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试论幼教音乐课教学的有效策略

曾江燕

郴州市苏仙区直属机关幼儿园(北园),423000

摘要: 在幼儿园教育领域,音乐是发挥重要作用的学科,通过音乐教学,可以有效提升幼儿的意志,促进幼儿审美能力的提升。实践证明,音乐教学活动是一种高效的模式,倾注了教师的爱与耐心,更具体、更生动,幼儿的接受度更高。为保证幼儿园的音乐活动教学更加高效,教师需要创新教学思想和方法,贯彻寓教于乐教育理念,让幼儿在参与音乐游戏的过程中,对音乐内涵、节奏形成正确认知与理解,从而实现幼儿审美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 幼儿教育;音乐活动;教学策略
DOI:10.12721/ccn.2022.157081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每一个幼儿都被父母和家人寄予了非常大的期望,盼望他们在平安健.康、一生顺遂的同时,希望可以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给幼儿最好的教育环境。在这样的社会需求下,越来越多的幼儿园为获取更多的学生资源,将传统的教学理论应用到幼儿教育中,导致幼儿被固化的教学形式限制起来,无法发挥音乐教学的实际效果。针对这种现状,幼儿教师必须不断设计合理的音乐活动,让幼儿可以接触到更多新鲜的音乐学习方式,并使幼儿从“听、讲、动”的肢体动作中体会音乐散发出来的情感,促进幼儿综合素养的提升。

一 不同年龄段幼儿节奏的培养

(一)小班幼儿

由于处于小班阶段的幼儿观察能力往往较弱,而且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注意力分散的情况,同时其思维往往由直觉所支配,所以幼儿教师在对小班幼儿进行节奏教学时就应该将教学重点放在幼儿对节奏的感知上,帮助其对音乐的节奏产生基础性的认识"。由于不同类型的节奏会对幼儿产生不同的影响,为此教师在进行音乐教学时就可以带领幼儿根据节奏做出相应的肢体动作,这样一来幼儿的多种感官都可以得到有效的调动,进而其就能够对不同节奏的区别产生--定的感知,这也可以实现愉快、和谐的学习氛围的营造。

(二)中班幼儿

相较于小班幼儿,中班幼儿的想象力得到了-定的提高,所以幼儿教师在进行音乐教学时就应该结合幼儿的性格特点,给予其更加具有针对性的引导。而在这一阶段使用乐器表演的形式就可以很好地使幼儿实现乐器基础知识的掌握,同时在实践的过程中其音乐素养就可以得到有效的培养。此外,在教学中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使用乐器来对节奏进行模仿,如此--来幼儿就能够在模仿中对节奏产生更加全面的认识,这也就可以为其今后的音乐学习提供良好的条件。

(三)大班幼儿

通过观察可以发现大班幼儿注意力、观察力都有所增强,而且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对身边事物进行观察,所以幼儿教师在对大班幼儿进行节奏教育时就可以使用体验式的教学方式,带领幼儿对不同节奏进行体会,这样其节奏感就可以得到有效的加强,同时教师还可以带领幼儿对不同音乐节奏的差异进行分析对比,进而让幼儿在节奏的感知过程中就能够对音乐形式产生更加深刻的认识。此外,幼儿在实践过程中则会对音乐节奏进行探索,长此以往,幼儿的创作能力以及审美能力都可以得到有效的提高,有利于其音乐索养的提高。

二、构建音乐课堂的策略

(一)创新教学形式

节奏是音乐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教师在进行节奏教学时就可以让幼儿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实现相关知识的掌握,而为了更高效地达到这--目标,教师就应该使用较为多元的方式为幼儿提供较为舒适、愉快的环境,并且在这一-过程中还要重视幼儿情操的陶冶。同时在活动的开展过程中还要实现幼儿主体地位的体现,如此一来其才能够充分融人节奏学习中,进而学习效率就可以得到一定的提高。此外,教师在进行教学方式的选择时还要将其与幼儿的学习特点相结合,并根据幼儿的学习需求来对教学方式进行调整,这样才能够充分体现音乐启蒙教育的作用,进而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

