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美术教学的创新策略研究

梁自林

湖南省汨罗市第三中学,414400

摘要: 现阶段,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行,高中美术教学的地位也获得了稳步提升,美术教师开始重视核心素养在美术教学中的关键作用。但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还存在部分教师采取的教学方法缺乏新颖性、无法更好地发挥美术教学价值的现象,不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基于此,教师应当转变现有的教学模式,紧跟核心素养培育的教学要求,不断调整教学策略,优化教学方案,促进学生美术核心素养的有效培育。本文分析了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美术教学的创新策略。
关键词: 核心素养;高中美术;创新策略
DOI:10.12721/ccn.2025.157011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实施,核心素养理念在教育教学改革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目前在高中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工作重点不再局限于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而是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不断推进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基于此,本文分析了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美术教学的创新策略,以期提升高中美术教学效率。

一、增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意识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与实施,高中教学改革也向着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方向转变。高中美术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做好充足的保障,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因此,高中美术教学应当从学校、教师以及学生多方主体着手,加强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视。首先,学校应当制定完善的高中美术教学方案,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重视核心素养的培育,在教学课时、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等方面,制定完善的教学指导方案,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提供一定的参考。其次,教师应当树立核心素养培育意识,认真解读最新的课程改革制度,引导学生学习国内外美术鉴赏知识,以此为核心素养教学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最后,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充分认识高中美术学习,不仅要掌握绘画技巧,还应当在美术课程学习过程中学会发现美、鉴赏美,寻找自己身边的美学,利用所学的美术知识来创造美好生活,继而提升自身的核心素养水平。

二、丰富教学方式方法

首先,为了让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拥有良好的环境,教师需要在突破教学局限性的基础上,运用多元化与开放性的方式进行美术核心素养教学,充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使学生意识到艺术来源于生活。由此,教师可以为学生创作美术学习的条件,布置家庭装饰作业,结合美术知识,与家长联合制作专题美术作品。同时,教师应当重视美术教学的实践性,尤其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可以组织学生到美术馆、民俗馆等参观学习,拓宽学生眼界,帮助学生站在不同的角度来发现美术的魅力。其次,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兴趣是引导学生学习的最佳路径,美术教师应当积极探索新颖的教学策略,重视视觉传导,引导学生更好地掌握美术课程知识,为作品鉴赏与艺术创作奠定良好的基础。例如,在学习京剧脸谱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设定循序渐进的教学目标,帮助学生完成美术核心素养的培育。其一,通过互联网或者现实剧场的观赏等,引导学生对脸谱的形象塑造进行赏析,并从不同角度来分析脸谱下人物的性格。其二,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彩绘的方式创作脸谱,掌握绘画技巧,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并赋予脸谱以内涵,借纸笔油彩来表现脸谱下的各色人物。其三,教师应当在授课过程中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不同脸谱的情感,深刻体会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拓宽认知视野。上述方式的应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更好地推动学生学习美术。最后,教师应当基于学生的学习能力设计探究式的教学方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美术探究式的学习活动需要教师科学设计各项任务及流程,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提升,丰富学生的美术情感体验,并深层次提升其美术技能应用能力。相较于直接将知识传递给学生,探究式的教学活动可以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机会,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来获取知识,从而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例如,在教学《雕塑》相关课程内容时,教师可以组织个性化的美术学习活动,构建“古代石雕艺术欣赏”主题课程,将学生分组,并提出问题:“石雕作品诞生的背景是什么?有什么社会价值?不同时期石雕艺术有什么不同?”引发学生对石雕艺术的探究欲望,让学生带着疑问寻找不同时期的石雕作品,并深入探究陵墓石雕、佛教造像等石雕艺术的诞生背景及社会价值。如此,能够加深学生对石雕艺术内涵的理解,使学生从历史角度实现学科融合学习,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水平。

三、完善基于核心素养的美术教学机制

学科教学质量与完善的美术教学管理机制有着密切联系。因此,教育部门需要完善美术教育教学相关制度。首先,美术教师应当重视对学生思维发展及个体差异的评估,并以此作为学生作品评估的重要参考,同时实现评估内容及评估主体的多元化。评估内容多元化要求教师除了重视学生思维发展及个性差异因素之外,还要站在多元角度来评估学生的美术学习效果。其一,可以从学生的日常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着手,作为评估的基础分数。其二,应当就学生的审美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等进行打分,以形成不同角度的综合化的评估结果。评估主体的多元化要求美术教师不仅限于对学生美术素养的评估,还要融合学生自主评价、同学互评等方式,促使学生接受来自不同视角的美术学习成果反馈,发现自己在审美、绘画、创造力等方面的优势及不足,并不断优化学习方式,继而实现美术核心素养的提升。其次,学校应当重视对美术教师的日常考评,并将考评结果与教师个人年度考核成果挂钩,利用学生对教师日常教学评价与期末总评等方式,来评价美术教师的教学效果,以此作为教师晋升或者评优的依据。教育部门也应当考虑将美术课程作为必修课程,做好美术课程教学方案的规划,认真备课,通过教学公开课等方式,不断提升教学水平。最后,教师需要强化对学生的管理,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从学生的学习目标、阶段性成果以及各项考核等方面制定各项细则,通过完善的评估机制来规划学生的学习,提升学生对美术课程及核心素养的重视,继而整体提升美术教学水平。

随着高中美术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美术核心素养的培育成为课程改革的重要方向,旨在培养学生的美术综合能力。因此,在美术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

参考文献

[1]王华玲.核心素养引领下的高中美术教学探讨[J].当代家庭教育,2023(8):108-110.

[2]唐稀.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策略探究[J].智力,2023(9):17-20.

作者简介:梁自林(1970.4),性别男,民族汉,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普通高中美术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