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探索初中地理教学的有效策略

王金谢

科左后旗查日苏镇初级中学,028115

摘要: 新课标下,中学地理教学要注重提高课堂效率,使之符合新课标的要求。在中学地理课堂教学中,要积极探索符合教学目的的有效途径。为此,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结合自己的实际,对原有的教学方法进行优化、完善,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全面掌握基础地理知识的同时,增进对地理素养的认识。在新课标背景下,对中学地理课堂进行研究性学习,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关键词: 初中教育;地理教学;策略;核心素养
DOI:10.12721/ccn.2025.157031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在初中阶段,学生的学习和各个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所以在老师的教学中,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充分地理解和学习新课程标准,把新课程标准的内容融入到教学中,让学生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对知识进行深度的学习。地理这门课程涉及的范围很广,而且比较抽象,许多学生在学习中都会感到困惑,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失去了兴趣,也失去了学习的动力。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可以根据新课程标准,对教学战略进行改革,采用新颖的教学策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一、中学地理课堂教学的问题

(一)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不够

大量的教学实践表明,在地理教学中,学生缺乏有效的课堂参与是制约地理教育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关于这个问题,研究者们认为,由于受到传统的教育理念的影响,一些老师常常把考试当作是自己的教学工作的重心,而忽略了学生的主体价值,这就不利于老师在教学中主动指导学生对除了应试能力之外的地理思维进行合理的拓展和扩展。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普遍比较低,这使得他们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而不能按照他们所学到的地理知识来进行独立的思考和合理地扩展,这就不利于他们将自己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当中去,并对其进行有效的解决,这是不符合地理教学的目的的。

(二)相对缺乏教学资源

一些中学的教学资源并不充足,所以,许多老师在备课和设计教学环节时,能够使用的教学资源比较少,这就导致了教师处于“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困境。教师很难将教材中所含的地理知识点进行适当的扩展和合理的扩展,这不利于学生有效地将其与有关的内容相结合,从而使他们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变得薄弱。在实际的地理教学过程中,许多学生很难对地理知识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了解,这就使得他们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变得困难。

(三)课堂教学枯燥无味

从教学实践的观点出发,在中学地理教学中,课堂教学是必不可少的一环,许多教学工作都要在课堂上进行。所以,及时地对课堂教学中的各个环节进行分析是非常重要的。关于这个问题,有一些研究数据显示,一些老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活动时,缺少对教学兴趣的紧密关注,造成教学内容的针对性比较差,从而影响了教学工作的执行效果。针对这个问题,有一些调查数据表明,许多老师都是以传统的方式来传授地理知识,这种教学方式中,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不够,而且,学生也没有太多的实际动手的机会,这就不能让他们在课堂上形成一个好的、自主的学习意识和学习习惯,从而影响到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初中地理课堂的教学效果提高策略

1.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拓宽知识展示的渠道

在指导学生进行地理知识学习的同时,老师也要发掘出地理教学资源,这样才能将真实的生活与网络资源相融合,从而更好地创造出一个良好的地理学习环境。特别是一些学生对地理学习的了解比较少,这就造成了他们在课堂上的学习能力不强,很容易跟上老师的教学速度。而教师要充分发掘地理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不仅可以使他们在课堂上有一个很好的学习体验,而且可以使他们在课堂上更好地体会到地理学习的多样性,从而更好地完成地理学习任务。

比如,在“世界的人口”教学过程中,老师要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本节有关人口的地理内容,要让学生在课下查阅资料或走访考察,在探究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根据不同地理地点的人口变化,对本节内容产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做完调研工作后,在课上进行汇报,从而获得一种荣誉感与成就感。另外,在课堂教学中,老师也要注重对学生的评价,这样才能提高他们的自主探索的信心,让他们觉得“教师与你”是一种为下一次自主学习发展打下一个好的学习心理。

 2.以核心素养为基础的课程设计

地理课程的课程规划,能使老师更科学、更有条理地安排课堂,也是一种课程的规范,以核心素养为基础的《地理课程标准》为教师在教学中的课时设置了一定的限度,学生应当在这节课上学到什么,一节课的内容有什么把握,老师在完成了这节课程的标准圈后,是不是要扩大或扩展?所有的课程计划都像导航一样。初中地理课程的构建是新一轮地理教学改革的中心环节,它与学生升学时所需的基本知识水平密切相关。

比如“水资源”这一课,老师在上课前就应该先确定本课要达到什么目的。在确定了教学重点和教学策略后,接下来要做的就是设计教学方法和教学流程,老师可以依据资源的教科书导读来设计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两个大的方面,即时空分布不均,合理利用和保护水,教材中给出的主要是地图和文字,因此,在课堂之前,老师可以使用电子装置,再配上一张地图和一些文字材料,让学生们先了解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匀的特点,及其对经济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自觉的节水意识。

3.常思善思写好教学后记

在现代教育改革的背景下,老师在每节课结束后,都要根据本节课的学生以及课堂上的表现,撰写一份教学反思,以此来对自己和学生进行一次全面的评估。不过,每一个老师的水平都是有限的,不可能每一节课都尽善尽美,总会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所以最重要的就是对学生进行修正和改进,让学生们能够从中汲取经验,以便在以后上课的时候不会再犯类似的错误。尽管一节课有许多缺点,但也是可以利用的,所以,要想让以后的教学工作能更好地开展,老师要不断地反思,找出自己教学中的缺陷或者是自己没有掌握好的地方,没有向学生解释清楚,呈现的方法也是不合理的,从而做出有针对性的纠正。总而言之,教学反思是一种激励教师变被动为主动,获得发展的方法,是提高教学效果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一条行之有效的方法。

 4.做好单元总结和常规教学反思

在课堂上,地理包括了天文和大地的运动,同时还能让学生们对陆地的分布、板块移动等方面的知识有所了解。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这些内容非常吸引他们,而且地理知识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具有逻辑性和关联性,所以,在讲解一章的内容时,老师要做好课堂总结,带领学生复习所学的重点知识,使其在大脑中形成联系,从而增强其灵活的记忆能力,而不是机械地把知识塞到脑子里,以后很容易忘记。所以,在对知识进行总结和复习的过程中,还可以有效地提升教学效果,保证教学质量。它可以帮助学生们对所学的内容进行熟悉和了解,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全面的了解,并具备地理综合学习技能。

结语:总而言之,在中学地理课程的教学中,要与新课程标准相适应,合理调整课程内容,保证课程的先进与一致,提高教育效果,才能保证学生对地理的理解,让地理知识在有限的时空中得以丰富与积累,为建构完整的知识库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旦增旺姆. 新课标下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方法的探索[J]. 传奇故事, 2021(23):31-32.

[2] 刘翼. 新课程标准视域下的初中地理”活动”栏目有效教学研究[J]. 中国标准化, 20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