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让粤北采茶戏走进小学音乐课堂

陈萍珍

广东省韶关市武江区华泰小学,广东省韶关市,512000

摘要: 得益于一系列创新教学法的应用,学校的音乐教学的创新性较以往有了一定程度提升,且教学创新环境愈发良好。在这一背景下,传统戏曲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尝试不断增加。而对部分小学音乐教学状况分析发现,无论是对粤北采茶戏的应用,还是其应用价值的凸显,教师都缺乏整体观照、全面认知。鉴于此,实有必要探寻更好的粤北采茶戏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 粤北采茶戏;小学音乐;民间戏曲
DOI:10.12721/ccn.2022.157072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教师对粤北采茶戏的认知程度直接关系到粤北采茶戏能否顺利走进小学的音乐课堂,并且对其有效传承起到重要的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学校应该组织音乐教师进行相关的音乐培训,鼓励教师展开粤北采茶戏的采风和学习,在了解的基础上主动、积极地研究粤北采茶戏的内涵和外延,以此培养音乐教师对于保护传统文化的责任感。此外,还可以邀请粤北采茶戏传承人进入校园,通过表演和访谈,使教师近距离地感受粤北采茶戏的魅力及其背后蕴含的文化内涵。由于粤北采茶戏的种类和内容比较丰富,涵盖范围比较广泛,并不是所有的粤北采茶戏都适宜进入小学音乐课堂,因此教师应改变对粤北采茶戏的传统观念,加深对粤北采茶戏的认识,只有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才能对一些健康、积极向上的音乐作品进行筛选,并且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身心发育特点,对筛选出的采茶戏进行分类和教学。

一、明确粤北采茶戏应用目标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应用粤北采茶戏首先要明确具体的目标,借此提升应用的方向性和目的性,避免流于形式。例如,教师可以加深学生对粤北采茶戏的认识程度,抑或将粤北采茶戏兴趣培养等作为基本目标。在这一目标的引领下,教师结合对“采茶戏”这种粤北民间戏曲艺术的欣赏,使学生对粤北采茶戏进行深度了解,或者将这一民间戏曲设计成校本特色课程,从而培养学生对粤北采茶戏的兴趣,实现粤北采茶戏的传承。同时,小学音乐教师需要对粤北采茶戏应用进行系统的规划,对应用目标、采用形式、应用方法、应用步骤、应用结果、应用评价等予以具体明确。如此一来,其应用的规范化程度会大为提升,教师也可以借助相应目标和达成状况及时分析和评价,适时调整具体措施,从而促进最终目标的达成。

二、优化地方戏曲资源开发粤北采茶戏校本课程

传统音乐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不能只停留在某个时间段内,而是要进行持久、长期地保护和传承。因此粤北采茶戏和小学音乐教学的融合应形成一个稳定的课程体系,以保证学生学习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其中最关键的一环就是设置粤北采茶戏的校本课程。课程的目标即帮助学生了解粤北采茶戏的特点、风格及其文化内涵,促使学生更好地保护和传承粤北采茶戏。课程内容包括三个方面:粤北采茶戏知识、粤北采茶戏欣赏、粤北采茶戏表演。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将内容分为三个组进行:低年级组、中年级组、高年级组。低年级组以学唱结构短小的粤北采茶山歌为主,教师可在课程中穿插部分粤北采茶戏舞蹈的代表动作,让学生对粤北采茶戏有全面的了解,在此基础上,中年级教授可逐渐向学生渗透一些结构复杂的音乐作品,帮助学生加深对粤北采茶戏的认识。经过中低年级的实践过程和感性认识,高年级的学生才能对粤北采茶戏有更加宏观的把握。在这个过程中,学校要调动教师对于开发粤北采茶戏校本课程的积极性,引导教师展开交流探讨,开展相关的主题活动。校本课程在实施以及与音乐教学磨合的过程中,会遇到一些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和学校不断反思和调整,以保证课程的顺利实施。除了开发校本课程,作为保护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基地,学校还可以将韶关地区的粤北采茶戏进行收集、分类和保护,构建粤北采茶戏线上资源库,同时加大粤北采茶戏在校园内的宣传力度,增强学生了解粤北采茶戏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三、整合戏曲资源,创设适宜课堂情境