(二)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创新音乐活动形式

幼儿在成长阶段体现出活泼好动的特点,音乐活动可以让幼儿得到更多快乐的体验。要想构建高效的幼儿音乐活动课堂,教师应从自身教育水平出发,提升教学素养,并且结合中班幼儿的特点,设计多种多样的教学活动,让幼儿用音乐去聆听世界,用歌声去记录自已的成长。教师在应用歌唱类型音乐游戏材料时,要设计歌词朗朗上口、生动有趣、节奏相对缓慢、速度适中的教学内容,降低幼儿的陌生感。还可以借助一.部分动作再现歌词内容,引起幼儿的情感共鸣,使之感受到音乐的魅力,达到强化学习效率的目标;在选择律动类型的活.动材料时,教师可以利用--.部分辅助动作展示歌词,也可以通过拍腿和拍手等动作做出节奏,让幼儿跟着音乐再次进行动作的表演,为幼儿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演奏类游戏教学则应使用较强节奏感且对比显著的材料,自然展示活动内容,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优势,帮助幼儿逐步掌握音乐学习的技巧;欣赏类教学主要是引导幼儿通过身体动作表演来感知音乐.教师应通过简单的符号,线条帮助幼儿理解歌曲的曲式、段落,并注意情绪改变特点,设计独特的动作与旋律,并向其他学生展示,将日常生活中的游戏.情境、故事等运用到当中,最后用肢体动作来进行教学,在提升幼儿审美水平的同时,帮助幼儿激发音乐创新思维。

(三)选择合适节奏

在对幼儿进行音乐启蒙教育时,节奏的类型会对启蒙教学的效果产生重要的影响,为此教师在进行教学前就要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在音乐上的需求展开充分的分析。与此同时,教师还要重视幼儿学习兴趣的激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幼儿的学习兴趣得到充分的调动时,其记忆力与听力就可以得到有效的提升,这也可以更好地实现其音乐索养的培养。此外,在进行节奏类型.的选择时除了要考虑幼儿的年龄外,还要对幼儿的兴趣特点予以关注,比如有些幼儿可能更喜欢较为欢快的音乐,而有些幼儿则可能更喜爱抒情类的音乐,所以教师就应该根据幼儿的喜好来找到较为符合的音乐节奏,如此一来幼儿的积极性就可以得到更好的调动,其也可以对节奏产生更加充分的理解,有利于其创造力、想象力的提高。

(四)开展游戏式活动课堂,增强幼儿的音乐认知度

音乐艺术具有娱乐性的特点,寓教于乐是吸引幼儿积极多与音乐活动的重要方法之一,让幼儿在参与音乐游戏的过程中,对音乐内涵、节奏形成正确认知与理解,从而实现幼儿审美意识和能力的有效培养。同时,音乐认知度来源于生活,音乐的节奏有快有慢,有短有长,无处不在。教师要以一种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幼儿教学中,从幼儿的眼光出发在音乐活动中设计游戏,并时刻关注幼儿的最新动态,发摳幼儿对声音的想象,使音乐活动更加生动化和具体化。比如,教师敲击了上课铃声,幼儿.们逐渐安静下来。教师开始展开引导: “老师敲击的摇铃声像什么?”幼儿纷纷回答:“像下雨、 像敲小鼓、像烟花发出的声.....为了继续保持幼儿音乐节奏的探素欲,教师鼓励幼儿来敲击,有了生活经验做铺垫,让幼儿的学习情绪开始被激发,愉快地在教室中“下起大雨、敲起小鼓、放起烟花”。然后,教师可顺着幼儿的喜好出发,设计并组织一个对音乐节奏的反应游戏一“ 萝卜蹲”.让所有的幼儿都代表一个颜 色,搭配上附有节奏感的音乐,让幼儿听到自已的颜色就蹲下。教师也可以和学生一起进行“吃饺子”的游戏,当幼儿听到“炒萝卜”时,就伸出小手比出切菜的样子,嘴里还很有节奏地发出“切切切”,当念到“包饺子”时,幼儿又不由自主地举起手,并发出“擀擀皮儿”的声音,让幼儿在愉快的游戏活动中通过拍手、踢腿、跺脚等方式来跟着歌曲或乐曲的节奏打节拍,掌握节奏之美。 

结语:综上所述,由于节奏学习对幼儿来说往往具有- -定的难度,所以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就要考虑幼儿的学习能力以及学习兴趣,这样节奏教育在促进幼儿身心发展上的积极作用才能够得到有效的体现。

参考文献: 

[1]刘娅娅.幼儿音乐启蒙教育中运用节奏的探究[J].新课程,2021(16):161.

[2]杨文君.浅谈在幼儿园开展音乐教学活动的有效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1(06):107-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