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信息技术在小学高年级数学中的应用策略

牛军美

河北省邯郸市涉县第一实验小学,056400

摘要: 近年来,信息技术在社会生产生活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作为课堂教学知识传输的关键载体,信息技术已在教学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不仅是实现课堂教学优化的重要举措,而且是实施素质教育、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措施。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充分地利用信息化来进行辅助教学,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去了解小学数学,从而最大化的发挥信息化技术的优势。基于此,本文将针对信息技术在小学高年级数学中的应用策略进行分析和探究。
关键词: 信息技术;小学数学;高年级;应用策略
DOI:10.12721/ccn.2025.159001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数学作为小学阶段学生认识世界的基础学科之一,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数学教学课堂,能够为小学生直观展示抽象的数学知识,从而展示知识形成过程,还可以激活学生数学思维,促使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本质,增强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性。因此,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当前数学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关键突破口,对培养具备理性思维的学生具有重要意义。

一、信息技术在小学高年级数学中的意义

在实际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现在部分小学教师教学模式还是相对较为传统,在课程的重难点问题上的讲解还是使用的老一套的方式方法,导致学生的接受度相对较低,教学进展较为缓慢。但是,通过信息化引入课堂的形式进行教学,比如通过多媒体教学,就可以相对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让学生在面对这些重难点问题时更容易理解,比如多媒体教学,可以通过动画视频三维图像等形式去让学生进行更好的思维构建,将传统的教学二维转化为三维,让学生能够更加直接地去进行理解,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抽象思维的能力,增加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从提高学生自身能力的方向上来达到教学重难点的解决攻克。

二、信息技术在小学高年级数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构建趣味课堂

相对于英语、语文等语言学科而言,数学属于工具性学科,具有抽象、枯燥等特征。尤其随着小学生受教育程度的逐步提升,小学高年级数学知识内容较为深奥。与之相对的是,小学高年级学生尚未建立起高质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得其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易陷入僵局,继而产生抗拒乃至厌学情绪。此时,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充分挖掘其探究欲望,已然成为信息化时代下教师教育教学的重中之重。从这一角度出发,信息技术凭借自身独具的直观展示优势,能够依托现代化智能设备打造趣味性数学课堂,从根本上解决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的现实窘境,成为优化课堂教学质量的核心举措。例如,在引导学生学习“圆柱体的表面积”时,传统课堂教学多以理论灌输为主,使得学生仅以掌握计算公式为学习目的,往往存在一题一学、难以灵活应用的学习弊端,难以切实掌握数学知识点和培养逻辑推导能力。而在信息技术加持下,教师可依托多媒体设备展开教学,让学生观察圆柱体形状与特征,使其直观体会到公式推导过程与基本计算法则。以此为基础,教师可在信息技术赋能下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通过直观展示教学计算过程打造趣味性数学课堂,提高学生理解、吸收水平,最大限度纾解其畏难厌学情绪,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创设真实情境

在当今的教育环境中,将信息技术融入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和必要。教师可以通过各种信息技术手段,将抽象的数学概念转化为生动有趣的视觉图像和动态演示,使得原本难以理解的知识点变得直观易懂,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难度。

例如,在“可能性”这一章节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创设一个互动式的教学情境。首先,教师可以通过PPT或教学软件展示一个抛硬币的动画,让学生观察硬币正反面出现的概率。然后,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如果我们抛10次硬币,正面出现的次数会是多少?”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发表自己的观点。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投影仪展示学生的讨论成果,并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最后,教师可以进行总结,并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可能性”这一概念。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加强师生之间的黏性,增进师生感情,促进师生交流,还能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和内容。同时,通过互动式教学和多媒体情境的创设,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他们的探索欲和兴趣也得到了充分的激发。

(三)打造动态课堂

相比其他学科,数学实际上属于研究空间形式与数理变量关系的基础性学科,具备独特的学习模式,对学生的理性逻辑思维提出较高要求。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小学阶段的学生往往尚未形成完善的学习思维,难以切实以理性逻辑思维进行数学内容学习。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对数学内容的学习情况与吸收水平可想而知,特别是对小学高年级所涉及的抽象概念与推导思维的理解能力更是如此。在此背景下,由于数学逻辑思维的缺失,小学生在高年级数学课堂上往往存在理解片面、知识活学活用水平欠佳等问题。如果不能革新教学方式、训练学生逻辑思维,那么学生便难以深入展开数学学习。这样一来,提升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实现数学学习任务目标便只能成为空谈。因此,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师可依托现代信息技术优势,打造动态性数学课堂,通过数学知识的有机串联帮助学生形成逻辑思维。具体而言,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师可将信息技术嵌入数学教学环节,结合图形动画对于小学生的吸引力,将图形动画与数学知识点相结合,打造具备动态性特征的智能教学课堂,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同时,有力提升学生数学逻辑思维能力。例如,在开展百分数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借助信息技术制作微课学习视频,对百分数的计算演变过程进行动态展示,辅以百分数在现实生活领域的具体案例,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知识点,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数学内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

三、结语

在教育改革背景下,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师应注重运用现代技术手段来深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吸收。通过充分整合信息技术,结合多元化教学模式,不仅能提升学生的综合发展水平,还能推动教育教学实现高质量、可持续的发展,为学生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娟.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的应用[J].读写算,2024,(15):77-79.

[2]吴燕玲.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生数学知识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24,(18):59-64.