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基于核心素养探讨小学音乐德育课堂的构建路径

付瑜

珠海市香洲区第二十一小学,广东珠海,519000

摘要: 基于核心素养探讨小学音乐德育课堂的构建路径。
关键词: 核心素养;小学音乐德育课堂;构建路径
DOI:10.12721/ccn.2021.157084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音乐教学工作和其他学科有着本质的不同,要求教师在帮助学生掌握各种音乐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合理渗透德育工作。依据当前音乐教学现状探究,大部分只是停留在表面的教学,却未能深入挖掘音乐学科中的德育元素,这也是影响音乐教学质量提升的主要原因。因此,在新课程不断深入的背景下,要求教师基于核心素养来构建小学音乐德育课堂,发挥出音乐学科中所具备的德育价值,让学生接受更加专业的学习,形成良好音乐素养、道德品质,有广阔发展空间。音乐是小学教育中的主要内容,应在教学工作中合理渗透德育,让学生养成良好思想品德和道德行为习惯,让学生始终向着正确的人生道路发展。

一、针对于小学音乐德育课堂构建最终目的的探究

在小学音乐教学工作中落实构建德育课堂是具有现实意义的,如果要想实现完善德育课堂的构建,就要积极地明确德育课堂构建的最终目的。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要求学生全面发展,在掌握各种理论知识的同时,提升自身综合素养,所以小学音乐德育课堂构建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在后续学习中把握正确的学习方向。在音乐教学工作中教师应善于引导学生,并积极启发其对音乐作品深层次思考和研究,促使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发现作品背后所隐藏的哲理,并对其中所蕴含的德育元素深层次挖掘,随之学生不仅能放松身心,体会音乐作品中的内容,还能升华精神世界。例如,在音乐教学工作中教师为学生讲解《红星照我去战斗》这一内容时,可以融入在抗战时期的英雄事迹,让学生认识我们的国家、中华民族的声音,传递国家意识和民族意识,促使学生在这一潜移默化过程中具备家国情怀,掌握中国历史不仅是对学生提出的要求,同时也是所有公民的要求,在教学工作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该所音乐作品的声调,更应掌握该首歌曲中要体现出来的精神和严谨的态度[1]

二、针对于小学音乐德育课堂构建现实意义的探究

素质教育要求在音乐教学工作中让学生掌握各种理论知识,形成良好音乐核心素养,正确的道德品质和“三观”。所以教师应在音乐教学工作中注重提升学生音乐鉴赏分析能力和美学欣赏能力。学生都是独立存在的个体,都具备发现美的眼睛,音乐教学是让学生发现美的“望远镜”,让学生发现更多美好事物,深层次探究知识,确保学生拥有良好美学鉴赏能力,明辨是非,提升思考意识和分析能力,形成独立人格。小学音乐德育教学工作的主要目的之一是让学生形成良好道德品质,具备爱国主义精神,对革命歌曲鉴赏和传唱,了解先辈的光荣事迹,产生崇拜之情,学习伟大精神,体会到革命成果来之不易,更加珍惜当前生活,形成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良好品质。例如,当教师在为学生讲解《映山红》这一音乐作品时,就应对革命歌曲鉴赏,为学生分析《映山红》表现出来的情感,让学生了解该首歌曲表示着时间不断流逝,但是漫山遍野的映山红依然鲜艳,在这一意境中,我们在岭上又仿佛看到了当年红军归来的景象,通过教师的合理引导,让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体会革命歌曲中所具备的艺术高度。所以说,基于核心素养小学音乐德育课堂构建提升学生的思维高度,具有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精神,积极向革命先烈和英雄学习[2]

三、基于核心素养小学音乐德育课堂构建关键对策

(一)现代技术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音乐德育课堂构建工作要善于采用现代化技术,运用网络技术落实教学,利用图片、视频、音乐等形式来展示歌曲的创作背景,对人物、事件全面介绍和探究,让学生对歌曲所表达出来的精神内核有着更加全面的认识,加强思考,在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让学生具备良好道德品质。例如,当教师在为了学生讲解《牧羊姑娘》这一内容时,因为学生所生长的环境不同的,所以很难深层次的理解该首歌曲中的关键内容,教师则应提前为学生收集和《牧羊姑娘》相关的视频或动画资料,让学生们通过观看获得更加直观、丰富的感受,并且在播放视频中也应合理穿插这一教学歌曲,让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通过利用多样教学资源不仅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和感触,还能让教师降低自身压力,带领学生们深入学习。再或者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若干个版本的《牧羊姑娘》,让学生对歌曲的风格分析解读,然后引导学生依据教材上的歌词大合唱,在这种具有较强参与感的学习工中激发学习热情,展现出《牧羊姑娘》的背景,作者实现才用绵绵的情思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来展现出了当时的中国特色,作为牧羊女其不幸的经历以及哀怨也能充分表达出当时中国人的情感,在潜移默化过程中培养学生音乐学科素养。

