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幼儿园生活化课程的建构

李光娜

张家口市桥东区花园幼儿园,河北张家口,075000

摘要: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突出幼儿的主体地位,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充分关注幼儿的经验,引导幼儿在生活和活动中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幼儿园生活化课程的目标是促进幼儿园教育回归生活,这并不等同于把幼儿生活化教育变成模式化的训练。幼儿生活化教育的本质是尊重生命成长与发展的现实规律,让幼儿能够在符合其年龄、性格、习惯的环境中健康快乐地成长。因此,教师要建构充满教育智慧、满足幼儿兴趣与发展需求的生活化课程。这样,幼儿才能通过生活化的教育课程回归自己的本真世界。
关键词: 幼儿园;生活化课程;建构策略
DOI:10.12721/ccn.2025.157019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陈鹤琴认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陶行知所倡导的“生活教育观”也为幼儿生活化课程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生活化课程为幼儿架设起课程与实践的“桥梁”,让幼儿从中积累经验,增长见识。本文从幼儿园生活化课程价值探析层面出发,探析让幼儿回归本真、找到自我的有效方式,以期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幼儿园生活化课程的价值

在幼儿阶段的教学中,因为幼儿年龄、能力等特点给幼儿阶段的教学活动提出了不同于其他阶段教学的要求。在幼儿以外的其他阶段的教学中,教师往往采用课堂讲解的方式来开展教学活动,幼儿的年龄相较于幼儿阶段有所增长,认知能力、理解能力等有所提升,生活阅历也有所增加。所以,教师采用课堂讲解教学的方式就比较符合幼儿的特点,幼儿也能凭借着自身的能力去理解和学习教师所讲的内容。但是,对于幼儿阶段的幼儿来说,在教学活动中采用这样的教学方式会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和质量。幼儿的年龄较小、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还处于基础阶段,生活经验也较少,如果教师采用课堂讲解这种教学方式就会与幼儿的年龄特点不符,容易出现幼儿听不懂、理解不了教师所讲内容的情况。同时,刻板、沉闷的教学课堂,也不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让幼儿慢慢对课堂教学产生消极的情绪。在幼儿阶段的教学中,构建生活化幼儿教育课程是为了转变传统幼儿教学的方式和内容,把教学内容以更加形象、直观的方式呈现给幼儿,帮助幼儿深入理解和学习课堂教学内容,也给幼儿的全面发展提供了一个更好的平台,让幼儿在欢乐、有趣的活动中来感受学习的乐趣,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那么,教师在设计生活化教育教学活动的时候,应把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进行紧密的结合,把教学内容完整地、形象地在教学活动中展现出来,确保幼儿在教学活动中学习到课堂教学的内容。生活化的教学活动形式能有效激发幼儿的思维和能力,确保幼儿的各方面能力在参与活动中都能有所提升。把生活化教学活动与教育教学结合在一起,让幼儿能在活动中学到知识、能力得到提升、思维得到发展,这样才能让生活化教学活动模式构架的价值发挥出来。

二、幼儿园生活化课程的建构

(一)对接真实生活,开发幼儿感兴趣的课程

在生活化课程建设中,教师要联系幼儿生活,寻找幼儿感兴趣的话题或事物并融入课程。比如,新学期,幼儿走进幼儿园发现园所的外墙粉饰一新,布置了崭新的滑滑梯,增加了小菜园,沙池不仅用绿篱划分了干、湿区,还增添了两只鹅……很多幼儿对幼儿园的变化感到好奇又疑惑,希望能体验、探究幼儿园的新变化。为此,我们设计了“探秘幼儿园”课程,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去发现和探究园所新貌。有小组以“认识花草”为主题,了解、记录园所种植的花草,有小组以“玩具”为主题,梳理新购置的游乐设施。这些紧密联系幼儿生活的话题,增添了生活化课程的学习趣味。

(二)共叙生活化课程故事,深化师幼情感

课程故事是多彩的,在生活化课程构建与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可利用故事墙、自制书、音视频等方式,与幼儿讨论、回忆在活动中真实发生的有趣的事,共同回溯反思,整合经验,并迁移到下一次生活化课程活动中。这种共叙方式能够增进师幼情感,便于幼儿获得真实的课程体验。比如,在“探秘幼儿园”活动中,面对新增添的游乐设施、绿植等,很多幼儿不知道该怎么观察、记录所看到的新景象。教师便将幼儿所有的问题都罗列出来,让幼儿自己去思考讨论,哪些景象更有趣,哪些内容更新奇。接下来,教师再引导幼儿进行细致观察、记录,丰盈幼儿对园所的热爱之情。同时,园所要重视生活化课程教研工作,利用教师分组交流等方式,对生活化课程实施经验及问题进行探讨,对典型活动案例进行创新和完善,尝试开展系列化活动,对生活化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组织、课程评价等进行细化,提高生活化课程质量。

(三)做好幼儿活动的记录分析,善于发现总结幼儿的特点

幼儿是幼儿园生活化课程的主体,教师所起的作用主要是辅助作用。因此,在幼儿园生活化课程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应找准自己的位置,不能替幼儿去完成相关的活动。同时,教师应详细地观察与分析幼儿参与生活化课程的表现,为幼儿园教育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意见。通过找到幼儿的共性与个性问题,为生活化课程设计提供精准的数据支撑。基于此,教师需要从幼儿的参与积极性、完成过程与使用方法、知识感悟与技能提升三个层面入手,详细观察幼儿参与的活动。幼儿园生活化课程中的每项活动都有其特定的教学目的,在幼儿参与不同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结合活动的教育目标进行细致观察。这样才能发现每个幼儿独特的艺术天赋。幼儿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其行为受到自身思维的直接影响。因而,幼儿天真的想法、直接的行为都是幼儿与其他人不同的地方,教师应善于发现总结幼儿的这些特点。这样在设计生活化课程时能够照顾到不同幼儿的实际需求,从而实现激发幼儿参与活动兴趣的目的。

三、结语

总而言之,幼儿园生活化课程需要幼儿园管理层与教师共同关注幼儿的成长与学习需求,并能够根据幼儿的兴趣与特点灵活设定教学课程。教师应变传统上的理论化教育为经验式实践化教育,让幼儿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去接受教育。这样才能把生活化课程落到实处,也更有助于教师能够完成高质量的教学。

参考文献:

[1]雷彩银.幼儿园生活化课程的价值及其实现路径[J].学前教育研究,2022(7):7.

[2]可佳琦.我国幼儿园生活化课程研究综述(2000—2020)[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