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水利工程中的河道生态护坡施工技术研究

阎凤寨

天津市管道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天津,300041

摘要: 21世纪我国水利工程中河道生态护坡技术需要进一步研究,在有效的探索过程中要重视运用河道生态护坡施工技术,通过提高护坡施工技术水平,能不断提高河道的质量,从而为相关工作开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希望通过有效的技术分析,能够不断推进河道生态护坡施工技术发展。
关键词: 水利工程;河道生态;护坡施工技术
DOI:10.12721/ccn.2021.157010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在水利工程中实施护坡作业主要是为了避免水土流失,能对河流周围环境起到稳定土壤的作用,减少对土壤的冲刷。一般来说,护坡的施工方案具有完整性和系统性。目前,支撑式与重力式是十分常见的护坡方案。生态护坡使用了自然的力量与资源,可同时兼顾经济效益与环保效益。

1我国水利工程河道生态护坡工程发展现状

在水利工程建设行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加强河道生态护坡技术的研究力度是提高河道生态湖泊技术应用水平的重要内容。我国对河道生态护坡施工技术的研究比较晚。在研究过程中需要充分吸取其他国家优秀的河道生态护坡施工技术。例如在日本的水利工程建设中所使用的河道护坡施工技术,主要是以自然原型河道治理方法完成施工过程的。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可以对植物进行充分应用形成自然堤岸,然后将木材和石材作为河堤的保护进行利用,能够提高河道护坡施工过程中的生态效益。而在一些发达国家中,在河道护坡施工过程中除了要表现出生态护坡的设计理念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加强生态护坡施工与河道景观的和谐统一,确保河道生态护坡系统的整体性以及协调性。因此,在开展水利工程河道生态护坡施工技术研究过程中,要注意保障天然河道护坡,同时要防止河道护坡施工对周围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在生态护坡施工过程中,要确保护坡工程与周边环境的协调性以及统一性,才能够促进河道生态系统的和谐发展。因为我国河道生态护坡工程的研究比较晚,当前的生态护坡施工过程中还存在一定问题。这就需要技术研究人员加强对河道生态护坡施工技术的研究力度,同时要根据我国已有的河道生态护坡施工建设进行分析和总结,吸取成功的施工经验,不断提高我国生态护坡施工技术的可行性以及科学性。

2水利工程中的河道生态护坡施工技术

2.1植被型生态混凝土护坡技术

河道生态护坡技术中,包含了多种的护坡技术,其中,植被型生态混凝土护坡技术是一种应用较为广泛、效果良好的护坡技术。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主要是利用植被护坡的方式来达到护坡效果的,由于所采用的护坡要素为植被,其生态效益明显。在施工过程中,多孔混凝土材料、粗骨料、水泥等是主要的结合剂,通过有机材料与无机材料的结合,能够为不同的植被提供充足的水分供应,使得土壤与周边地质能够具备较好的衔接效果,土壤内部抗压性能在此结构下能够进一步提升。植被型生态护坡技术下,相关人员需重视河道治理中防水性、土壤防护性能的提升,保障所栽种的植被具有较高的成活率,针对不同的土壤条件,进行植被类型的选择。在河道生态护坡中,应用植被型生态混凝土护坡技术,能够减小水土流失现象。在生态护坡保护工作中,需结合河道的具体情况,适当增加河道周围的植被数量,充分以河道周边的生态环境为基础,使得区域生态环境与护坡施工之间能够保持较好的协调性。在一些河道工程中,还可以采用生态砖施工方式,应用嵌入式施工模式,在河道护坡工程创造良好的地质条件,在此基础下,应用植被生态混凝土护坡施工时,可以利用连锁式砌块技术,使得各个生态砖之间具有良好的衔接性,避免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因素所造成的生态砖移动等问题,使得土壤结构的承载力大大提升,护坡更为稳定与可靠。

