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在当今社会中变得愈发重要,尤其是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会对许多新的东西产生好奇心,并逐步建立起自己的思想认识,但是因为思维并未成熟,所以仍会被许多外在因素所左右,对事情的判断力也还需要提高。初中班主任作为学生身边的指导教师,肩负着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的责任,要做好对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这不但对孩子们的健康发展起到了非常大的影响,还对他们的未来起到了引导作用。因此,作为一名初中班主任,应密切注意学生的思想动态,了解其身心发展状况,积极寻找行之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进行有计划的、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辅导,以建立一个良性的、健康的、积极的班级管理氛围,以此为学生的成长保驾护航。
一、初中心理健康管理问题浅析
1.1不够重视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使初中教育既要注重学生的学业,又要注重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要做到全面的教学与指导。然而,从当前学校管理工作的现状来看,有些学校不知道如何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缺乏正确的教育观念,不但会影响到学生的成长,还会对校风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
1.2方法不足
学校要想在实际工作中真正实现立德树人的理念,就必须采用符合学生生理特征和心理特征的教育管理方法。然而,就目前初中教育管理的实际情况来看,有的学校对德育的认识不够,往往采取说教的方式,让学生感到很难接受,甚至感到厌烦,有时候讲得太多,反而会激怒学生。这样的德育只能使学生更加叛逆,为将来的发展埋下隐患。
二、研究班主任的有效心理健康教育方法
2.1解析观念,优化基础
上初中后,学生对周围发生的事情有了自己的认识,与此同时,随着学业成绩的高要求,学生的学习压力也越来越大。因此,学生不知道如何减轻内心的压力,从而产生焦虑、狂躁等不良情绪。总体来说,初中生易有心理问题。班主任要迅速地发现和引导学生走出消极情绪,让学生明白由压力过大引起的心理问题是不可耻的。通过班主任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可以帮助学生进行判断和调整心态。对现在的初中生来说,他们存在着许多心理问题,如无法与同学沟通或无法认真学习等。学生可以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对自己的情况有一个清晰的了解,从而找到应对的方法。初中班主任首先要在班级管理中对心理健康有正确的认识,使学生明白心理健康问题是可以解决的普遍现象。[1]
2.2强调调节,引领成长
到初中阶段,学生的思维和自我意识都有了一定提升,对于自己的行为能进行更好的约束,能在一些问题中进行简单的自我调整。班主任应充分认识学生发展特点,有针对性地对初中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学会自我调节。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班主任可以教给学生一定的自我调节方法,使学生能够独立处理一般的心理问题。例如,为帮助学生更好地管理人际关系,班主任可在班会课上开设“如何处理与父母、朋友、陌生人的关系”等活动,通过带领学生好好了解这些,帮助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锻炼,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又如班主任如果想帮助减轻学生学习和生活压力,还可以用“条条大路通罗马”的人生理念去帮助学生认识到完成一件事有很多方法。如果发现这种方法行不通,就应该总结经验,选择其他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很快达到目的。这样,学生就能无意识地建立起对学习和生活的积极态度。
2.3注重生本,针对辅导
初中班主任要将学生放在工作优先地位来进行学生管理,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心理状态。首先,在班主任工作中会遇到和学生产生分歧和矛盾的现象,此时就要求班主任要以学生为主体,包容学生,换位思考,学会体谅学生。班主任还要注意在进行班级管理工作时要在学生主体的基础上,巧妙地避免冲突的发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学生得到思想和心理层面上的教化。同时,初中班主任管理和学生的生活以及个人心理发展情况息息相关,这就要求初中班主任在进行工作之前充分了解学生的想法和生活情况,分析学生的不同心理发展水平,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情况,实现有针对性的精准心理健康辅导。[2]
2.4联系合作,合力教育
家庭和学校是学生的主要教育基地,要减轻学生消极情绪,必须加强与家庭的联系,实现家校共育。比如,要加强对学生家庭的走访和教育,使其能够更好地进行家庭教育。同时,要引导其家长或监护人正确地了解其产生的心理问题,不能轻易放弃、不能焦躁,更不能打骂、斥责,要经常和他们谈心,了解他们的心理问题,然后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另外,要加强与学生父母的联络和交流,对其在校生活、学习状况进行积极反馈,使家长能够了解其成长状况,并主动配合老师进行教育,引导学生改正不良行为习惯,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3]
2.5调整设施,助推发展
专业人才缺乏是当前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主要问题,今后应当尽快完善教学工作中的心理健康教育。例如,在学校设有心理咨询室、心理阅览室、心理活动室和心理咨询电话专线,为师生组织心理健康会谈,积极开展心理指导、生活指导等领域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深入开展心理健康工作,收集初中生庞大的“心理档案”,为师资教学培训、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提供参考依据。同时,加强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其素质水平,营造良好的实践学习环境,是一个同步进行的过程,且环环相扣,它对初中学生高尚品格的形成、人格情感的形成和素质发展都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初中应将其纳入日常教育目标和规划,不断完善学校心理健康服务体系,为学校德育事业蓄力。
2.6有效赏识,积极鼓励
我们所说的赏识教育,就是欣赏和赞美教育。要不断加强学生的正确行为,表扬他们的行为,使他们明白哪些行为是正确的,哪些需要纠正。重视学生行为表现,给予积极鼓励,能有效地增强学生的向上意识,增加他们的学习活动参与兴趣。通过营造环境和开展活动来改善学生的心理体验,通过积极鼓励和适当提醒,让学生知道采取什么行动。欣赏教育的本质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班主任不应以过去的有色眼镜来看待他们,而是要有一颗宽容的心,以发展观来看待学生。好好对待他们,发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为他们创造条件,让他们更有学习信念。通过赏识教育,既能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又能保护他们的成长才能,创造一个新的人格发展的舞台。
三、结语
总之,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对人才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但需要人才拥有专业素质和健壮体魄,还要求他们养成健全的心灵。初中阶段正是学生心理发展、性格养成的关键期,而班主任又是班级的组织者、教育者,需要探究有效的育人策略,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模式,加强与家长的合作,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魏传传.倾听,班主任的最佳“蓄电”方式——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班主任专业发展路径的研究[J].新校园,2022(1):2.
[2]顾高玲.应用积极心理学做好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摭探[J].成才之路,2021(28):2.
[3]张习忠.浅谈积极心理学与初中班主任心理辅导工作的融合[J].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