(二)学习环境

教师应注重创设良好音乐德育课堂,加强和学生交流和沟通,落实师生对话,让学生利用合唱、单独演唱的形式表现自我,了解自身和认识世界,提升对音乐学习的热情,并满足个性化需求,始终遨游在音乐的海洋中。需要注意的是,因为小学时期的学生性格较为外向,活泼好动,所以要注重维持课堂秩序,避免课堂无序而影响授课质量和德育功能的发挥。例如,当教师在带领学生认识各种乐器时,像竖笛,如果教师单纯按照课本中的图片为学生介绍乐器,将会促使整个教学过程枯燥、乏味,缺少吸引力。所以要以询问班级中是否有学生会竖笛表演,让会表演的学生进行个人才艺展示,并介绍竖笛,通过这一形式进行师生互动,并通过学生的表演,让其他同学对竖笛有着全面的认知,激发学习兴趣,提升学生自信心,具备良好心理素养[3]

(三)深入挖掘

在音乐学科中包含的丰富的德育内容,而教师则应善于挖掘教材歌曲中存在的德育功能,这就要求教师具备终身学习意识,善于反思,总结教学经验,在备课环节深入挖掘歌曲中的德育元素,建立教学目标,完善教学过程、提升授课效果。在教授课中要时刻关注德育功能的发挥,让学生掌握歌曲中所蕴含中的德育内容。例如,当教师在为学生讲解《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以及《小红星》等内容时,应以爱国奉献来当作歌曲的德育功能,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让学生具备民族自豪感。因此,在授课中要积极为学生明确上述歌曲的创作背景和含义,实现掌握歌曲在新时代中体现出来的价值,并且对学生有着何种促进作用。总体来说,在核心素养背景下要想构建小学音乐德育课程就应明确教学工作以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为基础,科学采用多样化教学手段创设良好学习氛围,深入挖掘音乐作品中所包含的德育元素。

(四)实践活动

音乐教学单凭依靠理论授课是不够的,还需要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互融合。所以,在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音乐德育课堂构建工作中要定期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全面展现自我。音乐内容多样,而且部分作品都是通过乐器表达的,所以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实践学习,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学工作,积极利用课堂内外实践平台,让学生对各种音乐形式加强感知,实现提升音乐创新能力,具备音乐文化素养以及创造性才能。例如,当教师在为学生讲解《小小少年》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先鼓励学生运用自己擅长的乐器演奏,并系统研究其中的音调和音色。为了让学生掌握音乐的节奏,也可以为学生分组,以小组的形式共同学习,加强研究和分析,实现在小组中表达自身意向,并通过交流来完善缺陷。与此同时,教师还要带领学生走出教室,积极举办各种音乐歌唱比赛或者知识竞赛,让学生在各种实践活动中加强体验,提升参与度,具备良好音乐综合能力。除此之外,孝悌教育也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应当在音乐教学工作中落实渗透传统文化来构建音乐德育课堂,让学生在道德观念上了解和感受父母的辛苦,懂得“首孝悌,次谨信”的含义,具备感恩之情,关心和体贴父母,形成良好道德行为[4]

四、总结

通过上述问题的分析,我们充分地意识到基于核心素养来构建小学音乐德育课堂的重要性,而教师也要用一种正确的眼光看待当前小学音乐教学工作中现存问题,像教师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采用的教学手段单一、未能深入挖掘德育元素以及学生缺乏学习热情,这就要求教师积极明确构建小学音乐德育课堂的价值和优势,让学生更好地融入学习过程中,跟上教师授课节奏,为我国输出更多具备爱国职业精神、民族精神的优秀学生。与此同时,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音乐德育课堂应采用现代化技术创设良好学习环境、深入挖掘德育元素以及开展实践活动,为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华逸琦.核心素养下小学音乐德育课堂的构建[J].课程教育研究,2020(15):222-223.

[2]王冠金.浅谈核心素养下小学音乐高效课堂的构建[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11):178.

[3]胡晶晶.当代高中音乐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的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20(03):237-238.

[4]布仁切其克.德育教育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渗透策略探究[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