2.2自然原形河道护岸施工技术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

为了使生态护坡设计理能够得到体现,应在确保河道在应用过程中安全、稳定基础上,依据生态护坡中的相应要求,全面考虑生态河道中生长的植物和生存的动物,合理应用自然原生物将污染物进行分解,从而达到净化河道水源作用。在选择植物品种上,应依据生态河道植物适应生长原则,及植物自身净化性,完成相应配置,一方面起到美化河道和周围环境作用,另一方面也可以达到稳定堤岸、净化水体的目。从目前我国水利工程的具体建设情况来看,在植物种植过程中,经常采用的方式为乔木、灌木两者混搭,具体施工过程中,通过科学方式对植物生长空间进行搭配,做好相应布置工作。通过对乔灌木成活率高、容易管理、稳定性强等特点进行应用,从而达到最佳效果。与此同时,要对河道植物庞大根系进行合理应用,减少河道水土流失现象的发生,进而使河堤在应用过程中抵御洪水等各种自然灾害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满足应用需求。

2.3网格生态护坡技术

施工单位需要做好网格结构规划工作,利用石头和混凝土等材料,优化设计网格生态护坡,在网格正中心种植植物,提升网格生态护坡的综合效益。网格生态护坡技术具有显著的应用价值,我国水利工程需要大力推广这项技术,保障综合效益,同时需要合理控制施工成本。工作人员需要结合水利工程需求,落实预算设计工作,根据护坡发展情况和资金承受能力等,将网格生态护坡技术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2.4采用植物固土法的植被生态护坡技术

当使用生态护坡技术时,能够发挥不同方式的作用与功能,主要是治理河道以及提高生态稳固性等。而植物固土法的利用率最高,通过应用植物根系,加固土壤输送氧气,降低水土流失现象的发生率,优化原油土壤,使环境建设更为有效。所以,当选择植被时,应该确保其具有发达根系,以当地生长条件以及项目成本为依据,选择最为合适的植被,深入勘察待栽区域,了解其植被条件,明确植被生长所需养分,以河道护坡要求为依据,并结合相关实际情况,确定最佳植物。当选择植被的时候,应该深入探究其抵抗力,详细考虑景观搭配,不仅需要确保其实用性,还需要保证其经济性以及美观度。以生态护坡植物为对象,维护其多样性,提高它们的抵抗力,将生态护坡计划落到实处。

2.5人工种草护坡技术

构件河道生态护坡的过程中,施工单位可以采取人工种草护坡技术,通过人工播草种,在水利工程河道护坡的坡面种草,施工单位需要选择根系发达的草类,保障整体的固体性,避免水利工程边坡出现水土流失的问题。施工单位在铺设草皮的阶段,如果边坡坡度比较低,需要利用平铺方式。土地迎水坡面的洪流速度非常快,因此不适合利用人工种草护坡技术。建设水利工程河道生态护坡的阶段,工作人员可以利用水利喷播种草护坡技术,工作人员需要科学的拌和,在防洪水利工程坡面上利用机械加压方式喷射草种。这种施工技术具有较高的施工效率,草籽喷播速度比较快,发芽速度也非常快,可以保障整体的出苗情况,具有显著的生态价值。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当前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深入的过程中,人们的生态环保意识在不断增强。为了提高我国的生态环境保护水平,必须重视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自然环境保护工作。而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利用河道生态护坡施工技术能够保证坡的防护加固效果,并且能够在极大程度上提高河道湖泊的生态环保效益。而为了保证河道生态护坡施工技术能够充分发展和广泛应用,需要对生态护坡施工技术进行不断研究和完善,总结在生态护坡施工技术实践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开展有效的创新研究工作。同时要根据水利工程河道的具体情况,综合利用生态护坡技术,提高生态护坡技术的先进性以及科学性。

参考文献

[1]季洪波.基于河道治理不同生态护坡的固土作用及效果分析[J].黑龙江水利科技,2020,48(01):66-70.

[2]赵松丽.彰武县柳河流域水环境现状及生态型河道设计探讨[J].地下水,2020,42(01):207-208+235.

[3]刘文斌.生态护坡在城市河道堤岸防洪整治工程中的应用[J].价值工程,2019,38(34):145-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