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以及审美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重视孩子各方面的发展,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唱歌、跳舞、球类等各个方面有所涉猎。音乐作为学校开设的一门课程,也逐渐受到了家长及学校的重视,尤其在新课改下,人们对于审美能力有了新的要求,因此,学校在音乐课堂教学方面进行了改革,也在不断调整当前的教学模式,但是其中还存着一些问题需要加以完善。
一、小学音乐合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想要提升音乐课堂教学效率,教师需要详细分析合唱教学中的问题:
(一)基本功不扎实
基本功不扎实,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基础知识的掌握不牢固。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认为学生由于年龄问题无法掌握难度较大的乐理知识,故而减少了基础乐理知识的讲解。这导致学生对音乐知识的了解不全面,使学生在后续的音乐艺术学习中遇到较多难题。另一方面,部分学生的基本功不扎实,表现为没有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没有理解基本的发声方式。这些问题的存在都导致学生在后续的合唱训练中无法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二)合唱训练不足
合唱训练不足会导致学生无法建立合唱默契。合唱训练不足主要是由于授课时间较短,部分音乐教师尚未组织学生多次开展合唱训练,音乐课就仓促结束了,因此学生无法在合唱训练中建立默契,也无法在合唱训练中达成理想的和声效果。
(三)缺少合唱表演
缺少合唱表演会导致学生没有在合唱艺术活动参与中感受到乐趣和成就感,教师也就很难帮助学生在合唱表演中建立自信心。部分音乐教师很少组织多样化的合唱表演活动,学生难以在合唱表演中锻炼艺术表现力,也难以在合唱表演中建立艺术自信和艺术展示主动性。
二、小学音乐合唱教学的对策
(一)以学生为主体,结合生活实际教学
新课改下的教育理念更多的是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改变了过去传统的教师为主的课堂,依靠这种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探究性,让他们在学习中能够独立思考,提高自己的思维创新能力。在音乐合唱教学中也是如此,教师要更多地从学生出发,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以及喜欢的音乐类型,根据他们的特点在合唱中安排声部和角色,像那些音乐天赋较好且性格活泼的学生,可以安排他们独唱一部分,同时,教学的内容还要与时俱进,合唱之前的经典曲目让学生重温经典固然很重要,但也要与时俱进,让学生接受现代化音乐的洗礼,提高他们的音乐学习兴趣。
(二)合唱能力的培养
学生掌握合唱理论知识后,教师可以训练学生的艺术表现力,培养学生的合唱能力。在课堂上,教师需要通过分声部合唱和多声部合唱等不同形式引领学生参与训练,促使学生在音乐课堂的合唱练习中掌握发声技巧,完成多声部合唱默契的建立。经过合唱能力的针对性训练,学生能够将已经掌握的合唱知识应用在实践中,且能够以良好的合唱表现力展示自己的音乐艺术水平。经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能够具备良好的合唱能力,且能够以良好的团队合唱默契完成艺术表演[1]。
如在合唱能力的培养中,笔者以童声三声部合唱为基础,将男生和女生结合高、中、低三个声部的声色特点进行详细划分,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自己的声部中发挥音乐表现能力。接着,笔者在课堂上借助单个声部的音乐训练对学生进行培养,保证每位学生都能够在自己的声部中应用正确的呼吸方式与发声技巧。当学生在本声部中完成歌曲演唱后,教师就可以请学生参与三声部合唱,鼓励学生在合作中建立默契。经过大量的合作训练后,每一位学生都能建立合唱参与的主动性和自信心,能够在全体成员三声部的合唱训练中积极展示自己的能力,认真配合团队的演唱。最终,学生完成了《让我们荡起双桨》《歌唱祖国》等歌曲的合唱练习,共同完成了音乐艺术的演绎,也在合唱中完美展示了合唱队伍的艺术表现能力和艺术修养。
(三)老师注重强调孩子合唱的时候高音、强弱的合理运用
通过上文的表述咱们知道了现在小学音乐教育的一些重要的难点需要克服,所以我们一定要在平时的时候加强孩子音乐方面的锻炼还有培养,比如在孩子入学之前就要善于观察孩子的兴趣爱好是什么,然后给与一定的支持。这样虽然养孩子的成本会高一些,但是这样为培养一个优异的孩子而更近一步。这样的话在孩子入学后接触器音乐学习之后的难度就不会这么大了。学习效果也会增加的。还有就是老师一定要严格起来,对那些上课爱捣乱的孩子进行有力的教育,使他们都能很好的去配合老师完成教学目标,相信想这样的话就会避免一些合唱强弱高低音不协调的现象的出现。其中老师还要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知识,这样的话可以很好的掌握孩子的性格特点,将来要针对他们的性格特点加以管教和提问,相信就会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不懂装懂的同学。所以老师一定要负起自己的责任来,相信一切都会变得越来越好的。
(四)注重加强认识乐谱和乐器的教学方法
孩子要想学习好合唱的能力,平时老师定要注意孩子教给孩子们认识乐普的能力,并且在其中注意孩子们发声的学习,在掌握好了一字多音还有高低音、强弱音之后,就会对进一步的合唱做好的奠基的作用。比如在si和u长短音的练习中,让孩子们找到合唱是后的长短音变化规律,并且注意一下自己嗓音、发声还有出气的不同之处[3]。老师要根据学生掌握乐谱的优差程度,引导孩子们进行音准的学习,然后在学习4到8的简短旋律。学生早在学习的过程中反复合唱以便能达到很好的学习效果[1]。相信只有付出就会有一定的效果的,相信注重加强认识乐谱和乐器的教学方法会是加强我国小学合唱教学的有效措施。
(四)合唱活动的参与
学生在合唱艺术训练中培养了良好的音乐艺术表现能力后,教师可组织合唱活动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在合唱艺术活动的实践中,教师可以借助不同曲目的安排、多声部合唱活动的组织训练活动,保证每一位学生都能在训练中提升合唱能力,达到良好的合作表现效果。在合唱艺术活动的展示中,学生会以团队为先,充分发挥团队的凝聚力和艺术表现力,借助不同声部的组合完成艺术的完美展现[2]。
结论:小学教育是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经济的需要,尤其是在一个要求全能人才的社会下,我国的小学音乐教育就显得非常的重要。今天我们的文章对音乐教学中小学合唱教学的难点及应对措施有了针对性的介绍,希望对以后的专业老师的教学有一定的帮助。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的教育事业会发展的更好。
参考文献:
[1]郑宁忆.浅谈小学合唱教学的难点及应对措施[J].黄河之声,2020,(12):164.
[2]孙月红.浅谈小学合唱教学的难点及应对措施[J].新课程·中旬,2019,(8):67.
[3]魏仕杰.小学音乐教学中合唱教学的创新[J].中国新通信,20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