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主问题的设计

戴海洋

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高级中学,江苏省盐城市,224000

摘要: 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主问题”是针对浅显问题而言的,“主问题”在课堂上出现的顺序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在教学中,教师应当依照学生的客观实际开展一系列“主问题”教学尝试,在实践中加强学生的理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 语文阅读;主问题
DOI:10.12721/ccn.2025.157017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一、利用文章的核心句设计主问题

语文教材收录的文章一般都有核心句,文章的主旨往往就隐藏在其中。在教学中,教师可从核心句入手,巧妙地设计一系列主问题,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准确领会文章的内涵。如在学习《老王》时,教师就可在学生自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找出文中能够体现思想感情的核心句“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然后以此为中心,提出一系列问题:“幸运的人是谁?不幸者是谁?”学生回答:“作者就是幸运的人,老王是不幸者。”教师便可趁势追问:“你为何这样认为?通过哪些具体的事例能够说明?”学生自然会从文章中提取信息,从而讲出其中缘由。

此刻教师便可反问:“作者既然幸运,为何还要愧怍呢?”学生思考良久,仍未得出答案,教师可继续提问,启发学生:“老王对作者怎样?作者对老王又是怎样的?”由此引导学生积极地阅读课文,从中找出证明老王真诚善良的事例,同时也能找出很多说明作者对老王关照的事例。随后教师可继续追问:“既然作者对老王很好,给了他很多帮助,为何还会感到愧怍呢?”学生在问题的驱使下,就能够对文章进行深入解读,悟出隐藏在字里行间的深层含义。

二、从文章的留白处入手设计主问题

在课文中有很多留白的地方,此种手法与绘画时的留白较为相似。这些留白给了学生想象的空间,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对文本进行个性化解读,深化对课文的理解。因此教师应以独特的视角挖掘文本中的训练点,设计主问题,使学生能立足文本,展开想象,通过想象补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学习《故乡》,“我”在二十年后再见闰土

时说了一句话:“阿!闰土哥,——你来了?……”话虽然不多,作者却使用了几种不同的标点,每个标点的运用都需要学生去探究,以便深入分析人物的内心世界。此时教师便可创设留白:“作者的内心活动是怎样的,可不可以在标点处各加一句话,反映作者内心的想法。”通过填补空白,使学生体会到作者的一系列心理变化,以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此外,教

师可在课尾设置留白,带领学生回顾知识,以激发学生的探究心理。如《我的叔叔于勒》结尾写着“我们回来的……以免再遇见他”,此时教师便可结合结尾设计主问题:“假如菲利普夫妇在船上看到了一位富翁像于勒,他们会这样吗?”在这个主问题引导下,学生便能体会到在不合理的制度下人际关系异化的问题。

三、从文章的语言特色与作者的思想感情入手设计主问题

文学作品能够体现出作者的语言风格,由此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就可通过设计主问题,培养学生的用语习惯,使其学会鉴赏文学语言的特色。例如在学习《孔乙己》时,教师就可为学生设计主问题:“文中多次提到旁人说笑、哄笑,你们能找出来分析一下吗?作者用哄笑写出了孔乙己的悲剧,有什么特殊的效果吗?为何那些人对不幸者没有同情,也没有帮助,反而要哄笑取乐呢?”而在学习《松鼠》时,教师也可设计主问题:“文中有哪些语句让你觉得松鼠讨喜?请同学们找出相同点,看看作者都用了哪些修辞手法?”随后学生便能深入文本,找出对应的片段,并齐声朗诵。学生只有了解这些修辞手法,才能够体会到语言的生动性。随后教师可继续提问:“你们还能从文中找出体现说明文用词准确的词句吗?是以怎样的顺序说明的?”

语言是作者思想感情的表达,在教学中,通过主问题从语言上对学生进行引导,带领学生赏析语言特色,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能够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例如在学习《济南的冬天》时,教师在引导学生赏析“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语段时,就可设计主问题:“最妙的是下点小雪,谁能说一说妙在哪里呢?”学生阅读后回答:“妙在描写夕阳西下的时候,

将薄雪描写成‘好像忽然害了羞’;妙在把雪落在矮松树上描写成‘日本看护妇’……”而在讲解《口技》时,教师则可借助“京中有善口技者”中的“善”字来设计主问题:“口技者善于口技都体现在哪些方面?”通过这个问题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体会作者的思路。

四、从文章的结构脉络方面设计主问题

好文章都有独特的写作思路,并会在文章的结构脉络中体现出来,因此在设计主问题时,教师也应当考虑文章的结构脉络特点,以此为依据设计主问题,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更好地把握文章的结构特点与写作思路,提高学生的感知能力。例如在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教师可设计如下问题:“文章描写了作者在童年时期的不同生活状态,为什么要先写‘百草园’的生活,再写‘三味书屋’的生活呢?可不可以调换两种生活的描写顺序呢?为什么?”由此引导学生发现按照时空顺序描写的优势,有效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此外,在学习《与朱元思书》时,文章的第一段末句写到“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在文中发挥了总领全文的作用,在教学中,教师就可借此设计主问题:“在下文中,有哪些句子描写了奇山?哪些句子描写了异水?作者是如何表现山水‘独绝’的?”学生在探究与思考后就能感受到文章在结构方面的特点:文章的第一段以“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总领全文,第二、三段分承“异水”与“奇山”,围绕“独绝”二字展开讨论,结构层次井然有序,且思路清晰。如此便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其在今后的写作中学会合理地安排文章结构,提高写作质量。

综上所述,通过主问题的设计,能够有效地激活课堂并简化教学内容,使教学思路更加清晰,学生可居高临下俯视文本,由浅深入地分析与解读文本的内涵,由此实现阅读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