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小学音乐信息化课堂的构建研究

覃玉梅

深圳市大鹏新区布新学校,518120

摘要: 在当前“互联网+”的背景下,信息技术被广泛地应用于中小学课堂教学。而在小学音乐教学中,通过构建音乐信息化课堂,可生动有趣、直观形象地展现音乐作品当中平面化的文字,充分应用信息化教学方式,积极引导学生融入信息化的音乐课堂教学,更加高效地进行音乐学习,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能够真正做到学有所获,在感悟音乐之美的同时,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提升音乐学习水平,促进学生深入地学习音乐知识。
关键词: “互联网+”背景;小学音乐;信息化课堂
DOI:10.12721/ccn.2025.157016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小学音乐教学具有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而通过深入探究“互联网+”背景下的小学音乐教学,教师应根据音乐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学生的音乐学习水平,科学合理地制订音乐信息化课堂教学策略。充分利用信息化课堂教学方式,直观形象地展现音乐教学知识,增强音乐教学的趣味性,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通过信息化的音乐课堂学习,能较好地理解与掌握音乐知识技能,有效地提升音乐学习综合能力。

一、构建信息化音乐课堂,巧妙融入到歌曲教学中

要想在“互联网+”背景下有效地开展小学音乐信息化课堂教学,教师可将信息化的音乐课堂巧妙地融入到歌曲教学中。由于信息化教学方式具有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教学特点,教师可根据教学的目标与任务,以分步教学的方式逐一展现音乐知识,使学生能够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地进行学习,更好地认知与了解音乐作品。例如,在教授《有一个美丽的地方》这一歌曲时,由于这是一首具有少数民族音乐风格的歌曲,而小学生对于民族音乐的了解较少,如果应用传统的教师教唱的音乐教学方式开展教学,学生会因缺乏对音乐作品背景、傣族民族音乐特点的了解,不能较好地把握音乐作品的丰富内涵与思想情感,难以取得良好的学习成效。在构建信息化音乐课堂时,教师可采用下列分步教学方式:第一,对音乐作品进行剖析。教师应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剖析,这首歌曲是A调、四三拍子的音乐旋律,在整首歌曲中展现出瑞丽州美丽的风景,以及边疆各族人民向往幸福美好生活的愿望。制作多媒体教学视频环节,应用多媒体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学习。在制作多媒体教学视频的过程中,教师可在互联网上搜索傣族的民族历史及民族音乐特点等知识,选取《有一个美丽的地方》的部分唱段,将其作为教学视频内容。第二,在信息化教学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可应用多媒体教学视频微课,播放《月光下的凤尾竹》《傣家小调》《西双版纳》等具有代表性的傣族音乐作品片段,学生在聆听这些傣族音乐之后,可较好地把握傣族音乐风格。第三,教师再重点播放《有一个美丽的地方》这首歌,让学生先聆听歌曲再进行学唱,教师可安排学生跳“金孔雀”独舞,并将《有一个美丽的地方》这首歌曲作为独舞的背景音乐,通过音乐舞蹈的方式诠释傣族音乐的特点。学生在体会民族音乐特点之后,可更好地感悟这首歌曲之美及歌曲所蕴含的丰富情感。教师可通过构建信息化音乐课堂,将其巧妙地融入歌曲教学,并通过递进式教学方式,让学生通过信息化音乐课堂,能够由易到难地进行音乐学习。

