代化先进教学技术,为学生营造适合音乐练习的氛围和条件,帮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乐感。再次,课前应制定有计划的科学训练方式,全部训练内容围绕唱与听展开,并将课上和课下,理论和实践有效结合起来。最后,教学引导环节中应提升对学生不同特点掌握程度,实施针对性指导和鼓励,如对性格内向学生,鼓励并支持其参加大合唱比赛,对于性格外向学生应指导并为其提供参加独唱或独奏比赛机会,为其节奏感培养创造条件。

(二)提高对音乐的学习兴趣

乐感培养过程比较复杂,我们可以根据现代中学生兴趣爱好广泛,对新鲜事物的学习能力强这一特点开始入手。大多数学生对音乐有着极大兴趣,但是音乐这一学科在教学方法上存在着某些的弊端,相比于其它的学科,音乐的教学模式枯燥且单一,从某种意义来讲施教者没有起到绝对的重视。但从国家提倡素质教学的角度出发,我们应该改变现有的观念,重新认识音乐这门学科。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因此,我们应把吸引学生的兴趣作为开展音乐教学的重中之重。首先,我们可以根据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在音乐作品的选择上做出调整,可以选择一些符合学生兴趣爱好的音乐作品,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可中以充分的进行参与和讨论。然后,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们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来开展教学,如通过一些有趣的小游戏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同时吸收传统音乐教学中优点的,以此来完成我们的教学目标。最后,我们可以在根据音乐作品本身,创设出不同的场景、环境,学生通过自身的感受对音乐作品有着更加深入的理解,达到情感上的共鸣,思想上的同步。

(三)选择多样化音乐素材

音乐具有风格具有多样化特征,不同类型音乐在情感和音乐特色方面存在差异,因此,要想更好的培养学生乐感,帮助其逐渐掌握多种音乐,就应在教学中选择多样化音乐素材,并认真选择适合类型教材,尽量为学生提供更多不同类型音乐作品,提升学生对音乐理解能力,使其在不同类型音乐影响下,可从更多角度,全面感知音乐。利用这种方式利于提升学生艺术修养和对不同类型音乐审美水平,能够帮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音乐鉴赏方式。

(四)培养学生音乐方面想象力

音乐本身属于一门具有极强艺术表现性特征的学科,也是一种具有独特性的艺术表现方式,而音乐作品在表现中,主要通过展现韵律节奏以及情感内涵方式实现对作品内涵的展示。而优美、高亢音乐旋律和恰当音乐节奏感,以及丰富饱满的情感和内涵,则是优秀音乐作为的重要组成部分,都可以其全部展现音乐表现力,并且可以丰富音乐教学课堂内容,提升学生音乐方面想象力,而在想象力提升后,对音乐的表达效果会不断提升,促使学生产生良好的乐感,因此,应重视对学生想象力培养。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力,应重视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工具应用,如在《夏日里最后的玫瑰》、《渴望春天》、《飞歌》和《雪橇》等音乐课程教学中,可使用多媒体形式将相应课程内容展示给学生,并引导其想象,欣赏和想象结束后让学生将想象的场景描述出来。

综上所述,在初中教学阶段强化音乐鉴赏课程的有效性对于学生音乐学习感知力的提升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除此之外,音乐鉴赏课程还可提高学生学习其他文化课的能力,让学生对生活有深入的体验,为学生缔造完善的人格,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将学生培养成符合新时代发展的全面人才。

参考文献:

[1]周一舟.试论初中音乐教学中乐感的培养及其鉴赏课教学模式[J].艺术评鉴,2020(1):95-96+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