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本书阅读”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语文阅读教学中片面化的情形,有效弥补了阅读教学中存在的误区。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同时还能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拓展,使学生的文学素养得到有效培养和提升。教师应积极倡导并实施“整本书阅读”教学模式,引导学生深入阅读经典文学作品,超越零散篇章的局限,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与情感体验。
一、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意义
“整本书阅读”意味着学生将从单一的篇章、片段阅读中跳出来,接触到更为完整、系统的文学作品。这有利于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使学生更加全面且系统地了解优秀的文学作品。同时,整本书阅读不仅要求学生理解文本的表层意思,还要求学生深入挖掘作者的写作意图、作品的主题思想、人物性格以及情节发展等深层次内容。学生在挖掘这些内容的过程中,能够锻炼思维能力。
此外,相较于片段式的阅读教学,整本书阅读更具有故事性和连贯性,更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这是因为学生只有沉浸在完整的故事情节中才会更加投入,才能享受到更多的阅读乐趣。再者,在整本书阅读过程中,由于作品内容涉及范围颇广,学生在沉浸式的阅读下能够接触到更多的知识和信息。而且在进行沉浸式的阅读中,学生还可以有意识地规划自己的阅读进度和阅读目标,助力自身阅读综合素养的提升。
二、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实践策略
(一)教授学生阅读方法
1.培养良好的整本书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提高阅读质量、丰富知识储备、拓宽思维视野的重要基础。因此,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善于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阅读,从而为终身阅读奠定良好基础。初中生自制力薄弱,不具备较强的自我管理能力。在整本书阅读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制订整本书阅读计划。制订阅读计划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时间管理能力,确保阅读活动的有序进行。明确的阅读计划是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第一步。学生应该制订每周或每月的阅读目标,明确阅读书目、阅读时间和阅读进度。同时,在整本书阅读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做笔记和总结的习惯。做笔记和总结是整本书阅读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学生应该学会在整本书阅读过程中运用圈点式、摘抄式、批注式等方法,摘录好词好句、记录感想和问题、归纳总结重点内容,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强化对整本书内容的记忆,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2.掌握整本书阅读方法
阅读方法是学生进行有效阅读的重要保障。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学会如何把握书籍的整体结构,如何快速理解文章大意,如何抓住重点信息,如何分析人物形象和语言特点等技巧。同时,教师要摒弃传统“一刀切”的阅读指导,针对不同书籍教授不同的阅读方法,让学生将精读、泛读、跳读、浏览等阅读方法灵活运用到整本书阅读中,提高阅读速度和阅读质量,并鼓励学生合理使用工具书和参考书,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整本书内容。另外,教师要设计有深度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度思考书中的主题、情节、人物性格等,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撰写读后感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挖掘书籍的内涵,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
3.开展阅读分享与交流活动
开展阅读分享与交流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拓宽阅读视野、增强阅读体验。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交流整本书阅读成果,让学生介绍自己阅读的书籍,分享阅读心得和体会;可以邀请家长参与阅读分享会,让家长了解孩子的阅读情况,鼓励孩子积极参与阅读活动;还可以开展“阅读之星”评选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整本书阅读,激发整本书阅读的兴趣。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还能有效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
(二)精心选择阅读书目
1.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
面对浩如烟海、鱼龙混杂的书籍,如何帮助学生选择合适的书籍显得尤其重要。因此,教师要对学生阅读的书籍严格把关,从学生实际出发,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第一要务,精选优质、经典的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开启学生智慧,滋润学生心灵,传承时代精神。
2.结合教材内容选择
初中语文各册教材中都设有“名著导读”栏目,教师可以根据单元教学内容和“名著导读”栏目引导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以我国古代的文学名著单元为例,教师可以结合单元内容,鼓励学生阅读四大名著整本书,让学生漫步于我国古典名著长廊,走近名著的主要人物,与人物展开对话,品读精彩故事,进而受到精神的洗礼和文化的熏陶,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3.倡导阅读书目多元化
在推荐整本书阅读书目时,教师要尽量做到多元化。在初中阶段,除了阅读我国古典四大名著,还可以阅读革命文学作品,阅读古今中外诗歌集、中长篇小说、散文集等文学名著,如《红岩》《红星照耀中国》《朝花夕拾》《骆驼祥子》《艾青诗选》《格列佛游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让学生体会不同主人公的爱国精神和人格魅力,感受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丰富学生的知识储量,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爱上整本书阅读,进而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三)制订阅读教学计划
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首先需要制订全面合理的教学计划。这种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将小组合作学习融入阅读教学,先确定书目,引导学生对内容进行初步了解,然后根据学生兴趣自主分组计划阅读。这种分组计划阅读模式,不仅可以使学生后续的阅读过程更加顺利,还能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与小组成员展开积极的交流,在沟通与交流的过程中深化学生对阅读内容的认识,活跃阅读氛围。
以曹文轩的《草房子》为例,教师首先为学生出示阅读书目,引导学生阅读思考,并将学生分成小组。在分组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介入,采用分层教学模式,使每个小组都能实现互帮互助、共同进步的目标。之后,教师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制订阅读计划,规定具体的阅读次数,并设置阅读周期,结束之后鼓励小组互相分享。比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与对比曹文轩的这两部作品,使学生深入体会作者的写作手法,同时也能使学生对阅读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可以看出,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制订阅读计划,是使学生阅读过程变得更加顺利高效的前提。
三、结语
整本书阅读,作为促进学生知识积累与阅读能力飞跃的桥梁,其深远意义不容忽视。初中语文教师需深刻认识到,实现高效的整本书阅读教学绝非易事,它是一场涉及教学理念革新、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资源整合等多维度的深刻变革。唯有秉持开放包容的教学态度,不断探索与实践,方能在引领学生遨游书海的同时,促进其语文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让阅读之光照亮学生成长的每一步。
参考文献:
[1]朱琦.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开展路径探究[J].中学课程辅导,2024,(21):108-110.
[2]刘伟.初中语文整本书深度阅读教学的解析——以《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阅读教学为例[J].中学语文,2024,(21):63-65.
[3]吕西莲.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J].中国教育学刊,2024,(07):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