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核心素养下小学音乐教学中有效进行活动创编的策略

马美萍

海丰县海城镇中心小学,广东海丰,516400

摘要: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当前的教育模式更加注重学生全面素养的提升,小学生正处于人生的重要阶段,学生已经有了足够的认知能力,音乐欣赏活动创编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从多角度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同时对于学生的情操品质等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小学音乐活动创编教学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结合作者的相应思考提出活动创编的优化策略,意在促进小学音乐教育水平,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美育成长的环境。
关键词: 小学;音乐;核心素养;活动创编
DOI:10.12721/ccn.2022.157057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活动创编是小学音乐教师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手段和措施,可以根据学生的表现了解学生对于知识点的吸收情况,同时也能更好地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但是活动创编需要采用科学的方式方法,否则可能降低学生的参与热情,良好的活动创编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开拓思维、引导想象,对于音乐教育具有积极性的促进作用。但是目前很多小学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保有传统思想,没能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成长规律设定教学活动创编目标,反而让学生产生了抵触情绪,因此相关教育工作者应认识到目前小学音乐欣赏课堂的教学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制定解决策略[1]

一、重视活动创编对小学音乐教学的辅助作用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常使用打击活动创编进行辅助教学。这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加深对节奏的认识,在音节的轻重、长短间感受不同音符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谓辅助作用是因为活动创编无法替代教学的基本活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讲解相关的乐理知识。这种知识不仅艰涩难懂,而且十分的枯燥,学生在学习时,常会失去兴趣,这就降低了教学的有效性。为此,教师应该借助更好的方式,提高自己的教学效果。活动创编的使用就是为了化抽象为具体,深奥的乐理知识,就像挡在学生面前的迷雾,学生没法一下就认识迷雾背后的原理和内容,但是活动创编的使用能够让学生在听演奏的时候,感受节奏和韵律的特点和内涵,感受音乐的魅力[2]

二、小学音乐活动创编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般而言,小学音乐教师在教学活动创编过程中会挑选一些经典性内容,但是。班级内学生众多,教师不可能对每一个教学内容都展开活动创编,只能在学生中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同学进行活动创编,因此活动创编环节会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例如学生的课前预习,学生的理解深度以及学生的积极表现程度等。音乐本身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因此在音乐课中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欣赏时间以及思考空间,让学生有主动消化的过程,同时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分析、自主探索、自主活动创编。课堂活动创编的节点也需尊重教育的科学性,如果活动创编与欣赏内容连接较近,学生可能没能深入思考;而如果时间拖得太长,则可能让学生对前期内容有所遗忘,因此要注重学生的理解消化时间节点,并考虑不同学生的接受能力差异性,更多地为学生树立活动创编信心,并养成活动创编习惯、防止学生产生惰性思维,要在小段内容欣赏后进行自我反思、自我思考,及时活动创编、引导学生深入分析。音乐教学具有一定的逻辑性,但是小学生还缺少这方面的能力,因此教师在活动创编环节不仅要引导学生了解相关的音乐知识点,还要注重提升学生的音乐思维和美学意识。在传统的小学音乐课堂上,教师往往以自身的主观意识为转移,忽略了学生的教育主体地位,活动创编环节往往形式大于内容、教学流于表面,缺乏引导性的教育,设计常常以正确或错误作为音乐内容的评价回应,长此以往会造成学生的惯性思维,不利于学生深入理解音乐内涵。建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进行有效引导[3]

传统的小学音乐课堂中教师往往会根据教案内容为学生展示音乐作品,同时也会结合黑板进行细节分析,但是由于音乐较为主观性,而学生自身的审美能力也没能达到一定高度,因此对于这类课程并不会有太大兴趣,同时教学方式过于保守,往往不符合当代小学生所接触的多元化社会,因此教学效果和教学反响平平。当前小学生成长在多元文化交织的时代,学生们所能接触到的音乐内容更加丰富,因此教师要根据社会发展形态,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创新,突显学生的教育主体地位,要让音乐课堂丰富起来,同时为学生创造和谐热烈的学习氛围,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音乐的水平与多方面的因素有关,小学生虽然有了一定的自我认知能力,但是其音乐素养还需提高,尤其在音乐知识储备以及音乐认知维度上有着较大的可提升空间。小学音乐课堂中教师应针对学习内容进行活动创编,既要让学生充分了解教师,所以问的内容同时也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思考和想象,如果给学生的想象空间不足,那么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理论传授,不利于学生的思维转换,同时长此以往的教学模式也会让学生形成惰性思维,对于教师的活动创编不再愿意深入思考,而是等待教师给出最终答案。