二、创设良好的音乐教学情境,让学生进行体验式学习

在开展小学音乐教学时,由于学生年龄较小,其认知理解能力、学习能力都较为薄弱。因此,教师可通过合理构建教学情境的方式,让学生较好地融入教学情境当中,能身临其境地进行学习体验。教师可充分应用信息技术,创设良好的音乐教学情境,让学生融入其中进行体验式学习。学生可通过观看音乐电视的方式,较好地融入音乐教学情境,进行音乐鉴赏学习。在音乐鉴赏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可用心用情地体验音乐作品的魅力,以及音乐作品所蕴含的丰富情感,从中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进而更好地进行音乐学习。例如,在教授《打麦号子》时,教师可在互联网上下载一些农村应用传统方式打麦子的生产劳动视频,并将其与《打麦号子》的音频进行相互融合,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影音结合的特点,直观形象地展现音乐知识。首先,教师可通过播放教学视频的方式,让学生观察学习农村“打麦子”的劳动情境,并在认真观看视频的同时,用心地聆听这首歌曲的旋律,在学生跟随视频进行学唱时,教师应指导学生在歌唱时学习这首歌曲中八分节奏进行劳动呐喊,充分体现人们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师生之间深入剖析这首歌曲的主题内容与情感内涵,通过线上反复歌唱,反复观看教学视频中的生产劳动场面,使学生更好地体会劳动号子特有的一领众和的音乐特点。其次,教师可创设“劳动场景”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模仿视频中打麦子的劳动体验活动,教师可引领学生一同进行劳动,在劳动过程中,师生一边“打麦子”,一边唱“打麦号子”,学生通过劳动体验,能够将“打麦号子”的音乐曲调与自己“打麦子”的动作进行融合。通过这样的体验式教学情境,学生能更好地体会到《打麦号子》的音乐节拍,在声声的劳动号子声中,学生能够真切地体会到劳动号子这一民间传统音乐所具有的独特音乐魅力,充分感受劳动创造美的哲理。信息化的音乐教学法可使学生融入教学情境进行体验式学习,身临其境地感受音乐作品的情感美,使其能够更深入、全面地进行音乐学习。

三、通过营造生活化的音乐课堂,学生进行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

在“互联网+”背景下的小学音乐信息化课堂教学,可通过营造生活化的音乐课堂,采用音乐游戏的学习方式,展现生活化的情境,让学生能够融入其中进行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教师可依据小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音乐学习水平,用信息化的音乐教学将音乐与生活场景进行有机结合。通过这种信息化学习方式让学生高效地进行音乐学习。例如,在教授《太阳出来喜洋洋》这首歌时,由于这首四川民歌展现出多姿多彩的生活场景,教师在应用生活化的音乐教学时,可深入剖析歌曲中的丰富生活元素。通过营造生活化音乐课堂,教师应紧密围绕音乐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充分调动自身的生活认知与生活实践经验进行学习体验。教师通过创设“山里人家”这一音乐游戏活动,通过信息化的音乐课堂,让参与音乐游戏活动的学生扮演一群山里娃,当太阳出来阳光照耀山间时,山里娃们蹦蹦跳跳地走上舞台,他们吟唱着《太阳出来喜洋洋》,表演田间劳动、放牛牧羊、追逐打闹的生活场景。多媒体课件反复播放这首山歌的同时,教学课件也同步展现一些与学生表演的游戏场景相关的视频内容,并讲解这一山歌的内涵,歌曲所表述的生活内容,以及如何欣赏山歌这一音乐形式。学生聆听与学唱歌曲,并将体现这首歌曲的影音视频与游戏情境进行相互融合,从而让学生置身于信息化教学所营造的太阳出来的生活场景,使学生在音乐游戏活动中充分体会到音乐学习的知识性与趣味性,使其产生探索学习的兴趣,并在学习兴趣的引导下,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音乐活动。

总之,在当前的小学音乐教学中,通过探究“互联网+”背景下的小学音乐信息化课堂教学方式,教师可创设适合于小学生的音乐教学策略,充分利用多样化教学方式,更加高效合理地开展信息化音乐教学,引领学生进行融入式、体验式的音乐学习,有效地拓展学生的学习思维,让学生学习到更多的音乐知识,促进学生音乐学习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刘帅,李玲.“互联网+”背景下提升小学音乐信息化教学水平的研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2021(12):165-166.

[2]顾风华.谈“互联网+”背景下的小学音乐信息化课堂教学策略[J].知识文库,2021(18):5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