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简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美育教育

夏育红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荔园教育集团,518048

摘要: 自古以来,音乐都是能够舒缓人压力,陶冶人情操的一个途径。在小学阶段,音乐教育对于学生身心发展具有极高的积极影响。从学生的个人成长角度来说,接受优秀的艺术文化熏陶,将会对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等都产生积极影响。尤其在小学阶段,学生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的时期,对外在事物的认知懵懂且接受度较高,因此,小学音乐教师要把美育作为基础教育内容,并将其融入音乐教学的各个环节,鼓励学生多角度品味音乐美,并学会对美进行表达和创造,顺利落实核心素养教育的要求。
关键词: 小学音乐;美育教育;融合策略
DOI:10.12721/ccn.2021.157095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当前,素质教育逐渐成为我国教育工作者应重点落实的一项工作。在小学阶段,音乐学科的创设,能够丰富学生的艺术思维以及审美素养,同时也有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并且,音乐与美术相同,都是美育教学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在这个过程中,小学音乐教师需要正确认识审美教育的重要性,并且掌握科学合理的实施策略,更好的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保障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本文主要就小学音乐课程中开展审美教育的意义和策略进行探究。

一、小学音乐开展美育的意义

美育通常指的是用一种艺术的方式对人们进行教育。这种艺术的方式往往分为人文和自然两类。观赏自然美景可以提升自己的审美,进行审美教育也可以提升审美能力。而且,比较来说,观赏美景是一种被动的提升,而接受审美教育则是主观的对自身的审美能力进行针对性提升,往往效果更好。在小学音乐课程中开展审美教育,这对小学音乐教师来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为学生制定科学合理的培养方案,根据学生的个人特点,个性化的给出审美培养途径,让学生能够在陶冶情操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提升自己,自觉接受正确的审美观念,保障学生健康成长。在小学音乐课堂上开展审美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这不仅仅是审美教育对于人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更是因为小学这样一个启蒙时期,对于人的影响是基础性的。学生在小学时期接受了正确的审美教育,对其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来说都会有着积极的作用,而且这种作用是持续性的,也是潜移默化的。目前,在全国各地的大多数小学中,小学音乐的课程都已经正常开设,作为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主力军,小学音乐教师们也应该掌握正确的教育方式,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负责。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在身心各方面尚处于发展时期,认知能力缺乏,因此教师的引导就显得更为重要。在审美能力培养的过程中,教师适时的、行之有效的引导,将会提高学生的音乐学科核心素养,净化学生的心灵,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二、借助兴趣,落实美育教育

在小学阶段,由于学生还没有形成过多的社会经历以及生活经历,自身就如同一张十分纯洁的白纸。无论是心灵,还是思想都比较稚嫩,也比较单纯。大部分小学生决定自己是否参与一项活动,是否接触一件事物的主要判断依据都是其是否能够带动自己的兴趣。所以,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当教师在实施美育教育时,就可以以学生的这一特点为出发点,抓住学生的兴趣以及好奇心,通过创新教学模式的方式增强学生的学习欲望,进一步加深学生的学习体验。如此一来,学生既能够感受到音乐学习的快乐以及享受,也能够在潜移默化的环境中,接受美育教育,形成美育思维,真正实现寓教于乐的教学目标。在小学音乐教师创新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兴趣时,也应该注意落实以人为本的教学原则,多多关注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心理特征。小学生由于年龄的影响,自身的认知能力及判断能力比较差。针对于一些纯理论性的知识,大多数学生都没有较高的了解欲望.也很难真正的对其形成理解。但是,针对于课堂上所出现的计划之外的事情,学生们却经常会产生好奇心理以及探索欲望。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就可以适当的在常规教学体系中,穿插一些趣味化的环节。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开展游戏的方式组织学生进行音乐学习。同时,由于小学生的注意力相对较差,他们无法长时间的对一件事物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所以.针对于理论性的音乐知识,教师应该适当的减少,合理的调整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之间的比例,让学生能够适当的减缓自己的学习疲劳感,能够保持较高的学习热情。

三、组织视唱活动,感知旋律美

不论是学习音乐的演唱,还是音乐鉴赏都要求学生有一定的市场根基,不然的话就无法深层次理解与感悟音乐影响音乐美育的实施。所以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在培养学生音乐审美兴趣的同时,还要借助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音乐视唱能力,让学生在视唱当中感知旋律美,顺利完成音乐与美育的结合。第一,巧妙借助游戏活动实施节奏训练,让学生在趣味游戏活动当中感知与把握节奏。第二,加强对学生的食谱训练,为学生鉴赏与理解音乐之美创造良好条件。让学生自主掌握视唱歌谱的方法,对旋律美的认识更加深刻。

四、加强歌词朗读,渗透文学美

音乐和文化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音乐当中包含大量的人文要素,这也是在音乐教学的美育渗透当中,能够对学生进行文学熏陶,促使学生品味文学美的主要原因。歌曲的歌词就如同是一首首好诗一般,朗朗上口,节奏明快,讲求声律,格律有诗意和意境,显现出很高的艺术价值。小学音乐教材当中的音乐作品极具代表性,除了通过歌词网还注意在歌词当中融入内容美、文学美、意境美、节奏美等,所以透过歌词就能够让学生感知音乐美好,渗透文学之美。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可以抓住音乐歌词,教学机会引导学生用朗诵的方法学习歌词在反复体会与认真吟诵当中展开音乐想象,受到美的陶冶。

总之,音乐美育是音乐教育活动,强调把音乐教学作为内容和手段对学生开展审美教育,从而完善学生的个性,净化学生心灵,陶冶学生情操,让音乐活动更加丰富多彩。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美感的培育,帮助学生增强对各种类型音乐的理解,最后,教师应当用游戏化的教学实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便更好的开展审美教育。

参考文献:

[1]周雨嘉.美育视角下小学音乐教学探析[J].当代音乐,2019(04):90-92.

[2]吕春梅.小学音乐教学中实施美育教育的策略[J].学周刊,2015(0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