三、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探索活动创编的策略

(一)结合兴趣爱好,针对性进行活动创编

小学生处于认知发展的初级阶段,因此会体现出一些异于其他年级学生的特点。小学生的优势是对于事物具有更强的好奇心,更易于参与到有趣的活动之中,但是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就是注意力不集中,对于机械性的训练存在抵触情绪,做事的时候缺乏持久力和自控力。因此,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我们要充分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在了解其兴趣爱好的基础上,强化活动创编的针对性和系统性。小学生的兴趣十分广泛,但最为重要的还是有趣的活动。有些教师在选择曲目的时候,并没有结合学生的特点,所以会造成完成效果不佳的情况。因此教师可以采用组织活动的方式来进行活动创编训练,教师就可以借助相应的情境进行有效地引导。让学生扮演不同的动物,在模拟动物叫声的时候有意的借助自身的声音条件展现出不同的效果,这样就可以帮助学生有效地控制自己的音量和发音方法。这种趣味性很强的训练可以让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快速的集中自身的注意力,并且尽可能地调动自己学习的知识进行发音练习,可以说起到了一举多得的效果。通过这样的方式,教师可以明确学生所喜欢的内容,并加以延伸让学习效果变得更加明显[4]

(二)结合认知规律,使活动创编更具趣味性

音乐的学习中需要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小学音乐教学是智力与能力相结合的科目,所以在进行活动创编的时候,学生要重视利用认知规律所带来的便利条件,让活动创编变得更符合学生的特点,让学生在活动创编中找到学习的兴趣。发声练习是音乐课上的基础课程,同时也是比较枯燥和乏味的环节,如何让学生在这些练习中找到乐趣是十分重要的。只有充分尊重学生的认识规律,才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完成活动创编。在进行活动创编的时候,我们也应该重视导入、学习和练习这三个环节。良好的导入环节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利用其基本的音乐表现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提高对活动创编的认识。这样在练习的过程中,学生就能够很快地融入到教学情境之中,跟随教师的步伐进行练习。而在巩固的环节,则需要教师采用相应的方式为学生提供有效的支撑,这样可以让他们进行更好的学习。只有充分尊重客观规律性,才能够让小学音乐教学更具科学性和实践性。规律的掌握可以让教师更好地把握自己的课堂教学节奏,选择适应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学习的内容,训练相关的活动创编技巧。为此,在进行小学音乐教学中要特别重视理论知识对教学的指导作用。

(三)创设问题情境,培养活动创编意识

小学生正处于思维活跃、爱玩爱闹的年纪,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特征,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活跃思维,提高课堂效率。首先,为了能够有效创设问题情境,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特点为学生创造特定环境,使其思维沉浸其中,只有学生的思维处于思考、探究的状态,才能产生过更多想法,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教育引导作用,营造竞争氛围,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其次,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的活动创编不能采用完全统一的方式,而是要根据每堂课程内容以及学生表现进行变化,一旦学生能够猜到教师的下一个问题,那么将会对欣赏课堂产生枯燥印象,后期的学习将更加艰难。最后,建议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让小组之间进行竞争抢答,在这种环境下学生的注意力更容易集中,同时在小组荣誉的趋势下,学生的积极性也更加强烈。很多时候音乐教师没能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将学生的认知水平放在同一标准下进行活动创编,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化差异性,因此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要根据这种情况合理设置问题难易度,并根据学生的反馈采用分层活动创编的方式,这样才能提高音乐欣赏课堂的弹性,也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学生创造轻松愉悦的氛围。

四、结语

综上所述,传统的小学音乐教师忽略了学生的教育主体地位,目前应注重通过活动创编激发学生的音乐探索欲望,让学生主动地进行学习与思考,与此同时教师也应该正视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活动创编存在的问题及现状,有针对性地制定解决策略,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从而提高音乐课堂水平。

参考文献:

[1]柳瑜.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创编活动的开展[J]. 中国新通信,2020,22(6):189.

[2]韩珍珍. 浅谈小学音乐课堂中舞蹈创编能力的培养[J]. 黄河之声,2020(3):122.

[3]萧燕. 巧创编 深体验——小学音乐课堂创编教学的作用和策略[J]. 亚太教育,2020(24):127-128.

[4]李燕蓉.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开展节奏创编的方法初探[J]. 北方音乐,2020(15):181-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