学校围绕“采茶戏”提出戏曲教学课程,需要对相关信息做整合处理,以便为戏曲课程设计提供更多参数。“采茶戏”的发展史、起源、传承、发展,“采茶戏”的服饰、道具、唱腔、舞台表演等,都属于教学目标范畴,引导学生学习“四功五法”,鼓励学生创编“采茶戏”,都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戏曲的热情,也能够培育学生热爱家乡、热情祖国文化的情结。如教学时,教师先利用网络展开信息搜集,找到不同版本的“采茶戏”演唱音频、视频信息,然后进行筛选和比较,挑选比较适合的视频内容,在课堂中播放。学生被其优美的旋律所吸引,纷纷跟随视频展开演唱。为给学生提供更多“采茶戏”信息,教师还为学生提供了“采茶戏”介绍视频,这些视频以采访形式呈现出来,学生在视频介绍中了解更多“采茶戏”的内容。学生有了更多观赏经历,对“采茶戏”有了更多的了解。

四、丰富粤北采茶戏应用形式

粤北采茶戏的应用形式会对具体的应用进程和应用成效产生直接影响,小学音乐教师需要丰富相应的粤北采茶戏应用形式。例如,采茶戏是粤北地区十分受欢迎的民间戏曲曲种,同时也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除了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进行采茶戏的赏析外,教师也可以开展一些采茶戏学唱的实践性教学活动。比方说,选取采茶戏选段进行采茶戏学唱教学,教师不仅要提供基本的曲音、腔调指导,还要将采茶戏的步伐、身韵学习运用到民间戏曲中,以丰富课堂教学。此举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对粤北采茶戏的浓厚学唱兴趣,也能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唱能力。通过不断丰富粤北采茶戏的应用形式,教师在教学中积累更为丰富的粤北采茶戏戏曲应用经验,为后续传统戏曲的深度应用提供更大的帮助与支持。

五、注重讲解基本戏曲或音乐知识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避免机械性地应用粤北采茶戏。站在音乐教学的角度,教师应当注重基本戏曲或音乐知识的讲解,并对学生的音乐学科核心素养予以培养。例如,在进行粤北采茶戏曲采茶戏的赏析时,教师可以结合民间戏曲片段进行声势律动的教学,通过边听边打拍子的方式,让学生对粤北采茶戏戏曲的节奏、韵律特点形成初步了解。此外,教师还可以对粤北采茶戏戏曲进行一定的知识延伸,诸如讲解粤北采茶戏的起源、发展,以及与地方文化间的关系等,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升华学生对戏曲意蕴的感知。因此,教师需要将粤北采茶戏曲应用作为基本媒介,有侧重地进行教学拓展和知识延伸。

六、推出戏曲活动,丰富学生学习体验

“采茶戏”学习有“四功五法”之说,所谓“四功”,是指“唱”“练”“做”“打”,这是“采茶戏”的四种基本艺术手段,也属于“采茶戏”表演者的基本功。而“采茶戏”的“五功”,是指“手、眼、身、法、步”。音乐学科教学中,学校要积极组织一些学习活动,给学生带来更多体验感知的机会。学校成立“粤北采茶戏采茶戏”社团组织,吸引更多“粤北采茶戏采茶戏”爱好者进入到团队之中,参与多种演出排练活动,都能够给学生带来更多学习成长。总而言之,粤北采茶戏文化的传承,需要积极借助小学音乐教学平台,因为小学音乐教学平台可以为粤北采茶戏的保护和传承工作提供更加广泛的空间,开拓传承发展的新途径。所以,粤北采茶戏与小学音乐课堂的融合,是有助于本地音乐文化传承和小学采茶戏创新的好举措,其必将在不断深入拓展中起到采茶戏文化传承和教学改革的双重功效。

参考文献:

[1]付彦斌.东北地区小学音乐教育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研究——粤北音乐的传承[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9(42).

[2]宋丽.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中小学传承的瓶颈问题研究[J].中国音乐,2019(25).

[3]孙裕坤.民族采茶戏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作用[J].中国文艺家,202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