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小学音乐课堂中趣味教学策略研究

付继燕

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曙光小学,云南昆明,650041

摘要: 新时期,在小学音乐教学课堂,教师通过开展趣味性教学,提高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利于构建更加高效的音乐教学课堂。 因此,作为音乐教师,要结合学生学习情况,不断制订更加完善的音乐趣味性教学方案,从而为学生日后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希望通过文章分析,能够进一步提高小学音乐趣味性和教学有效性。
关键词: 小学音乐;趣味性;策略
DOI:10.12721/ccn.2021.157081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广, 小学音乐教学的价值也日益凸显出来,通过开展小学音乐教学,不但利于丰富小学生的精神世界,陶冶小学生的情操,也利于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小学生的未来发展铺垫好一定基础。 然而以现阶段真实情况来说,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还有很多,对此就要求小学音乐教师积极探寻问题的解决对策, 落实对问题的有效解决,从而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质量,体现出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积极意义。 本文以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现状分析为出发点,着重探讨融“趣味性”教学于小学音乐课堂的有效途径。

一、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现状

(一)教学模式单一

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这一现象即教学模式单一, 个别教师习惯于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而并不注重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致使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模式始终处于单一状态,在此情况下,不但难以凸显出小学音乐教学的有效性, 更甚还会让小学生产生对音乐学习的片面认识,认为音乐学习较为无聊,因而难以提起在音乐课堂学习中的主动性,同时,受这种单一教学模式的影响,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也难以满足新课改后的迫切需求, 导致小学音乐课堂教学难以做到与时俱进,如此也不利于彰显出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价值。

(二)课堂互动不足

课堂互动不足,不但会影响到音乐课堂的教学效率,也会致使小学生在音乐课堂中昏昏欲睡,难以激发起音乐学习热情, 且对于音乐知识及作品的学习与赏析也不够深入, 导致小学生音乐学习水平始终未能取得显著进步。 再者,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与小学生之间的沟通也较为不足,通常都是采用直接灌输的方式,来帮助小学生掌握音乐知识,赏析音乐作品,然而这种教学方式对小学生来说并不适宜,唯有营造出积极活跃的课堂氛围,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才能够更好地去开展小学音乐教学,从而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效率、质量。作用。

二、 趣味性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趣味性教学的策略在小学音乐教学之中,就是要满足学生享受音乐,感受音乐带来的魅力,助推学生能够充分了解到音乐的价值,并在潜移默化间爱上音乐课程。因此如何加强教学的趣味性尤为关键。 趣味性不仅帮助学生感受到来自课程的魅力,还能让其真正培养良好的课程习惯。

 (一)采用游戏式教学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长期的教学经验表明,对小学生而言游戏就是其认识世界的有力工具。 尤其是针对年龄较小的学生而言,其认知上没有对学习的概念,而是对一切有吸引力的内容产生兴趣,而生动、活泼的内容势必会激发起思维的认同。所以,根据这一特点所出发,教师需要切实将音乐教材和音乐游戏有机地融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

例如,针对小学音乐教材之中的课程《在动物园里》 中,教师即可对学生进行随机的分组,并准备教学道具动物头饰,让学生分别戴上透视卡片,包括小猫、狮子、老牛、小狗、小鸡、老鼠、鸭子等,要求各个小组轮流到讲台上戴上这些动物头饰,每说一种动物,头戴这一动物头饰的学生就要立即模仿该动物的叫声,其他学生对这一小组学生的表现进行打分,模仿得最准确、最像的小组分数最高。 然后则进行学生之间的比较与模仿,哪一个学习小组的得分最高,即可认为小组的表现最佳。 而通过引入存在一定竞争机制的游戏,还能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的好胜心理被完全调动起来,自主、自觉地参与到游戏中,提升教学质量。

(二)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手段创设生动的音乐学习情景

伴随我国互联网信息科技力量的持续发展,我国小学音乐课程都融入了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和方法,通过提供图像、音乐等手段,能够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教学环境,并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后续的趣味化教学策略与方法,率先奠定重要的基础。

例如,小学音乐教学中,《春天来了》是重点的单元之一,通过多媒体技术,能够为学生播放更多与春天息息相关的画面,包括春雨降临、万物复苏,小草重新长了出来,更多的小动物也来到了花园、草地以及校园里,这样的场景能够高度还原春天的景致,使得学生仿佛置身于春景之中,达到了最佳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学习好奇心被充分调动。 而此时,教师再趁热打铁进行春天相关的歌曲教学,帮助学生感受到情景交融的感受,能够将课程的理解与认知再次提升。 所以,对学生而言,加强课堂教学、引入多媒体技术,是趣味性教学的深刻体验,不仅契合学生的认知与观念,还能够加深对学生的理解,为后续教学以及综合发展,做好充分的铺垫。

(四)结合生活实际进行音乐教学,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小学阶段的知识来源于生活,同样音乐的教学也离不开生活内容。 而音乐是小学阶段典型充满情感的一类课程,所以对学生的学习能力也有一定的要求。 音乐学习的时候,学生只有将自己的情感融入课程,才能真正体会到音乐背后的价值和内涵,与作者产生共鸣。 而教师为了体现教学的价值,就需要从生活入手,不仅提升教学的趣味性,更以此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

例如,在进行音乐课程的授课过程中,在课程开始的几分钟内,小学生的状态往往还未完全进入学习之中,而且自己的课堂集中度严重不足。 而此时,教师即可播放一些有关小动物叫声的音乐片段,让学生能够猜测这是什么动物,自己在生活中是否听到过类似的声音。 通过这样开放的方式,能够更好地构建一个热烈的学习氛围,并且激发学生对课程的注意力,在第一时间融入课堂,达到最佳的学习效率。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应善于融入趣味性因素,来激发小学生音乐学习兴趣,燃起小学生音乐学习动力及热情,使小学生均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音乐知识,以提高小学生音乐学习水平及素质。

参考文献:

[1]罗丽萍.融 “趣味性 ”教学于小学音乐课堂 [J]. 课程教育研究 ,2019(24):221.

[2]于亚平.小学音乐课堂唱歌教学中的趣味性策略探讨[J].中国民族博览,2018(5):54.

[3]钱思瑾.开展音乐游戏,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趣味性[J].中国校外教育,2015(17):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