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浅析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

马世崎

石门县子良镇中心学校,415329

摘要: 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推进,音乐教学由原来的纯技能教育,转而更加注重对学生审美素养的培养,以音乐塑造学生良好个性,以音乐引领学生思维发展,以音乐推动学生多元审美。
关键词: 初中音乐;审美素养
DOI:10.12721/ccn.2021.157102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初中音乐是初中阶段的必修艺术教育课程,是培养初中生审美素养的重要平台之一。良好的音乐教育不仅能够陶冶初中生的道德情操,还能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初中音乐教师要从初中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采取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来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然而,目前初中音乐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存在诸多的不足,诸如,部分音乐教师注重对歌唱技巧与理论知识的教授,忽视了初中生审美素养的培养;有的音乐教师的教学仍停留在教唱层面,很少引导学生进行音乐鉴赏,导致学生的审美素养未得到培养。鉴于此,初中音乐教师要认真分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探寻解决方法,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激发初中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切实培养初中生的审美素养,进而提高音乐教学质量。

一、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审美素养培养的重要意义

审美素养并非与生俱来,它是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逐步完善的一种综合能力。音乐不仅是一种听觉艺术,同时还融合了感觉、视觉、思维、想象等多方面的综合素养。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音乐学习的热情,同时在音乐审美的过程中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的多元内涵,并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把握音乐作品所传递的情感。在音乐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审美意识,推动学生多元参与,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之美,可以对学生产生多元化影响,从而发展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帮助学生健全人格,为学生感受美、创造美、品味美增添丰富渠道。

二、初中音乐审美教学开展的积极对策

(一)转变教学思想,重视审美素养的培养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新时期对初中生素质、能力的全面发展的要求逐渐提高,初中音乐课程渐渐成为初中学段不可或缺的课程组成部分。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初中生的审美素养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从学校领导到一线教师,必须彻底转变传统教育思想,认清音乐课程的教育意义。在课程安排上,要开足开齐音乐课程,配备专业的音乐教师,或选派专业能力较强的年轻教师进行转岗培训,以弥补音乐师资数量的不足。一线音乐教师要积极研究新课标,学习与音乐相关的理论知识,丰富能力储备。在教学中要采用科学有效的方式方法,切实培养初中生的审美素养。例如,可利用多媒体课件改变原本枯燥无味的授课方式,激发初中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使他们能积极投入到音乐学习当中,既陶冶他们的情操,又能使他们习得音乐知识与技能,进而提高其综合素质。

(二)拓展背景,把握内涵美

每一部成熟的音乐作品都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它反映了不同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以及文化的特点,再现了人们的生活或心理状态。从这个角度来说,音乐作品具有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使命。因此,初中音乐教师要自觉承担起这一重任,在教学中,尤其是在音乐鉴赏时,一定要有意识地拓展作品的文化背景,指导初中生进一步挖掘音乐作品的内涵,深刻理解作品的现实意义,在鉴赏中受到情感熏陶。如,在欣赏歌曲《七子之歌》时,老师先介绍歌词背景。歌词是闻一多先生独居异域他乡,亲身体会到种族歧视的屈辱,对祖国和家乡产生了深深的眷恋而写的爱国思乡之作。然后播放大型电视纪录片《澳门岁月》的片段,让初中生了解澳门的历史,体会历史上列强对中国的歧视与欺凌,更加深入地理解澳门同胞渴望回归祖国的迫切心情与爱国情怀。这样,初中生结合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可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解读,培养了他们的审美素养,从中积累鉴赏经验,提升审美素养。

(三)引导独立思考

要想让审美理解内化到学生的心里去,不是教师讲、学生听就能够实现的。学生必须亲自经历对审美对象的思考、辨析、体悟之后,才可能真正触及灵魂。因此,审美的教学,通常是教师只进行点拨、引导和最后的归纳,而主体时间,则是让学生进行独立或合作的思考、探究。此外,教师带领学生赏析音乐是一个审美过程,但过程不是结果——印证学生是否真正具有了审美素养的一个指标,就是学生是不是能够在生活中遇到新的歌曲、音乐时,能够进行独立的审美发现和评价。因而,审美素养其实是需要学生具有独立审美思辨能力的,从这个角度上说,教师也应该给学生训练思辨能力的机会。比如,在学习《西风的话》这首歌时,教师不直接讲解歌词的内涵,而是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去分析,“去年我回来,你们刚穿新棉袄。今年我来看你们,你们变胖又变高……花少不愁没颜色,我把树叶都染红——歌词写得很抽象,你觉得歌词中的‘你’‘我’分别代表了什么?‘花少不愁没颜色’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让学生自己去辨析出“作品用西风为‘我’,寄托了师长对孩子们成长的期待和赞美。用‘花少不愁没颜色’引导年轻人珍惜青春、享受青春。”经过这样的辨析后,学生真正体悟到“名为西风,实为赞美春天”的审美意境——如果没有这个独立辨析过程,而是由教师直接讲授,很难说这种审美认知能深入学生的内心。

(四)创设体悟情景

音乐和美术是一对姊妹艺术,都对学生的审美素养具有独特的教育价值。但从初中生的认知特征上看,美术因为直观感性,与学生的思维习惯比较对应,因而其审美培养更容易着力和产生效果。而音乐则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初中生把握起来就比较困难,根据这个特征,在音乐审美教学中教师可有意地将视觉审美元素引入课堂,在带领学生欣赏、学唱的时候,用多媒体给学生构建一个直观情境。让学生从视觉直观的角度去感悟音乐所要表现的美,通常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带领学生学习《校园的早晨》这首歌的时候,教师在课前专门用录像机拍摄一组学生们迎着朝阳背着书包进入学校、喊着口号整齐地晨跑、在教室中跟着教师学习知识等镜头,编辑成一个视频短片。在学生听学唱时,用多媒体播放给学生看。这样,歌曲所要表现的“美丽青春时光”“美好校园生活”的思想美感,就在学生观看自己生活画面过程中产生了共振。

(五)开展有效的课堂互动,鼓励学生积极表达

在初中音乐教学落实的过程中,除了由教师为学生营造相应的教学情境之外,教师要更好地注重与学生之间的有效沟通,让学生去表达音乐聆听中获得的鲜活体验。在此基础上,教师进一步引领和鼓励,使学生对乐曲的美产生深刻体悟。例如,在学习《渴望春天》这首歌曲时,学生可以产生生动理解,在此基础上,教师让学生试着来读一读、说一说,对歌词的艺术性和歌曲本身的教育性价值有效感知。教师再与学生进行一些问答互动,通过节拍律动等开展一些肢体互动,发现歌曲之美,为学生审美素养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综上所述,审美素养的发展与音乐表现技能的发展是具有相互促进关系的。初中音乐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树立“以生为本”的教育思想,采取多元化的教学策略,切实提高初中生的审美素养。

参考文献

[1] 刘军. 立足时代潮流渗透审美追求 ——初中音乐审美教育反思[J]. 科学咨询,2020(28):219.

[2] 徐玥琲. 谈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J]. 黄河之声,2020(4):105. DOI:10.3969/j.issn.1810-2980.2020.04.103.

[3] 姜之超. 初中音乐歌唱教学"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教育理念的思考与实践[J]. 北方音乐,2020(23):229-231. DOI:10.3969/j.issn.1002-767X.2020.23.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